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萍
[摘要]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教師應該真正把學生放在首位,遵循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和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精心設計課堂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引導學生熱情參與,積極學習,注重課堂的和諧環(huán)境、情境創(chuàng)設、藝術熏陶、成功體驗,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關鍵詞]環(huán)境 和諧 課堂教學 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 創(chuàng)設情境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只有精彩有效的課堂才能使學生產生持久的熱情,當學生的情感和動機需求得到滿足時,他們便能感受到自己可以控制學習進程,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作為一名教師,應該真正把學生放在首位,遵循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和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精心設計課堂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造各種情境,引導學生熱情參與,積極學習。那么,怎樣的課堂才能讓學生的學習變得積極而主動呢?筆者認為以下幾點特別重要:
一、和諧課堂——給學生一個溫暖的學習環(huán)境
課堂環(huán)境中最關鍵的一點是學生要有足夠的安全感,從而有勇氣面對學習的挑戰(zhàn)。這安全感最大的一方面來自于教師,只有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才能營造出和諧的學習情景,教師在課堂中的一舉手一投足都能給學生帶來溫暖的感受,在這樣一個溫暖的環(huán)境下,學生不會為一個問題答不上來而憂心忡忡;不會為開小差被老師發(fā)現(xiàn)而如履薄冰;沒有小心翼翼;也無需顧慮重重。而這和諧課堂的美好境界需要教師不懈的努力,用春風化雨的微笑,用默默期待的眼神,用一如既往的點頭示意,用鼓勵稱贊的大拇指……
二、情境課堂——給學生一個生動的學習現(xiàn)場
教師、學生、多媒體、文本等都是課堂的構成要素,但絕不是全部,真正的課堂應該是具有鮮活靈動、真情實感、行云流水般特質的學習現(xiàn)場。小學語文課堂蘊含著無窮無盡的“美”:動人心魄的冒險、博大精深的文化、美輪美奐的風景、妙趣橫生的細節(jié)……然而這種種“美”又是靈動的,它拒絕機械識記,拒絕理性說教,只有真正的情景創(chuàng)設,完美引導,給學生一個生動的學習現(xiàn)場,才能將學生帶入美的殿堂。
例如,教學《黃果樹瀑布》一文時,教師沒有重點分析黃果樹瀑布的形態(tài)和聲響,而是引導學生從讀入手,找出自己認為最有意思的句子,有滋有味地去品讀,邊讀邊想:見到這樣的瀑布你有什么感受?此時你最想干什么?由于沒有過多的束縛,學生們很輕松,有的甚至閉起眼睛感覺像是在認真聆聽瀑布聲響一般。他們以自身的知識經驗對文本傾吐出自己的真情,讀著讀著就融入其中。緊接著,教師又為學生們播放事先準備好的黃果樹瀑布的音像資料。伴隨著嘩啦啦的瀑布水聲,教師再次激發(fā):“置身于這樣的瀑布下,你最想做什么?”學生們的神經被徹底激活:想掬水洗臉、想跳舞唱歌、想攝影作畫,更多的是同吟“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三、藝術課堂——給學生一個高雅的學習氣氛
真正的語文課堂,不受標簽式“結論”的束縛,不受預定“程式”的干擾,充溢著生機與活力,而藝術與語文的有效結合能帶給我們一個美不勝收的境界。《黃鶴樓送別》一文中,李白與孟浩然的深情厚誼令人難忘,課文插圖李白翹首遙望白帆點點的情景令人感慨。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詩人友誼情深,可以嘗試把兩種藝術手段引入課堂中。當《送別曲》響起時,學生仿佛一下子來到遙遠的唐代,李白把酒送別好友孟浩然,心中有萬分不舍。隨著曲終人散,多媒體顯示插圖中只剩李白遙對白帆點點的鏡頭,學生直觀感受到二人的手足情深。由于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藝術氛圍,學生學習的熱情高漲,能全身心投入到文學情境中。所以,適時地借助藝術手段,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變抽象為具體,變無聲為有聲,把學生帶人課文特定的情境中去。
四、成功課堂——給學生一個積極的學習體驗
課堂中,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為他們創(chuàng)造多方面的成功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努力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更加積極地投入到課堂中來。由于學生身上的差異性,每個學生在課堂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是不一樣的。對于學優(yōu)生,他的成功可能是寫出一篇上乘之作,或是感悟透徹;對于學困生,他的成功可能只是在小組合作中發(fā)一次言,或是一次簡單的朗讀。對于這些,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首先,教師要提供適合各層次學生都能參與的問題情境,使各層次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其次,對學生要予以陽光般的評價,送給學生陽光般的溫暖,從評價中讓他們感受成功,從而更加自信,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美的課堂是一幅畫,是一首詩,更是一首旋律動聽的歌。只有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情境,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才能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