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國榮
【摘要】文章闡述了農(nóng)村地區(qū)初中英語課堂推廣小組合作教學的必要性,分析了小組合作教學開展的意義,從學習單詞語法、討論交流辨析、組織課外活動、改正學習缺點等四個方面,探討了農(nóng)村地區(qū)初中英語課堂如何推廣小組合作教學設計,對提升初中英語課堂小組合作教學效果有所裨益。
【關鍵詞】農(nóng)村初中英語課堂;小組合作教學;必要性;意義;策略
一、引言
隨著初中英語教學新課改在農(nóng)村地區(qū)的普及,越來越多的農(nóng)村中學日益重視在教學中推行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從而實現(xiàn)學生整體英語能力的提升,這也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因此,非常有必要對小組合作教學模式進行深入研究,以不斷提高農(nóng)村初中英語教學效果。
二、農(nóng)村地區(qū)初中英語課堂推廣小組合作教學的必要性
長期以來,農(nóng)村地區(qū)初中英語教學采取的都是應試教育,教師多依靠非直觀手段對教材內(nèi)容予以闡述,學生處在被動接受地位,缺乏對英語知識深層次的思考,缺少與教師交流的機會,存在實踐創(chuàng)新少、主體參與差、自主學習弱等問題。正是因為認識到了這些問題,部分初中在英語合作教學上已進行了一些有益探索,構(gòu)建了師生間良好的互動交流平臺,使英語教學效果不斷提升,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英語學習情趣。但由于這些行為很多還是隨機性的,在更高層面的教學研究還不是很多,因此,對農(nóng)村地區(qū)初中英語課堂小組合作教學進行深入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農(nóng)村地區(qū)初中英語課堂推廣小組合作教學的意義
(一)適應課程改革需求
初中英語新課程改革對推廣小組合作學習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強意識和自信心,營造平等互助和諧的課堂氛圍。小組合作教學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夠表達個人意見,擁有表達個人想法的機會,特別是對性格內(nèi)向、不愿與人交流的同學,作用更為重要;同時,密切了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關系,使初中生學會如何正確同人交往,如何同別人進行配合。這種主體意識的培養(yǎng)是初中教育很重要的內(nèi)容。
(二)幫助教師成長進步
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對教師的能力素質(zhì)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得教師在教學中的身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由“教”逐步轉(zhuǎn)變?yōu)椤皩А?。教師在分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教師只需要把握教學的正確方向并適時對學生進行解惑即可。而這都需要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英語能力和教學能力方能實現(xiàn)。此外,教師需要進行充分的課前準備,對合作學習模式進行設計。這非常有利于促進教師的成長。
(三)有利于學生素質(zhì)提升
農(nóng)村初中生的英語基礎一般比較差,學習習慣也較為呆板,并且缺乏地道的英語交流環(huán)境。傳統(tǒng)英語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英語學習只停留在死記硬背上,失去了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的本來面貌。采取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強了,能夠自主選擇學習的內(nèi)容,發(fā)言交流表達的機會也變多了,真正實現(xiàn)了我想學、我要學,不同英語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中都能夠獲得提高,英語學習效果得到了整體提升。
四、農(nóng)村地區(qū)初中英語課堂推廣小組合作教學設計
(一)學習單詞語法
對初中生來說,課文教材中需要掌握的單詞比較多,語法也比較復雜,學生掌握理解起來困難度比較大,單純依靠死記硬背,效果不會很好。為此,學生在進行單詞語法學習時,應采取小組合作方式,在小組內(nèi)進行比賽,比比誰背得多,應用得好。
例如,在“This is my sister”一章中,學生需要掌握關于自己家庭成員的不同說法,并學會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但有的單詞比較復雜,學生常常覺得枯燥單調(diào)。為此,教師可先讓學生將自己的father、mother、grandfather、grandmother、uncle等家庭成員的名字寫出來,再一一同英語單詞相對應,劃出彼此間的關系。之后,在小組內(nèi)進行相互提問,看誰能在第一時間說出自己家庭成員的名字,看看father/mother、grandfather/grandmother等英文單詞究竟存在什么異同點。這樣,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都很高,單詞的背記情況會更好。接著,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發(fā)言,再將家庭成員的情況tell your partner。最后,以結(jié)對方式相互提問,一個學生cover the names of the photo and then ask the partner the questions:“Is this Tom? No, It isnt./Yes, It is.”“Is this your brother? Yes, it is.”這樣,學生就學會了如何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并明白了相應的語法應用規(guī)則。在小組合作練習中,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都得到了全方位鍛煉,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nèi),每個學生都獲得了練習機會。
(二)討論交流辨析
充分利用小組合作教學“Pair work”方式,小組成員中的每個學生都可利用當堂所學的句型,針對某個方面,表達自己的看法,說出自己的意見。教師在劃分小組時,在每個小組都可安排1-2名英語基礎較好的同學對話題進行引導,這樣討論效果將會很好。
