☆ 龍麗輝 劉和萍
(建甌市實驗小學,福建建甌 353100)
優(yōu)化教學模式 適時滲透心育*
——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 龍麗輝 劉和萍
(建甌市實驗小學,福建建甌 353100)
數學知識本身較枯燥,特別是小學中高年級數學知識較抽象,不易理解,學生對數學學習易產生困惑、煩燥,缺乏信心,缺少持之以恒的態(tài)度等,這些心理因素影響了學生的數學學習,阻礙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寬松、有趣的教學模式(課前在線、課中合作、課后游戲)能適時滲透心育,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習自信,培養(yǎng)持之以恒的學習態(tài)度和創(chuàng)新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教學模式;心育;在線學習;思維導圖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伴隨數學能力的提升,人們的思維水平將快速發(fā)展,然而數學知識本身較枯燥,特別是小學中高年級數學知識較抽象,不易理解,學生對數學學習易產生困惑、煩燥,缺乏信心,缺少持之以恒的態(tài)度等,這些心理因素影響了學生的數學學習,阻礙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心若改變,你的態(tài)度跟著改變;態(tài)度改變,你的行為跟著改變;行為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你的命運跟著改變!因此,在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教學中不可忽視的內容之一,良好的心理是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之一。筆者從教學實踐中發(fā)現:寬松、有趣的教學模式(課前在線、課中合作、課后游戲)能有效滲透心育,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在線學習是通過信息技術讓學生在網絡上進行學習,由教師將精心設計制作的在線微課及在線思維導圖上傳到網絡平臺,學生帶著明確學習目標參與其中,以達到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理解數學知識,提高學習能力,從而消除學習困難的目的。
1.微課導學,輕松學會
微課是教師圍繞教材中的知識點,借助PPT進行講解而錄制成的視頻,教師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特點,呈現出圖文并茂、視聽結合的效果,讓學生在寬松的環(huán)境下近距離、重復看的一種學習方式,消除學生聽一遍不懂而不好意思問,離教師遠聽不清而不敢問的學困心理,從而使學生輕松學會新知。
例如:在《分數乘分數》微課中,首先用數學文化吸引學生: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對數學的研究可追溯到古代,早在著作《莊子 天下》中記載: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為什么會截不完呢?接著借用圖示講解分數乘法的意義及算法:出示一尺之棰,日取其半,就是取它的二分之一,還剩整個棰的二分之一,第二天取剩下的二分之一后,剩下的部分占整個棰二分之一的二分之一,如何列式呢?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可列成,從圖中可知是四分之一,第三天又取了余下的一半,剩下的是多少的二分之一呢(是的,就是四分之一的二分之一)?這樣下去一直也取不完,式子(它表示的意思是四分之一的二分之一,再次明確分數乘法的意義:表示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然后出示并用折一折,涂一涂,畫一畫的方式發(fā)現乘法式子的答案,再用折一折的方法探索分數的積,從而總結計算方法。最后在兩道選擇題中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新知。
通過色彩豐富,主體突出的畫面,不僅在視覺上吸引小學生,同時把抽象的分數乘法的意義以直觀的方式呈現,讓學生印象深刻便于理解。在微課反饋表中,一位學生這樣寫道:老師我看了三遍,不僅明白分數乘分數的意義而且計算也快,看這是我的練習(上傳圖片),看到學生的進步,筆者與他一樣開心,是的,學生喜歡的學習方式就是最好的。
2.導圖引航,簡易明了
思維導圖是運用圖文結合把各主題詞的關系用系統(tǒng)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它能充分調動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guī)律,讓人在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fā)展,從而開發(fā)大腦的無限潛能。
數學知識邏輯性強,教師根據知識點間的聯系巧妙設計思維導圖,配以圖像、顏色,把知識構建成一個體系,學生在思維導圖的指引下對知識進行循序漸進地學習,讓預學有了“拐杖”、“路徑”,讓學生的學習不再是雜無頭緒,孤單無助。
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小數的初步認識》一課的思維導圖中,根據小學生的心理與認知特點,在導圖中把與小數有關的知識由淺入深建立知識系統(tǒng)(如圖1)。
圖1
導圖中知識由舊知引入新知,對小數的認識更加扎實。在讀寫與解決問題中安排超市購物,在購物中學習小數,使學習貼近生活,正如陶行知先生倡導的“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的思想,充分體現數學知識的實用價值。最后在思維導圖中讓學生提出困惑,經過思考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導圖圖文結合,知識由淺入深,簡易明了。
經過課前預學,學生已初步掌握新知,因此有了表現與展示的欲望,在課堂上安排合作交流環(huán)節(jié),為學生提供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表達能力、樂于助人的品質等,新課標指出: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合作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不僅接受自已,而且悅納他人。
1.生生合作,互助展示
這種模式在課伊始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已的課前所得,每個小組成員均要發(fā)言,都有參與的機會,在講解的同時梳理自已所得,并提升對該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嘗試與猜想》一課教學中,設計如下小組討論要求:(1)解決雞免同籠問題需已知哪些條件?(2)解決這類問題可用什么方法?(3)用列表法解決問題時需用幾列?怎樣嘗試才猜得快?(4)解決這類問題要注意什么?(5)習題中遇到了什么問題(困惑)?
