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娟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音樂對我們社會群體尤其是學生群體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初中音樂的教學實踐中,學生的樂感培養(yǎng)極為重要,初中音樂教師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質,增強學生理解作品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我們可以從培養(yǎng)樂趣、增強樂感、鑒賞優(yōu)秀作品、注重音樂理論知識、問題的引導與探究幾個方面入手,并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研究。
關鍵詞:初中音樂;樂感;培養(yǎng)措施
在初中音樂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樂感基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需要教師通過不斷地探索與實踐來進行相關的引導與鼓勵。在教學過程中,秉著一個教學目標,堅定不移地完成高質量的教學工作,使學生的樂感得到提高。
一、培養(yǎng)樂趣,增強樂感
對于初中生來說,樂感的培養(yǎng)有利于初中生的進步與成長。樂感的培養(yǎng)不僅僅是教師的職責,也是家長的職責和社會的職責。好的音樂環(huán)境不僅可以為增強樂感提供幫助,還會對樂趣的培養(yǎng)提供便利。首先,教師就要通過課堂上的不斷引導與培養(yǎng)來讓初中生了解這門藝術。一堂好的音樂課,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激發(fā)教師的教學欲望,教師在這種教學氛圍中能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都傳授給學生,這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另外,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而言,具有較為重要的作用。培養(yǎng)樂感不能一蹴而就,是一場持久的拉鋸戰(zhàn)。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聽覺訓練和賞析訓練來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培養(yǎng)音樂樂趣。樂感是需要學生正確掌握節(jié)奏、旋律,樂感的培養(yǎng)也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教師也應該著重感知學生樂感情況以及接受水平,樂感好的學生能夠通過合理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來表現(xiàn)出對的感知。但有些對樂感不是很好的學生只能進行一些基本的旋律和節(jié)奏的掌握。所以,在音樂課程中,學生們掌握程度的不同,也給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增加了一定的困難。
二、鑒賞優(yōu)秀作品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區(qū),有一定的文化差異。無論哪種情況下,都出現(xiàn)了一些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初中生已經(jīng)具有簡單的音樂鑒賞能力,在這時,教師要抓住學生這個時期的特點,進行加強練習與引導,鼓勵學生練習。例如,我們在欣賞《共和國之戀》這首作品時,學生就可以簡單地感受情感變化以及思想內(nèi)涵,從優(yōu)秀的作品中讓學生們通過聽來感知這豐富多彩的音樂世界,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們感知音樂的能力,豐富自己的感知體驗,從而使學生能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究竟喜愛的是哪一種音樂風格及其類型,并在訓練過程中愛上這門課程,進而向自己喜歡的音樂方向發(fā)展,對于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也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在初中音樂的教學過程當中,創(chuàng)造良好的音樂氛圍,在教學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這對于教師能否積極帶動課堂氛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節(jié)課的好壞評價全都在于學生反饋的信息當中。好的音樂作品更能將聽者帶入情境,不僅提升了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也能提高音樂素養(yǎng)。學生對音樂作品有了較高的興趣,對于學生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具有推動促進的作用,在鑒賞能力方面也有很大的積極作用。
三、注重音樂理論知識
沒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就無法實現(xiàn)對音樂的賞析。理論知識的來源主要是教師的授予,同時也是樂感來源的主要途徑。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覺得學生只會簡單的唱歌即可,是否好聽、悅耳并不重要。一些教師只會簡單地教授一些書本上的理論知識,不是很全面的教授讓學生不能很好地接受與吸收教師所闡述的內(nèi)容,不僅不利于學習,更不利于學生對樂感的掌握。所以,教師應該通過改變音樂教學模式,使教學模式得到優(yōu)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讓學生在了解、掌握音樂知識等方面得到具體的鞏固。例如,在學習一些著名的音樂選段的時候,教師應該向學生介紹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它的藝術特點,在欣賞的同時帶領學生融入情景,體會創(chuàng)作者當時的情感和意圖。可以適當?shù)馗郊右恍┲w動作,讓學生更加投入情景,加強樂感的掌握。最后,讓學生思考作品中的情緒是如何表達出來的,并加以敘述,通過鼓勵的方式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樂感的重要性。學生通過自身的知識積累,也能很快地理解作品的特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形式,能更好地讓學生加深與鞏固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四、問題的引導與探究
目前,部分音樂教師開始運用“以問題的引導與探究”的表現(xiàn)方式,摒棄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與教學觀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可以說這種教學方式架起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橋梁。通過理解和感知來享受音樂,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給予學生們更多的自由表達空間,提出問題,互相探究與商討,在變換多種教學的模式下,加上教師適當?shù)囊龑В茏寣W生更加深刻地認識音樂給我們帶來的影響與變化。初中音樂的宗旨是讓學生了解音樂的內(nèi)容和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并使其了解樂感在音樂中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為培養(yǎng)學生樂感打下基礎。教師選取片段的時候,可以先放一些不同類型的片段,讓學生根據(jù)不同的類型進行標記。接下來,教師可以進行相關問題的提問,鼓勵學生以小組研討的方式進行討論,從而得出相應的結果。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加深鞏固理論知識,在輕松自在的教學環(huán)境下,對于樂感的培養(yǎng)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學生樂感的培養(yǎng)有很多方法和途徑,需要教師從眾多的方式中挑選一種適合課程的教學模式,通過不斷地教學實踐來實現(xiàn)教學目的。對于學生來說,則需要不斷地練習與努力來實現(xiàn)樂感的培養(yǎng)與提升。同時,教師需要制定完善的教學方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樂感上升到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蔣霞.初中音樂課堂學生樂感及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J].科普童話·新課堂(下),2014(10):70.
2.朱開嘉.探析初中音樂樂感及音樂鑒賞教學[J].時代教育,2014(04):195.
3.耿磊.初中音樂教學中樂感的培養(yǎng)與鑒賞課教學[J].科技視界,2014(29):237.
4.李向華.淺談初中音樂樂感及音樂鑒賞教學[J].新課程導學,2016(10):8.
(作者單位:湖南省衡陽縣弘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