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雨
一步曲:適時等待,觀察先行。簡單直接的介入制止只會讓兒童逆反,產(chǎn)生不好的效果。教師在可控范圍內(nèi)需盡可能多的觀察與分析,觀察兒童的面部表情、傾聽兒童的語言、了解引發(fā)孩子不良情緒背后的因素,從而分析孩子生氣的程度和他的性格特質(zhì),思考下一步對話方案。
二步曲:共情介入,理解為先。教師需認識到孩子推翻東西的行為只是一種情緒的發(fā)泄和表達。當面對孩子不恰當?shù)谋磉_方式,教師可與其對話:“我看到你很生氣,推翻了東西是嗎?”“你為什么生氣呢?”“哦,是這樣啊,我也覺得有些生氣?!币哉J同孩子的情緒。教師還可以親切地摸摸頭、拍拍肩,拉近心理上的距離,為下一步疏導工作的順利進行打下情感基礎(chǔ)。
三步曲:品味美好,恰當表達。理解你的感受,但并不等于認同你的行為。面對小格的破壞行為,首先引導小格欣賞和品味自己作品的美好。教師可驚奇地說:“啊,是你做的漢堡包嗎?真香,真好看!”“這么好吃的美食掉地上了,好可惜,可我好想吃啊?!辈⒈憩F(xiàn)出很享受的樣子。教師可以接著說:“再生氣也不能傷害到美味的食品呀?!薄耙苍S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讓生氣快快離開呢?”已對教師建立信任感的兒童,會自然回憶起已有經(jīng)驗,他們會運用“到角落靜一靜”“捶打沙包”等排解情緒的方式,進一步鞏固正向表達不良情緒的方法。
四步曲:挑戰(zhàn)激發(fā),再次面對。僅此而止還不夠,我們還需啟發(fā)孩子思考、解決問題。在這個事件中,小格的憤怒來自于伙伴的“無視”,而教師需要幫助小格建立這種“關(guān)注”,以使小格獲得成功的喜悅。首先和小格一起分析小伙伴不過來的原因,在此基礎(chǔ)上進一步引導,“快到中午了,小伙伴工作那么忙,沒時間到你的餐廳吃飯,有什么辦法呢?”讓幼兒結(jié)合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獲得成就感。
作為教師,在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時,一定不用過于著急,需用足夠的耐心順勢引導,和孩子一起經(jīng)歷和面對成長中這些寶貴的經(jīng)歷,一生受益。
(作者單位:重慶市北碚區(qū)教師進修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