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仁明
新《語文課程標準》凸現(xiàn)了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關(guān)注著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重視實踐與探究。在新課標中,厚積而后薄發(fā)受到格外關(guān)注,新課標要求學生在九年課外閱讀中總量不少于四百萬字,小學階段不少于一百四十五萬字?!安偾髸云渎?,觀千劍而后識其器?!边@個目標無疑是一個由量的積累到質(zhì)的飛躍的哲理的體現(xiàn)。但如此大量的閱讀目標如何實現(xiàn)?怎樣才能讓學生進入“樂讀”的最佳境界?《學記》里說:“禁于未發(fā)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又曰:“時過然后學,則勤苦而難成?!闭f有是教育要抓住時機,適時施教,錯過機會就會事倍功半。所以把握學生開讀的最佳時段,讓孩子們在這個時候都得到適時的誘導,科學地引導,既是語文教師的責任,也是語文教育走向成功的機遇,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語言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的關(guān)鍵期是在4-9歲。這一年齡段的兒童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有很大可塑性。因此要完成大量課外閱讀任務,低年級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鞏固,是實踐超越教材的大量閱讀教學目標的試金石。
一、聽說故事,起步閱讀,激發(fā)興趣
要使學生喜愛閱讀,首先要讓學生對書感興趣,對語文感興趣,而這不是任何強加的外力所能奏效的。必須依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這個內(nèi)驅(qū)力。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喜歡聽故事和講故事是孩子的天性。聽故事 、講故事既可以豐富兒童的知識,又可以發(fā)展他們的語言,學齡前兒童主要是通過這種方式學習語言的,入學后繼續(xù)采取這種方式,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說讀興趣。
長期以來,低年級語文教材由于受到生字的限制,課文的語言水平低于學生語言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制約了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采用聽故事,說故事來學習語言,不僅有效解決了“學漢字”和“學語言”的矛盾,而且還可使之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經(jīng)常聽故事、說故事,有效地豐富了學生的語言內(nèi)存,提高了口頭表達能力,極大激起了學生說的欲望,從而刺激了學生讀書的意念。
老師說故事的生動性、精彩性關(guān)系到能否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關(guān)系到學生聽說的興趣刺激的積累能否達到一定程度,能否保持。如《狼和小羊》的故事,要突現(xiàn)它們的鮮明個性;狼的聲音粗一點,霸道些,體現(xiàn)狼的兇殘;小羊的聲音要柔點,弱一點,表現(xiàn)小羊的溫馴,令人同情。在指導學生說時,聲音的對比可以夸張點,這樣學生興味盎然。聽的故事,不僅可以是繪聲繪色地說,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等視聽媒體進行調(diào)劑,增加學生的興趣,使之樂于聽、樂于學、樂于說,從而誘發(fā)讀書的欲望,說的興趣。
二、以圖引讀,以圖助讀,發(fā)展興趣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對于形象直觀的事物易于接受,對于抽象的東西卻難以理解。因此,他們都喜歡看圖畫,特別是那些色彩鮮明的圖畫。根據(jù)這一心理特點與愛好,在開始指導他們課外閱讀時,讓學生看一些有圖有注音的兒童讀物及淺顯連環(huán)畫,教師采用以圖引讀的方法由圖入手,以圖來吸引學生,指導學生觀察圖。爾后,抓住時機,誘發(fā)學生從看圖到讀文。如《金色的秋天》一文,畫面只有田野里稻子成熟的靜景,而文中的“微風吹過,田野里涌起層層金浪”卻無處表現(xiàn)。老師指導閱讀觀察圖畫后,誘導學生“你見過風吹過稻田的樣子嗎?下面這段文字便寫出了這美麗的情景,他們快讀吧!”這樣一誘導,學生的注意力被轉(zhuǎn)移到文字中去了。
再精美的圖畫,只能表現(xiàn)部分內(nèi)容,而全部內(nèi)容則靠文字描述來表現(xiàn)。引導學生由圖入手,聯(lián)想開去,誘發(fā)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從而由看圖到讀文。如此,經(jīng)過一段時間,學生便會從單純的對色彩圖畫的興趣,逐步轉(zhuǎn)變成對文章內(nèi)容產(chǎn)生強烈興趣,從而自覺閱讀,涉獵知識。
低年級識字少,課外閱讀時字詞的認讀與理解往往是較大障礙。這一點,除了提前教會學生查字典,借助拼音等來掃除“攔路虎”外,還可通過“以圖助讀”來幫助理解。當遇到不懂的詞句時,可通過認真觀察畫面相關(guān)部分,來分析、體會。
三、以說啟讀,講讀穿插,鞏固興趣
低年級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較差,對于他們的課外閱讀,可利用第二課堂,適當集中指導,采用“以說啟讀”的方法,鞏固學生讀的興趣,通??梢圆捎萌N做法:(一)對一些故事較強的文章,先由老師講,當?shù)礁叱敝帲┤欢?,讓學生帶著大問號,猜測著去讀下文。這樣學生一般很積極、很投入。再說起來,便是小手如林,爭先恐后。(二)低年級學生還沒有掌握閱讀方法,指導課外閱讀時,如不給提出些具體要求,會如放羊一樣漫無目的。這樣就會感到煩,而且收獲甚微。因此,老師可在有些篇章的閱讀前,擬個提綱,這樣既可讓學生閱讀有個方向,又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的閱讀、思考,就會有較高的情緒。(三)對于寓言、童話、神話傳說、科幻故事等文章,對于學生不易理解 ,甚至容易誤解處,老師可在其閱讀前或閱讀后,給予適當?shù)难a充介紹,如《后羿射日》讓學生知道那是傳說,太陽這類星球是不可能被箭射下來的等。這樣既利于理解,也可消除副面作用,增加學生讀的興趣。
四、以說助讀,以演促讀,強化興趣
低年級學生還缺乏韌性與耐力,在集中進行的課外閱讀中,如果讓他們靜坐四十分鐘,實在太難為他們了。抓住他們愛動、好說、樂演的特點指導他們?nèi)フf去演,效果遠比讓他們一門心思地靜坐好。學生喜歡說話,就努力創(chuàng)造讓他們說的機會,這里教師應不吝嗇表揚。給他們體會成就感,產(chǎn)生強烈的說讀愿望。
表演是孩子的天性,并且樂此不疲,這個欲望得到滿足,會很大程度強化他們閱讀的興趣。不僅是那些較容易表演的文章、事故,可整篇或片斷表演,就是那些高度凝煉的詩文,表演起來,也興味盎然,既利于理解記憶,又強化了興趣,如陸游的《示兒》,在讓學生閱讀之后,讓兩個學生表演:一生飾陸游躺在課桌上,雖氣息奄奄,但仍字句鏗鏘地囑咐兒子,“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一生飾陸游兒子,守護“床”前,語言哽咽地聽父親說。由于兩個學生很有表演天賦,十分成功。這樣也強烈刺激其他學生深入閱讀,積極在課下扮演不同角色表演,體會另一番樂趣。
說也好,演也罷,總之形式不拘一格。在愉快的學的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斷發(fā)展,閱讀量不斷增加,學生獲得信息就更多,成就感越來越強,這樣便能形成良性的循環(huán)。加上老師的精心誘導,科學點撥,及家長的配合,學生“樂讀”的興趣不斷被強化,最終,讀書如一日三餐,成了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此持之以恒,厚積之石,必然薄發(fā)學生語文素養(yǎng)全面提高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