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榮華
摘要:目的 通過對比探討結核感染T細胞斑點試驗在結核病的診斷篩查中是否具有更高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隨機選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8月的可能為結核患者120例,分別進行T-SPOT.TB檢測和TST檢測,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0.0統(tǒng)計分析T-SPOT.TB檢測及TST檢測的靈敏度和特異性等相關指標。結論 根據(jù)實驗結果T-SPOT.TB檢測的靈敏度為83.3%、特異度為88.8%、假陰性率為16.7%、假陽性率為13.3%;TST檢測的靈敏度為70.0%、特異度為70.0%、假陰性率為30.0%、假陽性率為30.0%。T-SPOT.TB檢測的靈敏度、特異度明顯高于TST檢測,而假陰性率、假陽性率明顯低于TST檢測。
說明T-SPOT.TB檢測具有相對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性,比TST更加準確,更適合臨床上結核病的篩查診斷。
關鍵詞:結核感染T細胞斑點試驗;結核病診斷;應用價值
結核病是由于結核分枝桿菌導致的一種常見的慢性傳染病,常見于肺部[1]。WHO統(tǒng)計在2011年全球新發(fā)結核病患者達870萬人,其中140萬因結核病致死。目前臨床上對于結核病的篩查常使用結核菌素實驗(TST),該方法假陽性率比較高,容易造成誤診。而WHO在2004年的報告中指明結核病診斷率只有37%[2]。有研究認為結核感染T細胞斑點試驗靈敏度和特異性較高,因此本文擬探討結核感染T細胞斑點試驗在結核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8月的可能為結核患者120例,其中男73例,女47例,年齡29~53歲。收集患者的家族病史、過往疾病史等相關資料。本次實驗均已將全部實情告訴患者。
1.2方法
1.2.1 T-SPOT.TB檢測方法 根據(jù)上海復星長征醫(yī)學科學有限公司的T-SPOT.TB試劑盒的說明書上的步驟進行。首先采集5 ml的外周靜脈血,注意用肝素鋰抗凝,分離出單個核細胞(PBMC)。準備好已經包被IFN-γ抗體的微量板,在4個孔中分別滴加植物血凝素、陰性對照培養(yǎng)液、結核特異性抗原早期分泌靶向抗原(ESAT-6)、濾液培養(yǎng)蛋白10(CFP-10)。然后每個孔中分別滴加濃度為2×105的PMBC。放入培養(yǎng)箱中孵育24 h,溫度設置為37 ℃,然后采用PBS溶液洗脫抗原致敏效應T淋巴細胞,并加入堿性磷酸酶標記抗體,最后通過酶聯(lián)顯色使得細胞因子分泌的地方產生斑點,記錄斑點數(shù)。當測量孔點數(shù)為陰性對照的兩倍以上則認為是陽性[3]。
1.2.2 TST實驗方法 用還有5單位結核菌素的PPD 0.1 ml對患者進行前臂尺側皮內實驗,3 d后觀察實驗結果,如果過硬結直徑大于10 mm則為陽性[3]。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0.0對靈敏性、假陽性率等指標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 結果
2.1 T-SPOT.TB檢測與臨床診斷結果比較 臨床診斷結果為:在可能為結核的120例患者中,確診為結核病的有90例,T-SPOT.TB檢測陽性結果為75例。將T-SPOT.TB檢測與臨床診斷結果進行對比,見表1。
根據(jù)表1我們可以看出,臨床診斷中確診為結核病的90例患者,T-SPOT.TB檢測陽性75例(83.3%)、陰性15例(16.7%);臨床診斷中非結核病患者30例,T-SPOT.TB檢測陽性4例(13.3%)、陰性26例(86.7%)。所以T-SPOT.TB檢測的靈敏度為83.3%、特異度為88.8%、假陰性率為16.7%、假陽性率為13.3%。
2.2 TST檢測與臨床診斷結果比較 TST檢測陽性結果為60例。將TST檢測與臨床診斷結果進行對比,見表2。
根據(jù)表2我們可以看出,臨床診斷中確診為結核病的90例患者,TST檢測陽性63例(70.0%)、陰性27例(30.0%);臨床診斷中非結核病患者30例,TST檢測陽性9例(30.0%)、陰性21例(70.0%)。所以TST檢測的靈敏度為70.0%、特異度為70.0%、假陰性率為30.0%、假陽性率為30.0%。
3 結論
根據(jù)實驗結果T-SPOT.TB檢測的靈敏度為83.3%、特異度為88.8%、假陰性率為16.7%、假陽性率為13.3%;TST檢測的靈敏度為70.0%、特異度為70.0%、假陰性率為30.0%、假陽性率為30.0%。T-SPOT.TB檢測的靈敏度、特異度明顯高于TST檢測,而假陰性率、假陽性率明顯低于TST檢測。說明T-SPOT.TB檢測具有相對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性,比TST更加準確,更適合臨床上結核病的篩查診斷。
T-SPOT.TB檢測的原理是:結核病患者的PBMC中會含有特異性T細胞,當T淋巴細胞受到結核分枝桿菌抗原刺激后分泌出IFN-y。所以在包被有干擾素抗體的微孔板放入患者的PBMC與 ESAT-6、CFP-10、進行培養(yǎng)孵育。如果患者的PBMC中存在特異性T細胞時,那么培養(yǎng)液中的ESAT-6、CFP一10會刺激它分泌IFN-y,而IFN-y會被微孔板上的抗IFNC所捕捉,并與加入的堿性磷酸酶標記抗體結合,最終通過顯色反應形成斑點。其中1個斑點代表著1個結核分枝桿菌致敏的T淋巴細胞,最后根據(jù)斑點總數(shù)來判斷患者是否感染上結核分枝桿菌[4]。
TST檢測是目前臨床應用非常廣泛的一種方法,它操作簡便快捷,但是它會受到機體自身免疫狀態(tài)影響,有研究認為在我國卡介苗接種率較高,會導致TST假陽性率較大。而T-SPOT.TB檢測不會受到機體自身免疫狀態(tài)影響,因此我們建議臨床應該進一步推廣使用T-SPOT.TB檢測來進行結核病的篩查診斷[5]。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T-SPOT.TB檢測并非十全十美,它的價格相對較貴,對于結核病患者的病情是否為活動性、潛伏性等情況目前T-SPOT.TB檢測并不能進行有效檢測[6]。
參考文獻:
[1]張敦熔.現(xiàn)代結核病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0.
[2]王立紅,付秀華,張桂芝,等.結核感染T細胞斑點試驗在結核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防癆雜志,2013,35(12):992-996.
[3]陶臻,曾娟.結核感染T細胞斑點試驗在結核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臨床肺科雜志,2012,17(9):1632-1633.
[4]努爾阿米娜·鐵力瓦爾迪,黎靜.結核感染T細胞斑點試驗在結核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新疆醫(yī)學,2013,43(8):36-38.
[5]高茜,杜黎明.T淋巴細胞斑點試驗在結核病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 臨床肺科雜志,2012,17(12):2205-2207.
[6]王立紅,付秀華,張桂芝,等.結核感染T細胞斑點試驗在結核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防癆雜志,2013,35(12):16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