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武 (安陽實驗中學 浙江瑞安 325200)
?
用軌跡法探求存在性問題*
●張向武 (安陽實驗中學 浙江瑞安 325200)
隨著課改的推進以及教材的修改,點的軌跡內(nèi)容似乎淡出了初中數(shù)學課,但近幾年的中考數(shù)學壓軸題往往都是由動點引發(fā)的存在性問題.其實在學生剛學習幾何圖形時已經(jīng)知道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因此初中階段不僅要關(guān)注培養(yǎng)學生的方程思想,更應培養(yǎng)學生的動點軌跡意識.
軌跡思想;存在性問題;動點
隨著課改的推進以及教材的修改,點的軌跡內(nèi)容似乎淡出了初中數(shù)學課,不過在高中階段的學習中,軌跡思想有著較為重要的作用[1].近幾年的中考數(shù)學壓軸題往往都是由動點引發(fā)的存在性問題,它不僅能較綜合地考查學生的基礎(chǔ)知識、基本技能,更是對學生數(shù)學思維能力的一種挑戰(zhàn).學生碰到這類題時如果不得其法,往往會知難而退.面對這樣的問題,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也常常思考:怎么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運用所學知識?不能因為圖形在動就不知所措,從而忽略了問題的本質(zhì).其實學生剛學習幾何圖形時已經(jīng)知道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因此筆者認為初中階段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方程思想,更應培養(yǎng)學生的動點軌跡意識.本文主要談談如何用軌跡法探求存在性問題,希望對廣大師生有所幫助.
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1)到2個定點距離相等的點(如圖1:中垂線);
2)到一個角的2邊距離相等的點(如圖2:角平分線);
3)到一定直線距離等于定長的點(如圖3:2條平行線);
4)到一定點距離等于定長的點(如圖4:圓);
5)與2個定點連線的夾角為定值的點(如圖5:2條等弧).
2.1 圖形存在性問題
圖6
例1 如圖6,拋物線y=x2-2x-3交x軸于點A,B,交y軸于點C,頂點為D,且點M為對稱軸上的一個動點.
1)當△MBD為等腰三角形時,求點M的坐標;
2)當△MAC為直角三角形時,求點M的坐標;
4)當60°≤∠AMB≤90°時,求點M縱坐標的取值范圍.
分析 第1)小題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問題,其中點B,D為2個定點,動點M原有的軌跡是拋物線的對稱軸,而要使△MBD為等腰三角形,則需分類討論如下:當MB=MD時,其軌跡為BD的中垂線;當BD=BM或BD=DM時,其軌跡分別為以點B,D為圓心、BD為半徑的圓.綜上所述,所有符合要求的點M的軌跡是兩圓一線和原有軌跡拋物線對稱軸的交點(即圖7中的點M1,M2,M3,M4).
圖7 圖8
第2)小題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問題,其中點A,C為定點,動點M原有的軌跡是拋物線的對稱軸,而要使△MAC為直角三角形,需分類討論如下:當∠AMC=90°時,其軌跡是以AC為直徑的圓;當∠MAC=90°或∠MCA=90°時,其軌跡分別為過點A,C且垂直于AC的直線.綜上所述,所有符合要求的點M的軌跡是兩線一圓和原有軌跡拋物線對稱軸的交點(即圖8中的點M1,M2,M3,M4).
第3)小題是附加面積關(guān)系的圖形存在性問題,其中AB的長度為定值,動點M原有的軌跡是拋物線的對稱軸,而要使△MAB的面積為定值,需滿足點M到AB的距離為定值,其軌跡為2條平行線,所有符合要求的點M的軌跡是2條平行線和原有軌跡拋物線對稱軸的交點(即圖9中的點M1,M2,M3,M4).
圖9 圖10
第4)小題是附加特定角的數(shù)量關(guān)系的圖形存在性問題,其中A,B為定點,動點M原有的軌跡是拋物線的對稱軸,而要使60°≤∠AMB≤90°,需找到滿足M到定點A,B連線的夾角為60°和90°的狀態(tài)點,其軌跡分別為2條圓弧,符合要求的點M的軌跡是4條圓弧和原有軌跡拋物線對稱軸的交點(即圖10中的點M1,M2,M3,M4),因此M1M2和M3M4就是點M的運動范圍.
