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鶴
【摘 要】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教師素質能力結構的核心。創(chuàng)新教育是根據創(chuàng)新原理,以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的個性為主為主要目標的教育理論和方法,使學生在系統(tǒng)、牢固地掌握學科知識的同時發(fā)展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打下厚實地基礎。
【關鍵詞】語文課堂 課堂教學 創(chuàng)新
很多學生向我反映,語文課毫無新意,常常聽了就想睡覺,更別提掌握文章內容了。學生在課堂里處于被動旁觀的位置,不能主動積極地與老師配合,自覺地興味盎然地投入到語文訓練的活動中,我陷入了深沉的思索中,如何才能在課堂上創(chuàng)新,使學生有所感有所得呢?新課標指出,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tài)過程,把從前的講讀變成今天的對話,這無疑是傳統(tǒng)師說的徹底革命。
一、教師要重視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
萬丈高樓平地起。人的創(chuàng)新能力從哪里來呢?首先得有扎實地基礎知識,創(chuàng)新是舊知識基礎上的創(chuàng)新。一般來說,一個人的知識面越廣,知識越多,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就越活躍,創(chuàng)造力就越強。因此教師更應重視基礎知識的累計,如果學生連路都不會走,何談跑步呢?當然,如果教師沒有充實地教學內容良好地教學組織能力和靈敏地教學機智、靈活地教學方法是無法成功地進行教學活動的,新課程強調基礎教育要滿足學生終身發(fā)展的需要,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改變學生片面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動手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營造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調動學生的創(chuàng)新積極性
《新課標》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一個學生連上課回答老師的提問都不敢,那他還談什么與人交際呢?老師當然要是傳授學生知識的,但更重要的是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老師應當脫去神圣的外衣,走下講臺,使學生走上講壇,針對這一現(xiàn)狀,我在課堂上有意識地提一些簡單的問題要求學生回答,不管是否正確,先大加表揚,確立他們的信心,然后再指出正誤,同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問不同的學生不同難易的問題,把主動權交給學生,上課要求學生可以把問題寫在小黑板上,讓大家在課堂上自己解決,教師進行指導。隨時捕捉學生的亮點,師與生的關系不再是教與受,而是變成了共同探討。如此,課堂氣氛豈有不熱之勢。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人格,平等地和學生研討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是學習熱情、主動性、自覺性、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如春風拂面。古人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才能高效地實施教學計劃,才能使學生在課堂上想把自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以及疑惑表達出來,得到老師、同學的肯定與贊賞,產生成功的快感,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地自覺性、主動性。切忌諷刺挖苦,阻遏學生的求知欲望。忌不假思索,否定學生的正確思維。教師應當學會傾聽、學會傾聽,可以幫助教師走出思維定勢的怪圈。拋開話語的霸權,更多的關注學生言語中的閃光點ip會傾聽,可以幫助教師從學生的言語中捕捉到激活課堂的有效信息。學會傾聽,可以幫助教師抓住啟迪學生思維的契機,引導學生的思維走進一個發(fā)展、體驗、探究的世界,可以幫助教師關注學生的言語,以及言語中折射出來的學生的感受和興趣,走進學生的情感天地并與之零距離的接觸,找到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切入口,創(chuàng)造出真正的民主、和諧、愉快并富有活力的教學氛圍,對學生要盡量做到贊美多于批評。
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靈活多變去吸引學生
在課堂上經常是老師盡情表演,學生袖手旁觀,這種教學方法只會誤人子弟,如何改變陳舊的教學結構,根據教材、教師自身的特長和學生不同層次的情況,靈活地設計能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學得有新鮮感,興致盎然。開展多媒體教學環(huán)節(jié)。很多文章如戲劇,寫景散文,光靠老師上課講述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在上李健吾先生的《雨中登泰山》時,許多學生從未到泰山去游玩過,沒有一點感性認識。這時候如果光靠老師講述,學生根本無法理解,有一個初步了解,伴隨著優(yōu)美的音樂,學生跟隨著錄象里的導游痛快地游覽了五岳之首,自然教學中就省了不少力氣,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建立學習小組,在課堂上可以通過討論用集體智慧來解決問題,同時還經常展開小組之間的競賽,對一貫表現(xiàn)突出的小組進行嘉獎,以此促進學生的積極性。改收作業(yè)為收難題,改教師問為學生問教師,在上課時用投影儀顯示出來。要求大家和我一起回答。因為有學習小組的積極表現(xiàn)。課堂氣氛越來越活躍。很多問題迎刃而解。學生也很容易就接受了。要求學生加強閱讀,學會記讀書筆記。我為他們推薦了一些書目,讓學生在閱讀課或者在課外時間閱讀。閱讀課上我教會學生讀書方法,并經常性的開展讀書交流,互相評價。當然,教師自然也要以身作則,把自己的讀書筆記和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關注社會生活,多參加社會活動,不要死讀書、讀死書。帶領學生走近自然,讓他們置身于豐富多彩的世界,培養(yǎng)良好的觀察能力。在春天,讓他們看看枝條的翠意;在冬天,讓他們看看皚皚的白雪;在秋天,讓他們看看豐收的果實;在夏天,讓他們體驗大汗淋漓的感覺。
每一所學校,每一個教師都要愛護和培養(yǎng)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創(chuàng)新思維,營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圍,為學生的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fā)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的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