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婉寧
【摘 要】高中化學作為一門實用型很強的學科,相比其他的學科來說,難度比較大,對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要求很高。改革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教學的定向模式是教學的主要方向,提供開放、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是使學生高效獲取知識的捷徑。本文主要通過對開放、合作、交流模式開展討論,提出一系列高中化學解題的技巧,得出有建設性的啟示,為以后教學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開放交流 解決方法
一、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對于高中化學來說,采取交流合作的方式來解決化學問題,主要是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問題,但是單憑一個人的思維能力是有限度的,很難做到從各個方面去思考問題,為此應該引導學生們先進行自我的獨立思考之后,再將自己得出的結果在整個小組中進行集中討論,通過思維的碰撞,得出解題的最優(yōu)方法,補充獨立思考的不足之處。相對而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就過于片面的關注于老師的傳道授業(yè),而忽略了學習中老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F(xiàn)代教學模式認為,高中化學學習的過程更應該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它不僅是一個不斷認識學習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學習交流的過程。
二、開放合作交流的應用
1.學生考慮不周的解決方法
化學試題解答時要求學生必須認真對待,有時由于學生的一時疏忽,題目沒有做完就做出選擇,考試過后老師解答時仍然堅持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老師講解完正確答案之后一定要向學生詢問是否還存在疑問,并且鼓勵學生們主動交流,給出一些自由時間讓學習小組的成員進行互相解答,交流過后學生才能擺脫困擾,完全理解題目。
【例1】假設有兩種有機物組成的混合物,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強條件下完全氣化變?yōu)闅怏w。在完全一樣的溫度和壓強條件下下只要不改變混合氣體的體積,無論用何種比例混合,它在完全燃燒時所消耗的氧氣體積都是固定的。符合這種情況的是()
A甲烷(CH4)和乙酸(C2H4O2)
B乙醛(C2H4O)和甲醇(CH4O)
C丙醛(C3H6O)和甘油(C3H8O3)
D丙酮(C3H6O)和丙二醇(C3H8O2)
題目中沒有明確是單選還是多選題,因此,按照大多數(shù)學生思維解題:配平A組中的兩種物質燃燒方程式后,就能確定答案A,很多考生都只考慮到這里,認為已經(jīng)選出答案,萬事大吉,卻漏選了D選項。
【例2】摩爾的MnO2和320毫升的12.5摩爾每升的鹽酸在加熱時進行充分反應,制得的氯氣物質的量為()。
A.小于1mol B.等于1mol
C.等于2mol D.大于2mol
在看這道題目的時候,學生很容易落入按照題目列化學方程式進行過量問題計算的陷阱,反而對于“酸在反應中濃度變化”這一隱含條件視而不見。
2.重視高考歷年真題,培養(yǎng)合作解決難題能力
高考題是最能夠考驗學生綜合知識的題目,在平時的化學教學中,更應該用歷年真題來幫助學生把握高考的動向。但對于高一高二的學生來說高考題目過于復雜,獨立思考并不能夠完全做對題目,而小組合作無疑是最合適的選擇。通過小組成員之間互相配合,集思廣益,得出對解題有幫助的結論,最后各個小組派出代表提出小組意見,由老師做最后的總結梳理。
【例3】在正常的室溫中向10毫升pH值等于3的醋酸溶液加入水進行稀釋以后,下面的說法正確的是哪一個?
A. 溶液中導電粒子的數(shù)目減少
B. 溶液中c(CH3COO-)/c(CH3COOH)·c(OH-)不變
C. 醋酸的電離程度增大,c(H+)亦增
D. 再加入10 mL pH=11的NaOH溶液,混合液pH=7
解析:醋酸的性質是弱酸,加水稀釋后更加有利于醋酸的電離,因此醋酸的電離程度變大,伴隨著醋酸溶液能導電的粒子數(shù)量變多,溶液體積也變大,所以溶液的酸性程度就會相應的降低,也就是:c(H+)、c(CH3COO-)、c(CH3COOH)均會降低,因此選項A、C均不正確;由水的離子積常數(shù)Kw=c(H+)·c(OH-) 知 c(OH-)=Kw /c(H+),所以c(CH3COO-)/c(CH3COOH)·c(OH-) = c(H+)·c(CH3COO-)/c(CH3COOH)·Kw= Ka/Kw其中Ka表示醋酸的電離平衡常數(shù),因為醋酸的電離平衡和水的離子積常數(shù)常數(shù)都是只受溫度影響,所以B選項是正確的;pH值等于3的醋酸溶液說明它的濃度大于0.001摩爾每升,pH值等于11的氫氧化鈉溶液說明它的濃度等于0.001摩爾每升,因為在稀釋過程中醋酸溶液的物質的量是不發(fā)生改變的,因此加入相等體積的pH值為11的氫氧化鈉溶液時,醋酸就會過量,最終導致溶液呈現(xiàn)酸性,D不正確。
3.注意特殊情況
交流的目的是為了更加全面的思考問題,積極地合作交流能夠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更容易將所學知識串連起來,避免因為特殊情況沒有考慮進去,丟掉原本應拿的分數(shù)。
【例4】下列選項中的反應,需要加入氧化劑才能發(fā)生反應的是哪一個()。
A.NaF→F2 B.KCr2O7??→CrO4?? C.Cl?→Cl? D.BiO?→?Bi??
通過了解情況,一部分學生認為每一個反應,只要存在氧化劑和還原劑,就會發(fā)生反應,因此都會毫不猶豫選擇A、C。但他們并沒有考慮到化學規(guī)律的特殊情況存在,即沒有哪一種氧化劑能夠使反應F?→F?發(fā)生,因而正確答案只有C選項。
三、開放合作交流對高中化學教學的啟發(fā)
想要提高學生們運用化學思維解題的能力,必須營造出一種包容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鍛煉學生們的合作交流能力,激發(fā)他們的自主學習的強烈愿望,讓課堂變得更加生動?,F(xiàn)代優(yōu)秀的教學模式鼓勵老師們建立老師和學生積極交流、學生間互相幫助的更優(yōu)的教學模式,長此以往,會培養(yǎng)出孩子們對化學的濃厚興趣,人人都能夠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都會發(fā)自內心的想要學好化學這門課程。
參考文獻
[1]周卓娜. 高中化學實驗改進的探究與實踐[D].湖南師范大學,2013.
[2]谷春花. 高中化學“微課”實踐初探[D].華中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