2.2 最值存在性問題
例2 如圖11,在矩形ABCD中,AB=4,AD=8,E為AD的中點,點P,Q分別是射線AB,BC上的動點,且AP=BQ,線段AQ,EP交于點G,聯(lián)結(jié)CG,則CG的最小值為______.
圖11 圖12
分析 本題是關(guān)于動點G到定點C的距離最值問題.首先考慮動點G的運動軌跡是直線還是曲線.分析已知條件可得△ABQ≌△EAP,進一步得到AQ⊥EP;然后運用軌跡思想把問題轉(zhuǎn)化為點G到定點A,E連線的夾角為90°的軌跡上的點和定點C之間距離的最值問題,如圖12,當圓心O和點G,C共線時,CG取最小值.
例3 如圖13,拋物線y=ax2+bx+c與x軸交于點A和點B,與y軸交于點C(0,3).
1)求拋物線的解析式.
2)若點M是拋物線在軸下方上的動點,過點M作MN∥y軸交直線BC于點N,求線段MN的最大值.
3)在第2)小題的條件下,當MN取得最大值時,在拋物線的對稱軸l上是否存在點P,使△PBN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請直接寫出所有點P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2016年福建省漳州市數(shù)學中考試題第24題)
圖13 圖14
分析 本題的第3)小題同例1第1)小題,通過軌跡法判斷滿足△PBN是等腰三角形的點P的軌跡是兩圓一線(如圖14),與對稱軸的交點分別為P1,P2,P3,P4,P5.
1)求反比例函數(shù)的關(guān)系式和點B的坐標.
2)如圖16,過BC的中點D作DP∥x軸,交反比例函數(shù)圖像于點P,聯(lián)結(jié)AP,OP.
圖15 圖16
①求△AOP的面積;
(2016年山東省濟南市數(shù)學中考試題第26題)
圖17
圖18 圖19
例5 如圖18,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一次函數(shù)y=x與二次函數(shù)y=x2+bx的圖像相交于點O,A,點A(3,3),點M為拋物線的頂點.
1)求二次函數(shù)的表達式.
3)問:直線OA上是否存在點E,使得點E關(guān)于直線MA的對稱點F滿足S△AOF=S△AOM?若存在,求出點E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2016年江蘇省常州市數(shù)學中考試題第27題)
圖20 圖21
例6 如圖20,菱形ABCD的邊AB=8,∠B=60°,P是AB上一點,BP=3,Q是CD邊上一動點,將梯形APQD沿直線PQ折疊,A′的對應點為A.當CA′的長度最小時,CQ的長為
( )
(2016年湖北省鄂州市數(shù)學中考試題第10題)
分析 本題同例2,通過軌跡法把問題轉(zhuǎn)化為定點C到以點P為圓心、PA為半徑的軌跡⊙P上的動點A′之間的最值問題.如圖21,當圓心P和點A′,C共線時,CA′取最小值.故選B.
解題是數(shù)學學習的一個核心內(nèi)容和一種最基本的活動形式[2],通過解題活動才能讓學生對數(shù)學思想方法有所領(lǐng)悟,然后又可以運用其解決一類數(shù)學問題.本文列舉的動點存在性問題常常由主動點引起隨動點,它們相互之間會存在某種依賴關(guān)系,從而引起線動和形動,但歸根結(jié)底是因為點動.如果能注意并弄清關(guān)鍵點的運動軌跡,運用軌跡思想就能準確地化動為靜,找到運動中的不變量,最后綜合運用數(shù)學的相關(guān)知識有效解題.
[1] 張克玉.運用軌跡思想 巧解有關(guān)問題[J].中學數(shù)學教學(數(shù)學),2015(6):37-39.
[2] 羅增儒.解題教學引論[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017-02-19;
2017-03-21
張向武(1976-),男,浙江瑞安人,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數(shù)學教育.
O123.1
A
1003-6407(2017)06-3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