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物理課程標準》明確要求科學探究是初中物理的基本內容,而且實施科學探究式教學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筆者認為培養(yǎng)學生探究意識是關鍵和基礎,在初中生物理探究意識培養(yǎng)和形成過程中,初中物理教師應該做到三個方面:首先做好激發(fā)出學生物理探究意識的興趣;其次,采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探究意識的形成;最后,利用有效評價方法促進探究意識的提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學生。
【關鍵詞】探究意識;興趣;方法;評價;提高
《初中物理課程標準》明確的將“科學探究”作為義務教育物理課程的基本內容,并指出: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中,實施科學探究式教學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在科學探究過程和實驗環(huán)節(jié)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探索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特別是對于學生增進對探究本質的理解,培養(yǎng)嚴謹、務實科學態(tài)度和探究科學精神是至關重要的。
一、趣味活動激發(fā)物理探究意識的形成
物理世界是一個充滿神奇的世界,大量的物理實驗能顯現各種奇妙的物理現象,又與生活緊密相連,能夠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用。通過趣味活動使學生產生探究的興趣,寓教于樂。例如:在上《浮力》課前,老師給學生講小故事:一天,有幾個小朋友在一起玩皮球,不小心把皮球掉進了一個洞里,由于洞很深洞口又小,伸手夠不著,拿皮球怎么拿不出來了,這時小朋友急的哭了起來。你有什么辦法幫這幾位小朋友把皮球取出來呢?然后用飲料瓶、乒乓球和水讓學生試試。這樣引入新課,自然又新奇。學習《平面鏡》前,做一個小魔術“空盒中取物”,學生肯定好奇,想一探究竟。這些都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探索提供很好的心理準備。
二、多種方法引導學生探究意識的發(fā)展
在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探究意識形成的過程中,作為物理教師就應充分考慮學生個性差異,有針對性地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滿足不同學生的發(fā)展需要。例如:在初中物理中有很多的演示實驗,若我們都做演示實驗,學生在下面觀察,是不是就能夠很好的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呢?是不是就能達很好的教學效果呢?我認為適當的把一些演示實驗改為隨堂實驗,這樣教學效果可能會更好。像在《光的折射規(guī)律》一課實驗中,教師可以給每組分發(fā)給激光手電筒、碗、硬幣、適量的水、筷子、玻璃磚等等有利于實驗完成的多種器材,這些器材的配備不要拘泥于課本實驗,甚或可以由學生自己提供器材。并引導學生在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及光的反射的基礎上,結合自我學習的情況,自主探究光的折射規(guī)律,得到的結論比平時單純由老師演示得出結論要好得多。同時也可把某些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設計為探索性實驗,例如在《蒸發(fā)》一節(jié)的教學中,為了弄清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有哪些,教師可設計三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研究解決,并得出有關結論。問題1:取相同兩滴酒精分別滴在課桌和手背上,觀察誰先變干?這說明了什么?問題2:取相同兩滴酒精滴在課桌上,用塑料尺只將其中一滴酒精展開,觀察誰先變干?這說明了什么?問題3:取相同兩滴酒精滴在課桌上,只對其中一滴酒精用紙筒吹氣,觀察誰先變干?這說明了什么?如此進行教學設計,學生們便立即投入到實驗活動中去,動手與動腦相結合.很快自己得出了影響液體蒸發(fā)快慢的三個因素.同時,也讓學生從中體會到探究的艱辛與愉悅。
三、有效評價方法促進探究意識的提高
初中物理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時,都應積極開展評價活動,這樣有利于促進學生探究意識的提高。特別是在探究評價過程中,經常運用診斷性和激勵性為主的評價方法,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和不同需要,采用切合實際的有效評價方法,通過科學評價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那么,初中物理教師在探究過程的評價時,一是運用評價功能準確的評價學生探究過程好的地方或閃光點,有利于探究意識的提高。二是評價過程要關注到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fā)展,要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評價,有利于學生探究興趣的培養(yǎng)和探究意識的提高。三是通過有效評價方法促進學生良好探究習慣的形成??茖W地設計實驗、正確地使用器材、實驗報告單撰寫和小組的合作這些都是探究習慣中重要組成部分。良好探究習慣的形成,對于探究意識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在物理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探究意識是思維的動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基石。初中物理教學必須重視對學生探究意識的發(fā)掘和培養(yǎng),幫助學生養(yǎng)成探究的習慣,這樣有利于學生對物理概念的領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才能培養(yǎng)出學生終身學習探究的能力。只有這樣,在我們的物理教學中,才真正的體現除了育人的功能,學生將來走向社會學生,才具有會學習、會生活和會做人的能力,而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學生才是社會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2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
楊程英生于1969年,女,漢族,陜西省西安市,本科學歷,中學物理一級教師,致力于物理課堂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