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曼
【摘 要】語言是文化的產物,又是文化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語言的學習和使用,本身是一種跨文化的交際行為。而跨文化意識對語言學習和使用起著很關鍵的作用。外語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首先應對異域文化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然后才能具有在教學中有計劃有系統(tǒng)地進行文化教學。我國當前英語教學中存在兩個主要問題:一是學生對目標語應用能力較低;二是對異域文化的學習未能引起應有的重視,仍然偏重傳統(tǒng)教學中的詞匯,語法等的學習。本文從語言和文化的關系入手,簡單闡述外語教學過程中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必要性、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英語教學 跨文化意識 跨文化交際 培養(yǎng)
海姆斯 (Hymes)曾提出交際能力包括語言能力和語用能力。語用能力比語言能力在社會文化知識和社會環(huán)境中更為重要,因為它注重的是使用語言的實際能力。和目標語國家的人進行交際,也就是跨文化交際(來自不同社會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交際),,除了具備基本的語言能力 (如 :語音 ,詞匯 ,語法等 )外 ,還必須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目標語國家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才能進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際。我國的跨文化交際可追溯到古代,如絲綢之路、鑒真高僧的東渡、鄭和下西洋、鴉片戰(zhàn)爭后西學東漸等等無一不具有豐富的跨文化交際的性質。而回到當前,隨著全球化在中國的深入,國人與世界各國人們之間的跨文化交際也變得日益頻繁,從而帶動了國人學習外語的熱情,大眾對外語方面的教學也給予越來越多的重視。但外語學習者特別是高校外語學習者使用語言的能力卻仍未見太大提高,啞巴外語者和蹩腳的中式外語者是屢見不鮮,這跟許多高校的英語課堂仍然是以著重講解語法知識及基本句子結構有關,可見影響實際交流的交際文化知識與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仍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學習語言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不懂目標語蘊含的文化內涵就很難自如的運用該目標語,英語作為外語的一種,當然也不例外。因此,高校英語老師在英語教學中就應該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從而讓學生更有效地學習英語,正確運用英語進行有效地交際。
一、跨文化交際與跨文化意識的定義及后者的重要性
1.跨文化交際與跨文化意識
跨文化交際是指本族語者與非本族語者之間的交際,也指任何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這就要求學習者不僅要掌握基本語法,詞匯外還要對目標語的文化內涵有一定的了解,因為語言與文化本身是緊密相關的,語言是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語言,兩者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理解語言必須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須了解語言。 文化背景不同,使用不同語言的人在交談時,由于文化上的差異,即使語言準確無誤,也會產生誤會。對于不同的人們,同一個詞或同一種表達方式可以具有不同的意義。
跨文化意識簡單來講就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跨文化交際中所具有的特定思維或者是民族文化思維,這種思維能夠保證交際者能夠準確有效的進行交流。
2.跨文化意識在跨文化交際中的重要性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通過語言來進行的,是否具備跨文化意識并掌握跨文化交際技能對高校學生來說尤為重要,沒有正確的跨文化意識是無法進行有效交流的。有人把跨文化意識比喻成一種特有的符碼,同種語境下,交際雙方用相同的一套符碼進行交流,但是在跨文化語境中,雙方如果不了解對方的語言環(huán)境特點,他們往往就無法共用一套符碼,這就阻礙了交流。有專家就曾說過,在跨文化交際中,文化錯誤比語言錯誤更為嚴重,因為它容易造成外國人與中國人之間感情上的不愉快。因此英語學習中對目標語的文化越了解,就越能夠相應提高英語學習者的跨文化意識及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在跨文化交際中,交際者雙方如果都考慮到文化差異才會避免不必要的文化沖突和交流障礙,因此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至關重要。
二、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的必要性
在高校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薄弱的現(xiàn)象,除了自身的原因之外,主要原因是在于傳統(tǒng)英語教學的失誤 ,因其忽視了對學生進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沒有相融合,因而不可避免地導致學生對目標語運用能力的低下。北京外國大學博導胡文仲教授經(jīng)調查總結出中國高校學生易犯的與語言文化有關的四種錯誤:一是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看是不適當?shù)?。與英語為母語的人寒暄時喜歡用“Have you just eaten?”或者當受到他們贊揚時會說“NO,no,no,Im not good enough.”這在外國人眼里是不可理解的。二是文化習俗上不可接受。我們中國人喜歡給朋友驚喜,比如突然出現(xiàn)在朋友家門口等,而這在西方國家是行不通的,你去看朋友之前要有預約的習慣,否則你的突然出現(xiàn),也許給主人的只有“驚”沒有“喜”。三是不同價值體系的沖突。如西方人注重individualism,而我們中國人強調的則是collectivism。如,他們在隱私方面比我們看得更重一些,不能隨便問年齡或者薪水之類的問題。四是過于簡單化或過于籠統(tǒng)化。如對美國人的印象就是放蕩不羈,自由奔放,而覺得英國則是嚴于律己,刻板,正式。這些問題都會造成交際上的不愉快。
