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依燃
新課標在對教學的實施建議中提到:“語文教學應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北种笆谥詽O”的概念,針對如何進行說理性文章的教學,以下是我的一些粗淺的見解。
一、從全文入手,讓學生認識結構
說理性文章作為表達作者觀點的文章,圍繞著“觀點”可以被大體地分為“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觀點”這三個部分,因此在文章結構上表現得十分鮮明。
在教授四年級教材中的《說勤奮》時,由于是第一次接觸說理性文章,我先讓學生粗略地讀一讀課文,找一找作者提出的觀點。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是通過設問句直接提出觀點的,非常明顯易懂,因此學生能較快地找到并標注出來。弄清楚了第一部分之后,通過閱讀發(fā)現兩則例子,教師加以引導,這是作者論述自己的觀點的部分,即論證觀點。最后在第三部分告誡人們“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來總結觀點。將文章分段之后,鼓勵學生概括每段大意,也可以用適當的筆記來加深記憶。
這些學生進入了五年級,遇到《滴水穿石的啟示》時,就知道要先去找作者的觀點了。但是《滴水穿石的啟示》與《說勤奮》在提出觀點的方式上有些不同,學生未必能一下子找到,可以先大概說說自己的理解。其實作者是通過太極洞內滴水穿石的現象來引出觀點的,于是我就提醒學生,說理性文章提出觀點的方式也能夠是多樣的。學生通過粗略的朗讀能找到“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塊滴穿”這句非常關鍵的話,通過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使學生理解作者的觀點:“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事”。這樣,論述觀點及總結觀點的部分也就呼之欲出了。這樣學生不僅培養(yǎng)了自己的概括能力,還能在過程中感受說理陛文章結構鮮明的特點。
二、從例子入手,讓學生學習論證方法
說理性文章能通過不同的論證方法,來確定其觀點正誤。因此,學習說理性文章的論證方法,也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1.舉例論證
舉例論證是指運用典型事例來證明論點的方法,也是說理性文章中常見的論證方法。
學生對“舉例子”的說明方法比較了解,但對“舉例論證”這種論證方式的意義還需要進一步學習。為了發(fā)揮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引導者作用,我從司馬光的例子人手,讓學生感受舉例論證的意義。司馬光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但是他的事例為什么會出現在《說勤奮》中呢?以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一開始會有人回答“因為司馬光勤奮”,繼而會有學生補充到“因為司馬光通過勤奮好學,才能成功的”,由此引導學生明白:作者正是因為司馬光的事例能很好地證明自己的觀點,才在文章中舉了他的例子。使學生初步感知什么是舉例論證,而這樣的思考方式也充分地體現了說理性文章能夠增強人的邏輯思維能力。
這些孩子升入五年級之后,我認為可以試著進一步讓他們對舉例論證進行理解。在《滴水穿石的啟示》中,作者先用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的例子為自己的觀點論證。他們是不同時期的人,為什么要舉他們的例子?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能夠很快抓到要領,因為他們都是作者觀點的良好體現。由此引導學生明白,所舉的事例要與提出的觀點之間有緊密的聯系。同時,通過閱讀,學生能知道這三位都是古今中外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代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舉例要有典型性。
最后在理解舉例論證的作用時,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讀一讀沒有舉例的文章,并鼓勵學生發(fā)言,讓他們用自己的思維去發(fā)現舉例論證真實可信、具有說服力的作用。
2.對比論證
對比論證是離不開舉例論證的,它把兩種事物加以對照、比較之后,推導出兩者之間的不同,從而映襯結論。《說勤奮》當中的對比論證不明顯,在學生初次接觸論證方法階段,重在先領會舉例論證。
五年級的《滴水穿石的啟示》里,作者將對比論證運用得非常準確。學習第四自然段的雨水例子時,我先讓學生帶著問題“雨水與太極洞內的水滴相比,有什么不同?”去閱讀片段。學生比較擅長找不同,很快學生能得出結論:它的速度更快、力量更大。但是“對比論證”作為一種論證方法,其目的在于回歸作者的觀點,這一點還要對學生進行引導?!澳菫槭裁吹未┦瘔K的不是雨水,而是水滴呢?”帶著問題,讓同學們在閱讀時將文本中有提示的語句劃出,更直觀地感受作者的用意:究其原因在于它“既沒有專一的目標,也不能持之以恒”。這樣從反面告訴大家“三心二意,半途而廢,則一事無成”,再次強調自己的觀點:像水滴那樣“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事”,一正一反,更有力地證明了觀點。
三、從表達入手,讓學生體會語言特點
說理性文章的語言具有很強的簡潔性,不作過多的贅述。為了能使學生了解到其語言的特點,我采取了引用和對比的方法教學。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所謂教師之主導作用,其義在‘引導,并非一切由教師主動,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只聽教師講說?!彪m然《說勤奮》一文對童第周的描述非常簡潔概括,但是學生光從例子中可能無法感受其語言的精煉,因此我選取了記敘文《一定要爭氣》來進行對比教學。在多媒體課件上,我將兩文選段放在一起展示,與學生一起朗讀,鼓勵學生進行思考和發(fā)言,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學生會發(fā)現《說勤奮》中沒有心理、動作、語言描寫,從而進行點撥:只要足以表達自己的觀點,就不需要再費篇幅了。由此來讓學生感受說理性文章語言的簡潔性。
因此這些學生在學習《滴水穿石的啟示》時,明顯更有技巧了。課文中遇到了同學們曾經學習過相關事跡的李時珍。為了使學生明白說理性文章語言的共性,我出示了《李時珍夜宿古寺》的選段。學生再次感受到本篇文章中沒有諸多環(huán)境描寫、語言描寫等,是點到為止、表明觀點為止即可的,加深了學生對說理性文章語言精練的印象。
總之,學習說理性文章,除了讓學生對結構、論證方法和語言特點有所理解以外,也能對學生改善學習語文的方法有一定的啟示。作為教師,我一定會繼續(xù)努力改進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獲得整體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