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as
讓我感到認同的外觀設計
十萬元內(nèi)緊湊級轎車領域一直以來都是合資車占據(jù)半壁江山,雖說后期不少自主品牌以配置差異化與空間上的優(yōu)勢扳回不少分,可是不可忽視的是這個級別的消費者仍極難波詩好,大體上必須達到以下四個標準才有一點求勝希望——首先外形顏值夠高,俊朗與有氣勢最為理想;第二你得有大空間,不能僅僅滿足于同級別平均表現(xiàn);第三車輛技術上無須多么新穎前衛(wèi),貴在可靠性高;最后一點則是性價比了,后期成本在消費者心里占有極大心理比重,因此配置高與良好的燃油經(jīng)濟性是為兩個重要關鍵地方。
考點提綱已經(jīng)呈現(xiàn),那么景逸S50是如何面對這些考題呢?外觀方面,以往我通常會認為在這個級別里無須花太多筆墨描述設計,因為審美幾乎早被那幾款合資老牌車型所固化了,中庸之美大行其道,似乎想要時尚感與國人喜歡的大氣感在這個級別里實在是個“過分”的要求??僧?shù)谝谎劭匆娋耙軸50實車時,內(nèi)心毫不掩飾對其外觀設計的認同:立體感很強的中網(wǎng)格柵由數(shù)條鍍鉻亮條貫穿式橫向排列開來,并與大燈內(nèi)部勾勒的線條相交,營造出很強的整體感;霧燈造型也用了同樣的設計手法,并配上鍍鉻飾件點綴,使整個前瞼精致而耐看;車身側面并沒有太多冗雜的線條,設計師主要通過橫貫車門的一道線條來體現(xiàn)整個車身比例的力量感與運動感。
黑銀雙色輪轂是當下流行提升時尚感的方法;在景逸S50對尾燈的處理上,很容易能看出設計師亦同樣使用貫穿式手法從而達到與前臉相呼應的目的,LED光源的使用在這個級別上并不多見;后保險江位置景逸S50做了兩個類似雙出的設計可實際上排氣管為單出,并非景逸S50有意隱瞞什么欺騙大家,但這就是國人所鐘意亦能接受的裝飾技巧,也算是中國特色吧!
擺脫廉價感
打開車門好戲還在后頭,自主品牌一貫的高配置優(yōu)點被保留了下來,很齊全甚至于如一鍵啟動、自動大燈、360度倒車影像、電子手剎等裝備完全是跨級別水準,各個操作按鈕有良好的陽尼感回饋,一掃之前印象中自主車的檢垮感;導航界面雖然信息量偏小,但是在手機互聯(lián)功能的幫助下,使用起來的品質與流暢性都挺高,布局清晰,操作順手,人體工程學上已然不用擔心。
雖說在方向盤與擋把造型上不難看出其他車的影子,可內(nèi)飾搭配下來并不顯得突兀仍然有極高的原創(chuàng)性,基于對中國消費者的了解而借鑒一些好的設計,在找到自己家族化風格前不失為一個好的過渡計策;灰色色調(diào)使得內(nèi)部擁有很高開揚感,后排地板幾乎全平也是加分項目。這些都表現(xiàn)出景逸S50擺脫了早期自主品牌廉價感開始追求造車品質。
老牌動力穩(wěn)扎穩(wěn)打
從數(shù)據(jù)上看,這套代號為4A92的1.6L沈陽三菱自然吸氣發(fā)動機與CVT變速箱的動力組合,最大輸出功率90kW、最大扭矩151牛米,相對于1.3噸重的景逸而言動力遠談不上充沛,但是一路上接近一百公里的路程下來,這套動力組合并未因匹配上的問題讓我感到不適,變速箱在油門微微踩深時便能立刻反應降擋,不管是城市間行駛還是高速行程中頓挫感都控制得很好。前麥弗遜獨立懸掛加橫向穩(wěn)定桿、后拖拽式非獨立懸掛在景逸S50上的表現(xiàn)還算愜意,整體偏軟,當遇到較深的坑時則回饋力度還需加強,其他行駛系統(tǒng)中的轉向比例與轉向助力都很合理,剎車也很線性,顯然東風風行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調(diào)校積淀。
整體而言,景逸S50是令我很驚喜的一臺車,大體上得歸功于良好的駕駛體驗與底盤素質,這是相較于簡單的配置堆砌來得更高明的吸引消費者的方法。如說還有什么美中不足與建議,那么我想高速巡航時車廂寧靜度是需要改進的一塊,受成本限制輪胎胎噪聲較大,如果預算充足,推薦選擇2.0L的動力版本能在爬坡時給到更強的信心。
很欣喜看到自主品牌車型開始與合資品牌對手并駕齊驅,如今的景逸S50,算是有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