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是構成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要提高高校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就必須要在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高校英語教學若重視文化因素在教學中的作用,適時、有計劃在帶入文化知識 ,不但可以促進語言教學,還可以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幫助其克服在學習中由于文化差異引起的交流障礙和語用失誤。所以,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外語教學過程中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必要性。這樣才能提高對語言的應用能力,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目的。
三、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的方法和途徑
筆者根據(jù)自身多年擔任高校英語教師的經(jīng)驗得出的結論是在高校英語教學中增加文化知識的導入,不僅不會降低教學質量,反而會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的方法和途徑,筆者將主要從兩方面進行簡單的介紹,一是提高高校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當學生們對語言的學習產生了興趣,接下來對具體內容的掌握也就會手到擒來。二是加強高校英語教師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英語教師作為跨文化教學的承擔者,除了基本的語言功底外還應撐握豐富的文化知識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接下來就對這兩點進行一一說明。
1.提高高校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之一,對語言的學習亦是如此。要想學好一門語言,如英語,培養(yǎng)出對其文化的興趣是尤為重要的。
第一,讓學生了解中西文化差異。讓學生們了解差異的方式可以有多種,如,每次課中預留15分鐘左右專門作為文化導入的時間或者在講課過程中,根據(jù)所講內容,發(fā)散思維隨機引入文化知識也是可取的方式之一。方面從日常的寒暄到宗教信仰,只要有可能引起文化差異的內容都可以適時的引入并舉例說明,讓學生參與進來,用自己親身的經(jīng)歷來對比西方的文化的不同,更能讓他們記憶深刻。用筆者一次課堂教學為例,當時說到寒暄,我們中國喜歡“你吃了嗎?”而英國人去喜歡問天氣,這都是跟本國的文化息息相關的。為什么呢?因為中國飲食文化是中華各族人民在100多萬年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在食源開發(fā)、食具研制、食品調理、營養(yǎng)保健和飲食審美等方面創(chuàng)造、積累并影響周邊國家和世界的物質財富及精神財富。中國人對吃是特別講究也特別的重視。因此我們的寒暄跟吃有關也就理所應當。而英國是大西洋上的一個島國,四面環(huán)海,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天氣多變,大多數(shù)是陰雨或者是大霧,天氣的多變影響到了人們的一般生活,因而英國人的問候方式更關注天氣狀況。生活中的例子既簡單又親切,學生也容易理解并記住。
第二,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輔助作用。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如英語電影,英文歌曲及課題相關的英語視頻或者音頻向學生更加生動地展現(xiàn)文化知識。如,每堂課開始的Warm up部分就可以用一首跟主題有關的音樂引入,讓學生聽覺得到了享受的同時也緩解了上課本身會帶來緊張感,能以更好的狀態(tài)開始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將一些經(jīng)典的英文電影或者動畫片引進課堂,使學生通過這種有趣的方式了解英語文化知識及文化差異,提高英語的應用能力,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激發(fā)他們對異國文化的向往。除了直接觀看外還可以讓學生參與進來,比如讓學生自選電影中的一個片段進行配音或者演繹,讓學生去親身體驗身臨其境的感覺,體會到英語文化的氛圍,從而對英語所包含文化的認識和感受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發(fā)展,激發(fā)他們對英語的學習熱情。
2.加強高校英語教師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作為文化的傳承者,除了繼承上一代的文化精髓外,還擔著培養(yǎng)新生代,延續(xù)文化的輝煌的任務。因此想要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必須從改變英語教師做起。首先,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認識到英語文化的重要性,并適當在課堂中增加文化知識的導入;其次,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識素養(yǎng),部分教師從學校畢業(yè)之后并沒有再如像在學生時代那樣閱讀來擴展自己的知識,導致知識面狹窄,本身對文化方面的知識了解甚少,大多靠“吃老本”。因此,增加閱讀擴充知識不只是學生的任務,教師不僅要做還要做得更好。再次,教師不僅要了解本國及目標語國家的文化外,還要善于結合教材把目標語國家民族的風土人情、禮儀習俗結合起來跟本國作對比,讓學生了解文化差異,從而提高他們的跨文化意識。
四、結論
由于高校學生要面臨就業(yè)和工作的須要,因此對外語的應用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而在校期間,無論大學中學還是小學目前現(xiàn)狀仍然是以考試為主的教學模式,注重傳統(tǒng)語法,詞匯等方面的教學。無論是校方,老師還是學生,都沒有給予跨文化意識應有的重視,導致跨文化意識的缺乏,使學生經(jīng)常在跨文化交際中出現(xiàn)語用的失誤。隨著時代的進步,英語教學也慢慢開始注重方式的開放性和自由性了,但還遠遠不夠,需要師生共同努力提高跨文化方面的意識,并將其貫穿到整個語言學習中去。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掌握英語、應用英語,有效地進行跨文化進行交際,最終達到學習英語的目的。
參考書目
[1]姚麗麗. 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yǎng)的必要性[J].同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報,2009,9,(5).
[2]潘洞庭.文化意識與外語教學[J].外語學刊,2007(6).
[3]石英. 外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J].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7,12.
[4]龍茂菊. 外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J]. 學科教學,2009,2.
[5]馮源源. 論高校外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J]. 黑龍江對外經(jīng)貿,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