例如在“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一章教學時,小組長問partner:“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et up?”一個學生說:“I never get up so early.”另一個學生則說:“I always get up at six thirty and then eat breakfast at eight.”這樣,每名學生都學會了怎樣從不同的兩面回答別人的問題。話題展開后,教師可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進行類似的討論,重點是用所學到的句型。像“What time do they get dressed/ When do your friends exercise/ he always goes to.../He eat breakfast at.../They usually exercise...”等句型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學習,且涉及了很多新的情景,學生學會了在不同場景下該怎樣進行提問或怎樣進行回答。有的小組還設計了一張表格,將每天什么時間要做什么事情列在表格中,成為學生們的作息制度表,如每天的wash、study、sport、read books等活動的時間安排是什么,breakfast、lunch、dinner一日三餐的時間是什么等,既使學生熟悉了相關單詞,也使其養(yǎng)成了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這種學習指導生活的實踐,正是良好學習效果的體現(xiàn)。另外,有條件的話,教師還可以“我的作息時間表”為主題,組織學生用英文開展演講比賽。這樣會進一步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組織課外活動
農(nóng)村初中生缺乏地道的英語學習氛圍,不像城市學生那樣視野寬廣,對于教材中有的內(nèi)容理解起來可能很有難度。因此,教師適時組織課外活動,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的探究性和趣味性,使學生更加熱愛英語學習。
例如在“Can you come to my party?”一章教學時,教師可讓學生組織party,邀請其他同學參與,如問:“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tomorrow?”如果愿意,可以回答:“Sure, Id love to.”如果不愿意就可以答:“Sorry, I cant, I have to...”接著,讓組織Party的學生想想應該準備什么東西,如food、drink等。很多學生之前從沒有組織過party,也沒邀請過同學到家里做客,在組織活動時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興趣,進而對如何“accept an invitation/ make an invitation/ turn down an invitation”熟悉了解;參加課外活動也增進了同學們的友誼,特別是能夠有效糾正部分農(nóng)村孩子身上存在的不合群、性格孤僻等問題。
再如在進行“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一章教學時,教師可充分運用當?shù)仫L景名勝,如古龍山大峽谷、鵝泉風景區(qū)等,組織學生利用假期去郊游?;顒忧?,先讓學生做出自己的vacation plan,規(guī)劃好如何走,如何吃,看哪些風景等。集體郊游后,教師再組織學生針對活動中參觀的風景名勝用英文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并將活動體驗寫下來。
(四)改正學習缺點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一大優(yōu)勢就是在學習活動中,小組內(nèi)的同學可以發(fā)現(xiàn)彼此的缺點,并在第一時間進行糾正。過去采用的多是灌輸式教學模式,教師精力有限,很難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準確掌握,且糾正問題時也不能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出具體講解。另外,不少學生由于害羞等原因,即使遇到問題也不愿意向教師請教。同學間的相互幫助就可以很好解決這個問題。因此,教師在劃分小組時,應將不同英語基礎的學生進行合理配置,由英語基礎好的學生擔任組長,英語基礎差的學生擔任組員。這樣,整個小組就能實現(xiàn)共同提高,共同進步。例如,很多學生對“may”和“might”的用法經(jīng)常會混淆,有的小組長就給舉如下例子:“I might take a trip to India next year”表明明年可能會去印度,也可能不會去;“I may have a slice of cake after dinner”則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會在飯后吃蛋糕。這樣,同學們都明白了“may”和“might”在表示可能性上是不同的。另外,有的小組長還說道:“might是may的過去式,如果要表示現(xiàn)在時態(tài),可說‘He may eat the last piece of cake,但如果是表達過去時態(tài),則要說‘he might have eaten the last piece of cake?!边@樣,同學們就明白了同一件事如果表達時態(tài)不同,則應用“may”和“might”的表達方式是不一樣的,二者并不完全相同。
五、結(jié)語
隨著經(jīng)濟社會結(jié)構(gòu)轉(zhuǎn)型以及英語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對學生英語能力方面的要求勢必會越來越高。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改善英語課堂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更好交流互動的有效手段,勢必會受到各方面的廣泛重視。因此,英語教師必須對其引起高度關注,不斷創(chuàng)新小組合作教學方式手段,以持續(xù)推動初中英語教學效果邁上嶄新臺階。
【參考文獻】
[1]王濤.小組合作學習在農(nóng)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5(08):118.
[2]王玉紅,陳正虎.如何在農(nóng)村初中英語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J].學周刊,2016(02).
[3]肖文芳,粟帆,廖愛秀,等.農(nóng)村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研究[J].海外英語,2015(13):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