由于是人人都要說,并在課前預學的前提下,小組成員有內容可說,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參與意識,在互相交流中,教學相長,正如心理學家皮亞杰的相互啟發(fā)原理:表達者在教別人時,會梳理自已的知識,使其更加系統(tǒng)化。
2.師生合作,聚焦疑惑
在生生合作中對于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在全班交流,師生合作解決,這里的問題是學生經過研究對仍未發(fā)現并急于解決的問題,關注度高,參與意識強烈,教師適時點撥,效果最佳。
“小疑則小進”、“學貴有疑”,只有不斷反思才能進步,《圓的周長》一課在線反饋中學生提出的困惑:圓的周長在測量時如何避免或減少誤差?周長相等的圓、正方形和長方形,哪個面積大?圓的直徑與半徑有多少條?學生的這些問題正是本課的重點問題及與之相關知識的延伸,不能不說學生在導圖引導下已進行更多的個性化的思考,正如《課標》提出,“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探索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這些問題在多媒體屏幕中出現并打出學生的姓名,教師首先表揚學生是個善于提問、愛思考的孩子,提出的問題很有價值,再根據此問題開展進一步的研究,這些困惑在課堂中將進一步探究,發(fā)現答案,整個過程提問者細心傾聽,解答者認真闡述,這種新型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學生形成自尊、自信、自強的健康心理,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美國著名成功學家羅伯特科利爾認為,“成功是一種態(tài)度更是一種信念?!泵總€人都渴望成功,每一次的成功都將鑄就科學的態(tài)度,增添執(zhí)著的信念。因此,在數學學習后安排相關的游戲拓展,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從中獲得成功,滿足成功心理,進而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
1.游戲體驗,形成科學的態(tài)度
哲學家和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這樣寫道,“真正的知識是腳踏實地通過自己的感覺而獲得,而不是從他人的知識中得來?!币虼耍膭顚W生在玩中學習,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能有效克服小學中高年級學生注意力易分散的特點,形成認真、不怕困難、實事求是等科學態(tài)度。在教學《組合圖形的面積》后,安排七巧板拼圖游戲,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利用不同數量的板拼出不一樣的圖案,并能快速算出圖形的面積,圖案多且計算正確為此次競賽的冠軍小組。學生依據材料從美感、形象、面積大小等角度設計創(chuàng)新,呈現多種作品,其間學生相互合作、認真探討、嚴密計算的科學態(tài)度讓人羨佩。上述片斷教學教師相信每一個學生存在潛能是巨大的,為了保護每一個學生的獨創(chuàng)精神,對每一個學生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形成科學的態(tài)度,使每一個學生都感到我能行會學好數學,讓每一個學生都享受學習成功的愉悅心理體驗。
2.游戲探索,培養(yǎng)執(zhí)著的信念
信念是指人們對某種觀點、原則和理想等所形成的內心的真摯信仰。小學生的學習信念需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加以培養(yǎng)。
例如:在教學《長(正)方體》后安排趣味數學賽——玩轉魔方,經過對長(正)方體的認識及三周時間的練習,大部分學生對正方體有六個面、十二條棱、八個頂點已熟記于心,對每塊顏色也有了直觀接觸并建立良好的空間想象能力。在競賽現場,學生全神投入,觀者認真,有效滲透了專注度、文明傾聽、賞識他人、勇于競爭的心理因素。此次競賽只是對三階魔方的一次比拼,卻激發(fā)了部分學生對四階、五階等魔方的探究信念。上述片斷教學讓學生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tài),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既激發(fā)了學生獨立思考人人勇于創(chuàng)新,人人都能享受學習成功的愉悅同時,還讓不同的人有拾梯而上的空間,從而樹立學生不到“峰頂”不罷休的執(zhí)著信念。
在恰當的時間進行適合的教育,把心育適時滲透于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中,才能培育身心健康發(fā)展的人。
[1]金陵.翻轉課堂與微課程教學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5.
[2]余彩芳.聚焦核心問題 引領課堂教學[J].福建教育,2017,(01).
[3]郭艷彪.網絡視頻資源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中的有效運用[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5,(08).
*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院“十二五”規(guī)劃2015年度教改研究課題《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立項課題批準號:FJJG15-14)成果之一。
[編輯:閆長松]
G434
A
1671-7503(2017)09-006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