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群
子軒(化名)靜靜地趴在那里,下巴擱在書桌上;眼睛里的空洞,誰也猜不出是什么。
這孩子是怎么了?最近上課老是走神,到校不是主動拿出書本早讀,而是不住地發(fā)呆!
我敲了敲他的書桌,他才回過神來。“怎不拿出書來早讀?上課又老是走神,你到底是怎么了!”他回過神來,聽出我的話語里的責備,馬上從書本里搜出書本,擺出一副認真讀書的樣子。
馮子軒在班里擔任語文小組長一職,語文數(shù)學成績都頗為不錯,英語稍差。這孩子機靈乖巧,長得也很可愛:皮膚白皙、發(fā)色偏黃,頗有點混血兒的感覺;柔柔淡淡的眉毛下,一雙圓溜純凈的眼睛,鼻子和嘴巴也頗為精致;最關(guān)鍵的是,笑起來還有兩個深深的酒窩。老師和同學們私下都叫他“小天使”。
看他在我的“指點”下變得如此“聽話”,我也便沒再多想。不料,接下來的期中知識檢測,馮子軒卻給我交上了一份意外的答卷——答題錯漏百出,關(guān)鍵是作文竟然空白!一篇寫母親的文章,他竟然完全空白!這成績與平時語文處于中上的他完全不在一個檔次。
全班唯獨他一個,我沒發(fā)給卷子。我想他一定會來找我的,誰知道他竟無動于衷,繼續(xù)在書桌上發(fā)著呆!這下我更怒火中燒——好你個小子,成績到這般田地,你還無動于衷?下課之后,我把他叫到辦公室,把卷子硬生生塞給他?!澳愫煤每纯?!你都考成啥樣了?!”
誰知,他攤開試卷,看了看,又輕輕合上,眼睛變得更為黯淡,把臉轉(zhuǎn)向別處,不再講話了?!澳憔蜎]有一點愧疚感?你給我說說,這回怎么考成這樣?!”依然是一片安靜。
打出去的招數(shù),一次次被冷漠化解。
這孩子怎么像完全變了個人似的?我知道,這樣僵持下去不是辦法,剛好上課鈴聲給了我一個臺階下——“你給我回去好好反省反省,我還要叫你來的!”
我又向數(shù)學和英語老師了解情況,果然不出所料地全軍覆沒。只是,這一切快得讓我猝不及防。我又找來幾個平時跟他玩得密的學生,了解他最近課下與同學溝通的情況。他們都表示最近跟他玩得比較少了,有時候玩著玩著他就走了或是莫名地生氣,也不知道他怎么回事。
以前,子軒媽媽就跟我反映過他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難不成是這個原因?我撥了他媽媽的電話,沒接;轉(zhuǎn)而撥給他爸。
我向子軒爸爸講述了,子軒最近在學校上課老是發(fā)呆的情況,他爸只說他在家表現(xiàn)還挺乖的。但當我說他試卷的作文,子軒爸爸開始有些激動了。他說,他媽媽硬是要離婚,現(xiàn)在才弄得孩子這樣。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但我還是想了解這一切發(fā)生的因由,以更好地處理子軒的問題。
子軒爸爸原來是廚師,他媽媽是西餅店店長。前兩年,因為西餅店的生意比較紅火,子軒媽媽勸丈夫回來一起經(jīng)營??墒牵瑳]想夫妻倆一起經(jīng)營后,時常因為經(jīng)營問題而發(fā)生矛盾。夫妻不齊心,西餅店的生意也變得越來越差了。子軒媽媽辭去了西餅店店長的職務,回老家湖南,開始新的生活……
這回真相大白了。我的心猛地一沉,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有了答案。
我回想起之前對子軒種種簡單粗糙的教育方式。那個冷漠而粗暴的我,應該是他灰暗世界里的,又一層冰霜吧。如果當初我發(fā)現(xiàn)他上課走神、發(fā)呆,能以平和地傾聽他的心聲,能有機會去開導他,是不是會減輕父母離婚對他的傷害?如果當初我能及時跟他家長聯(lián)系,引導他們妥善地處理離婚,以溫和的方式讓孩子更好地接受這一無法改變的事實,是不是他會更有能量面對未來?如果我不是過分地在乎成績,而是能更為敏銳地發(fā)現(xiàn)、分析表象之下的種種因素,是不是能讓自己的教育行為變得更為高效、有愛?可是,沒有如果。
我又一次把子軒叫到了辦公室。這一回,他還是木然地站在那里。我把寫好的紙條遞給他——“你爸媽的情況,曾老師都知道了。我能理解你的心情。原諒我好嗎?”他愣了一會,抬起頭,微微皺著眉,眼淚就不住地掉下來。我用手握在他的肩頭,輕聲說:“不要怕,老師會陪著你一起面對,一切都會好的?!彼桨l(fā)抽泣得厲害,說不出話。我沒有勸他不要哭,因為,這是這個孩子,最近一段時間來積壓的所有悲傷和委屈??蕹鰜?,其實是件好事。
我覺得一定要跟子軒的家長溝通,做好心理上的彌補工作,不能讓他帶著這層陰影生活。
等子軒稍微平靜下來,我開始和他分析,“爸爸媽媽是因為不適合再在一起生活了,才會無奈選擇分開的。這表面上看是一件壞事,其實卻比讓你一直生活在那種壓抑的環(huán)境中要好得多。另外,媽媽不是不要你了,而是,分開必然要選擇跟父母其中一方一同生活。媽媽以后還是會繼續(xù)關(guān)心你的。其實媽媽現(xiàn)在也很傷心,如果她看到你變得這么傷心,那她是不是會更加傷心呢?所以,你們都要更好地活著,這才是對彼此最好的照顧。”他似懂非懂地聽著,心情比之前好了一些。至少,有我跟他分擔自己的心事了。
事后,我又再次聯(lián)系了子軒的父母,對他們的狀況表示遺憾和理解,并說明子軒的在校的轉(zhuǎn)變,希望他們能繼續(xù)扮演好父母的角色,把真實情況客觀地向孩子說明。讓孩子在父母的關(guān)愛中快樂成長。他們也都表示會全力做好。
看到“小天使”的笑容一天天在綻放,雖然父母離異的傷痛將繼續(xù)陪伴他很長的時間,但我也慶幸終于為自己的錯誤做出了一點補償。
教育從來都不是簡單的喝止、指責,而是用敏銳的觸覺去了解,用愛去無條件地包容、引導,用陪伴與之一同成長。“小天使”的微笑,讓我深深懂得——每個孩子都可以是“微笑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