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UP一直到今天,十天過去了,關于LPL面臨大變的傳聞一直在輿論的水面之下瘋狂的蔓延著。幾個小時前,隨著發(fā)布會的進行,很多臆測與傳聞終是告一段落,但隨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LPL卻將持續(xù)地處于權責利平衡的博弈之中,如何讓LPL走出之前的困境,需要一場改良運動。
為什么要說是中國式的改良,更多的原因在于,聯盟本是一門生意,可從自上而下的求變過程來看,給人的感受是更多的考慮了復雜的人際關系,同時這樣循序漸進的調整也意味著更多的變數。所以看上去就更像是貼合中國人傳統(tǒng)認知的溫和改良,而像OWL這樣的組織,對于整個傳統(tǒng)電競世界而言都是一場革命,改良不會有太多人跳出來阻攔,而革命注定多舛。
暫且不談LPL改良之后的事情,只說今天發(fā)布會提到的幾個核心點。
主客場落地
主客場一直是電競人的期望,從CEG開始,有幾代電競人在不斷的嘗試關于主客場的設想,但最終的結果卻是市場告訴人們,老老實實待在上??赡軙且粋€穩(wěn)妥的選擇。而今天的發(fā)布會上提到未來將在“3- 5個城市展開競技”。主客場代表的電競商業(yè)地產可能性,已經讓從業(yè)者陷入了按捺不住期待情緒之中。各種小鎮(zhèn),園區(qū)和以電競為流量疏導的商圈都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作為大多數時間不生活在上海的北方人,筆者當然也希望能夠把電競觀賽作為一個周末的社交活動,而中國擁有這樣社交需求和人口基數的城市也在5個之上。主客場相比于當年的CEG時代有了不知道好多少倍的基礎,可是讓人擔憂的是怎么利用好這樣的群眾基礎。
主客場代表了需要多地區(qū)協同的轉播,需要更精密的賽事執(zhí)行規(guī)劃,需要招募到足夠支持執(zhí)行這個計劃的團隊,每一個主場都意味著一次標準化的考驗,而從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來看,電競圈的直轉播團隊能夠勝任的并不占多數。當地的不可控因素,同樣需要更多本地的團隊來提供支持,即便是武漢、成都、長沙這樣電競氛圍濃郁的城市,本地執(zhí)行公司的能力也是要打一個大大問號的。自上而下的改良,很多時候遭遇的考驗不在于邏輯、模式和過往的經驗,而是來自于底層的支撐團隊和機構能否匹配。
贊助商和投資人
對于今天的中國電競而言,和過去相比,可能最大的不同就是來自傳統(tǒng)行業(yè)的關注和投入。過去一年里,不斷地有人在細數傳統(tǒng)廣告主和投資人對于電競的影響,這里就不再贅述。今天,LPL的聯盟化,很多大程度上也是為了滿足這些傳統(tǒng)業(yè)者的需求。
取消降級代表了給贊助商更穩(wěn)定的權益,開放席位也代表了對于投資人的考量,但今天發(fā)布會最有趣的點是在于LDL(發(fā)展聯盟)還會有一個名額可以通向LPL。
初看之下,這是一種降低LPL席位價值的選擇,投資人買個隊從LDL打上來,肯定要比直接去買LPL的席位省錢。但問題的關鍵來了,也是典型的中國式智慧,LDL的晉升大門什么時候會關閉,誰也不知道。不是一棍子打死之前LSPL隊伍的夢想,而是讓競爭變得更加白熱化,同時又給了聯盟本身在權益和情緒上的兩重緩沖。對于贊助商和投資人而言,究竟如何選擇,會是一場沒有勝利者的博弈,雖然LPL難以一下子完成擴充,但從被大量規(guī)避掉的風險出發(fā),絕對值得。
其他
聯盟的基礎是共同盈利的空間和權責利的對等,對于這一方面,目前還沒有看到更多的信息,所以也無法妄下結論,但這注定是LPL要再三斟酌的問題。當然一切的出發(fā)點都是我們期待每一個熱愛電子競技的觀眾都能在自己的城市看到頂級職業(yè)聯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