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升班級文化建設水平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造良好育人氛圍的重要載體。為此,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院把握新形勢,建立以“輔導員為主導、學生干部為主要力量、學生為主體”的創(chuàng)建團隊,從班級物質文化、班級制度文化、班級精神文化,進行了有益探索。
【關鍵詞】高校 班級文化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0-0191-02
班級是高校最基本的單位構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一個班集體呈現出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生活態(tài)度、行為方式等特征構成了班級文化的內涵,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那如何用積極健康的班級文化教育人是每一個高校工作者應該深入思考的。
一、班級文化建設的現實意義
今天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fā)展,一些新的環(huán)境、新的需要在促使我們思考班級文化建設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1.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隊伍的需要。自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經過十幾年的發(fā)展,全國高等學校的數量已經達到2845所,在校生規(guī)模已達3460萬人。這些大數據背后日益凸顯了高校人數多、難管理的不爭事實。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強大學生的管理和教育,已經成為一道艱深命題。長期的實踐證明,以班級為單位加強管理,以班級文化為橋梁加強教育,無疑是有益的探索。換句話說,一個健康向上的班級文化猶如“隱形的手”,有利于啟迪智慧、美化心靈、優(yōu)化行為,培養(yǎng)身心健康、積極向上的高素質人才。反之,亦然。
2.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200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fā)[2004]16號文),其中明確指出“要依托班級、社團等組織形式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因此,著力加強班集體建設,通過班級文化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滲透性,發(fā)揮班級文化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主戰(zhàn)場地位,這已然成為高校共同的認知。
3.適應學分制教學管理的需要。當前,學分制改革是我國高校教學體制改革的發(fā)展趨勢。我校已經在2013級全面實行學分制。這種模式不僅打破了學科和專業(yè)的界限,給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但也打破了傳統(tǒng)以班級為單位的管理模式,進而導致班級的凝聚作用日漸削弱,學生的集體意識逐漸淡漠,給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挑戰(zhàn)。因此,學分制下的班級文化建設刻不容緩。
4.塑造和諧校園文化的需要。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精神面貌的最佳參考。班級文化是校園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是整個學校的精神風貌在班級里的充分展現。換句話說,作為校園亞文化,班級文化得益于校園文化的熏陶,但又通過個體的影響反作用于校園文化,即良好的班級文化有助于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從而影響每一個學生的身心發(fā)展。
5.個體社會化的需要。大學時期是個體角色向社會化角色轉變的過渡時期,急需積極健康的群體文化的引導、熏陶。而班級文化建設正是社會文化、校園文化在班級里的集中投射,它會對個體施加一種隱形的壓力,迫使大多數學生選擇放棄個人利益服從班集體利益,促使其規(guī)范自身行為,達到班級要求的標準,最終內化成一種習慣,實現社會化的要求。
二、班級文化建設的內涵探究
我們嘗試從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層面來探索班級文化建設的內涵。
1.班級物質文化
這指的是班級賴以生存的外部環(huán)境中體現出的文化特征,具有隱形的教育功能。如教室、宿舍的環(huán)境布置及師生的儀表狀態(tài)等。
實踐中,學院將著力點落在宿舍文化建設上。如制定嚴格的“三檢”(安檢、衛(wèi)檢、紀檢)制度,定期進行檢查和評比,營造“宿舍安全,人人有責”的全面參與感;舉行“文明宿舍大評比”、“扮靚宿舍看我們”等文化節(jié)活動,打造舒適溫馨的宿舍文化。
2.班級制度文化
這是班級成員在契約精神的基礎上達成的行為守則和行為規(guī)范,以及在其中所呈現的文化形態(tài)。
我們鼓勵各班緊抓新生入學的關鍵節(jié)點,自行建立涉及學習、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的制度。如班級日常管理制度、班級獎懲制度、班級財產管理制度等。在共性的基礎上,各班的特色制度也成為亮點,比如“一周班會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班干部任免制度”等。
3.班級精神文化建設
這是全體成員共同踐行的精神理念和價值觀念。班級精神文化主要是通過開展各種班級活動、團日活動等,將理念根植于學生心中,成為全體成員共同遵守的價值取向。
2010年以來,學院在新生中開展班級精神文化建設,通過設計班級目標、班級口號、班徽、班旗、班服等精神文化標識,來打造班級的文化特色。在形式多樣的創(chuàng)辦過程中,我們始終突出學生既是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也是精神文化的踐行者,以此增強活動的實效性與滲透力。
三、班級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為了使班級文化建設達到最佳的育人效果,我院緊緊圍繞“學生成才”中心,結合思想發(fā)展和專業(yè)特色開展活動,加強學生對所在班級的認同和熱愛,提升班級凝聚力和向心力。
1.以活動為載體,打造特色文化。
多樣化的活動是開展班級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大學期間,我們通過“班級合唱比賽”、“班級微視頻大賽”、“班級運動會”等文體活動,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通過冬至包餃子、圣誕節(jié)送平安果、元旦跨年等重大節(jié)慶中的集體活動營造了溫馨和諧的班級氛圍;通過“響應三走號召,520我們在行動”、“晴朗網絡空間、看我青年力量”、“學雷鋒永遠在路上”等主題團日活動,融思想性、教育性為一體,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班級文化。
2.以成才為核心,把握不同時段。
我院在把握大學生成長的一般規(guī)律上,有目的性地開展主題鮮明、切合實際的專題活動。對于剛入校的大一新生,我們開展了“越秀越給力”、“新生運動會”等基礎性活動,豐富他們的課余文化生活;對于大二、大三的學生,我們結合學生專業(yè)知識開展“中級財務案例分析大賽”、“毓賢讀書會”等;對于大四學生,我們就開展就業(yè)、考研、出國講座以及“最后一次班會”、 “班級創(chuàng)意畢業(yè)照大比拼”等畢業(yè)季活動,加強學生和學校之間的聯系,起到了良好效果。
3.以學生為主體,增強參與意識。
學生是班級文化建設的主要力量。只有真正把學生當成班集體的主人翁,為每個個體提供成長成才的機會,使他們的特點、興趣、個性、愛好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示,這才是一個優(yōu)秀班集體最根本的標志和最核心的價值。
針對此,老師們從宏觀上把握思想方向,微觀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如讓學生自行制定班級公約,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達成共識。這樣一來,每個制定規(guī)則的人就更容易成為規(guī)則的守護者,從而約束自己的惡習,形成良好的班風。再者,學生們通過手繪班旗、自編班歌、設計班服等活動,更加理解了班級標識后面的深刻寓意和神圣使命,也會更珍視集體智慧的結晶。
4.以“梯隊”為抓手,發(fā)揮引領作用。
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輔導員和班干部是兩個至關重要的因素。輔導員應該發(fā)揮宏觀指導作用,把握班級文化建設的方向大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班級目標,形成積極向上的班風;要選拔德才兼?zhèn)涞陌辔后w,在活動中鍛煉人、發(fā)展人,充分發(fā)揮班干部的核心紐帶作用。
我校會計學院現有學生約3700人,每個年級將近千人,是我校在校生人數最多的院系。鑒于此,我們在班級文化創(chuàng)建的過程中,建立了以“輔導員為主導、學生干部為主要力量、學生為主體”的梯形組織。
總之,高校班級文化建設應作為一項常態(tài)性,不僅需要各方的協(xié)作和努力,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堅持和永遠在路上的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意見[Z].中發(fā)[2014]16號.
[2]南江輝.關于高校班級文化建設的思考[J].山西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1卷(第12期).
[3]趙振華.新形勢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探究[D].中國石油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作者簡介:
張利杰(1986-),女,河南洛陽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