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實現(xiàn)大學夢,我國逐步建立起了比較完備的高校貧困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并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各種原因,當前在高校資助政策實施過程中存在比較嚴重的貧困生價值觀教育缺失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文就如何加強貧困生價值觀教育提出了思考策略。
關鍵詞:高校 資助政策 貧困生 價值觀教育
近年來,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高校學生資助政策,為大批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和實現(xiàn)大學夢、人生轉折夢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和政策保障。然而,由于各種原因,在高校資助政策執(zhí)行過程中出現(xiàn)了許多問題,折射出在落實高校資助政策的過程中存在貧困生價值觀教育缺失與不足。
一、當前我國的高校資助政策概述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高度重視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始終秉持以人為本的精神,先后積極提出和實施了科教興國戰(zhàn)略和人才強國戰(zhàn)略。為此經過數(shù)十年的積累和探索,逐步建立起了比較完備的高校貧困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當前,這一系列資助政策體系包括國家助學貸款、國家助學金、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學雜費減免、學費補償、貸款代償、師范生免費教育、困難生活補助、勤工助學崗位、往返交通補助以及引導、鼓勵社會企業(yè)與個人設立的各種種類繁多、覆蓋面廣的獎學金、助學金等。在系列資助政策的幫助下,許多貧困大學生考上大學后只需要通過高校開設的“綠色通道”辦理入學手續(xù),到校報到后再根據(jù)自身情況申請相應的資助以解決自身學費、生活費、住宿費等困難。這一系列資助政策體系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幫助大量的貧困學生進入大學深造并實現(xiàn)了個人命運的改變。
二、在落實高校資助政策中存在的問題
高校資助政策的實施,為廣大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入大學深造提供了寶貴的求學機會,大大減輕了貧困生的經濟壓力、生活壓力、心理壓力和學業(yè)壓力,初步實現(xiàn)了高等教育機會的公平,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廣泛支持。然而,在高校資助政策實施過程中也還存在一些問題,其中貧困生價值觀教育缺失就值得高度重視。具體表現(xiàn)為:
一是由于享受的資助政策大多是無償性的,這就導致一些貧困學生的過度功利化,因而對資助政策產生“等靠要”的依賴心理,有的則為了獲取資助故意隱瞞自身家庭和個人消費情況,甚至在班級評定過程中采取走關系、搞串聯(lián)等行為影響了資助對象評選的真實性和公平性。
二是由于開展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工作存在很大困難,導致一些貧困生鉆資助政策的漏洞,為了獲取資助而虛構貧困證明材料、夸大貧困程度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在個別高校甚至出現(xiàn)過少數(shù)學生為了獲得資助經費而惡意“賽窮”的極端現(xiàn)象。
三是一些貧困學生由于綜合素質和自我約束管理能力差,不能夠正確認識資助款項的目的和意義,因而沒有真正將獲得的助學金、獎學金、困難生活補助等資助經費用在學習方面,而是用在請客、交友、玩樂等消費上面,造成資助經費的浪費。
四是一些貧困生感恩意識不強,社會責任感不強,對待獲取資助采取“理所當然”和心安理得的態(tài)度,有的在大學畢業(yè)后違背誠信原則,不歸還或不按期歸還助學貸款,有的則沒有主動感恩和回報社會的意識,不能夠積極為社會貢獻應盡之力量。
三、高校資助政策下加強貧困生價值觀教育的對策思考
(一)高度重視對貧困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許多貧困大學生由于受到家庭貧困和幼年苦難經歷等因素的影響,常常表現(xiàn)出自卑感重、自尊心強、思想負擔重、精神壓力大、性格孤僻、知識面不寬等特點,這就容易造成一些貧困大學生對自身不自信、對社會產生敵意,從而難以自動形成積極健康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因此,要注重對貧困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一方面,要認真鼓勵和引導貧困生認真學習知識,不斷增強技能本領,加強身體素質鍛煉,從而提升貧困生的社會生存能力和發(fā)展能力;另一方面,要積極引導貧困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理性看待經濟困難,積極對待人生逆境,充分利用國家資助政策提供的機遇與平臺,不斷增強意志和塑造品格,實現(xiàn)精神的富有。再者,就是要多關心貧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通過班級、院系、學校等多層級的心理健康教育網(wǎng)絡,積極為貧困生開展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幫助貧困生糾正認識偏差和情緒障礙,從而盡快擺脫心理困境。
(二)積極對貧困生開展感恩教育和誠信教育
一是通過舉辦感恩、誠信的主題班會、講座、宣傳欄等,積極宣傳國家和學校的資助政策,積極營造感恩的良好氛圍,讓貧困生切身感受到來自國家和社會各界的關愛與幫助。二是積極將感恩教育和誠信融入于助學金、獎學金評定等全過程,讓受助或獲獎的貧困學生認識到這不是“理所當然”的,而是國家和社會對自己的特別關愛,需要自己牢記恩情和懂得感恩。三是嚴格把好獎助學金評定關口,建立相應的考核獎勵制度,對不懂得感恩、沒有誠信意識的學生,發(fā)現(xiàn)一起就嚴肅處理一起,積極營造感恩誠信有益、忘恩失信有害的導向和氛圍。四是通過組織各種文化宣傳活動,積極在貧困生中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三)加強對貧困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與弘揚
一方面,要讓貧困生明白自己身上承受著更多恩情和關愛,更應該積極回報社會;另一方面,要引導貧困生正確認識自己與社會的關系,積極將實現(xiàn)自身價值與為社會貢獻力量相統(tǒng)一起來。同時,要鼓勵貧困生堅定信心,珍惜機會,刻苦學習,增添戰(zhàn)勝困難、超越自我的能力和勇氣,積極奮發(fā)成才,做一個對人民有益、對社會有用、對國家有利的人。
四、結語
長期以來,由于自然條件、經濟水平、社會歷史、家庭等因素,我國一直存在一個特殊的貧困大學生群體。為了實現(xiàn)“不讓每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的莊嚴承諾,我國已經建立起了比較完備的資助政策體系,對緩解貧困生的經濟壓力起到了重要作用。針對當前高校資助政策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的貧困生價值觀教育缺失的問題,要求我們切實引起對高校貧困生價值觀教育的重視,并根據(jù)實際,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幫助一些家庭經濟困難的貧困生走出“精神貧困”。
參考文獻:
[1]楊晶.高校資助政策下的貧困生價值觀教育[J].時代教育,2015,(11).
[2]李大卓.高校資助體系下的貧困生感恩教育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6).
(作者簡介:魏春麗,學歷:本科,工作單位:廣州南洋理工職業(yè)學院,職稱: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