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翻譯比賽的評判標準之“文體對等”作為切入點,對第七屆語言橋翻譯比賽的比賽文章作文體分析,指出其中的翻譯難點及策略,并提出對翻譯比賽的看法。旨在強調(diào)翻譯中文體對等的重要性,望廣大翻譯愛好者引起重視,在文體分析方面多下功夫,提高翻譯質(zhì)量,呈現(xiàn)更多的優(yōu)秀譯文。
【關鍵詞】翻譯比賽 文體對等 語言橋
一、翻譯比賽略述
近年來,隨著翻譯學科的不斷壯大,翻譯受到社會各界人士越來越多的關注,翻譯比賽的舉辦也是層出不窮,例如語言橋翻譯大賽、韓素音翻譯比賽等。據(jù)報道,各項翻譯比賽的參賽人數(shù)每年直線飆升,包括來自各大高校的學生、業(yè)內(nèi)專業(yè)人士以及社會各界翻譯愛好者。這也說明了愛好并重視翻譯的人越來越多。從翻譯標準的定義到翻譯策略的選擇,再到解構主義甚至對可譯性提出質(zhì)疑,翻譯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頗受爭議的話題,也是一個不易解決的難題。如今,愿意挑戰(zhàn)這個“燙山芋”的人越來越多,這是值得高興的一件事。
大學生從比賽中獲得的或許不是高額的獎金,抑或不是一本權威的榮譽證書,但從一場比賽的精心準備中,學生自身的語言能力和見識卻可以得到不小的提升。首先,從比賽本身來說,看似僅是兩種文字的互相轉換,但要想呈上一份滿意的答卷,除了平時的積累,還需要踏踏實實地準備。筆者認為就動筆翻譯之前的準備工作尤其不可忽視,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步驟:熟悉原文;文體分析;查閱生詞和資料;再讀原文,揣摩風格。顯然,筆者在此把文體分析作為了翻譯準備工作的“重頭戲”。文體分析的目的是讓譯者對原文文風的大體方向以及對整個文本的語言特點的把握。以語言橋翻譯大賽為例,“文體對等”被規(guī)定為評分標準之一(語言橋翻譯比賽征稿啟事里規(guī)定的評分標準:忠實原文,語意通順;文體對等,文筆優(yōu)美;富有創(chuàng)新性,譯文有亮點)?!拔捏w對等”,即根據(jù)對原文的文體分析,使譯文盡量重現(xiàn)原文文體特點??梢?,從文體學角度來分析原文是必然的。
二、參賽原文的文體分析
以第七屆語言橋翻譯比賽為例,分析原文的文體特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從整體上看,原文是一篇節(jié)選散文。作者用輕松、詼諧的言語敘述了一位中國女子成為他愛人的過程。篇幅短小精悍,行文通暢,采用過去時,像一位老朋友把他的故事娓娓道來。盡管文章僅500字左右,卻也分成了七個段落,富有散文的特征,給人一種舒適的閱讀視覺空間。文風樸素無華,采用簡單明了的句子和詞語,讓讀者輕松地感受到他們的愛情。雖然樸素,但也并非毫無修飾,作者不留痕跡地發(fā)揮出了自己的特色。在把握了文章的整體脈絡之后,細細品味這篇散文,總結文體特點以及漢譯的難點如下:
1.句式方面。這篇文章的句式通俗易懂。文中出現(xiàn)許多并列句和排比句,以及簡單的從句,給人以排列整齊,敘述有條有理的感覺。例如,第二段中“She had not remarried because…for whom she could care enough and who would respect her independence.”這是一個因果關系從句,在從句中又出現(xiàn)了從句的并列。在翻譯該句的時候,要注意大從句和小從句之間的關系。由于中文的特色是常使用短句,對于散文尤其如此,所以翻譯時應使用拆分法,把這個句子拆分成中文的小句,遵照前因后果的慣例,譯文便輕松而出。
另外,文中除了有短句,還不時穿插一些倒裝句,這不僅為讀者帶來視覺和思維的跳躍轉換,也為這篇文章增添了一抹俏皮的色彩。這些短句和倒裝句的翻譯難度也不可忽視。
2.修辭手法的運用。前面提到,這篇散文樸素無華,但并非是毫無修飾。文中使用了各種修辭手法,包括平行結構、比喻、對比、夸張、重復等。其中平行結構(parallelism),即排比結構?!癢hen indignant,her eyes would flash fire,when happy she would laugh unrestrainedly like a child.”這句既有兩種心情indignant和happy 的對比,也包含了比喻flash fire 和 like a child。夸張也是作者使用的一種手法,使文章達到幽默地效果,如“…recovered from the initial shock of seeing me in a raglan sleeve topcoat on finding,when I took it off,that I had shoulders after all.”作者夸大地說成是女友以為老外奇怪地連手臂都不敢確定是否和我們一樣,從而博得讀者一笑。重復體現(xiàn)在文章的人稱代詞使用上,在描寫女友的時候,作者用“she”作為句首,重復提到,這樣細致的描寫體現(xiàn)了他對女友的了解和愛。當提到“他”和“她”在一起的時候,人稱代詞便成了“we”,體現(xiàn)了兩人的親密關系。而且在音韻上來說,she 和we 的不斷重復,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這些修辭格給人的感覺淡淡的,卻恰到好處地展現(xiàn)了兩人之間濃濃的愛。在翻譯中,應重視這些細節(jié)的處理,盡量保留作者的風格。
3.幽默的體現(xiàn)。該散文讀來輕松,還要歸功于作者的幽默筆調(diào)。全文共有三處幽默的體現(xiàn):一是當作者在第二段提到,她由于……等原因一直沒有再婚,在第三段第一句Not,at least,till I came along,來一個大轉彎,讓讀者知道作者帶著自己那位姑娘的愛人的身份粉墨登場了。第二處幽默體現(xiàn)在上文提到的“…recovered from…on finding,when…shoulders after all.”以夸張顯詼諧。三是文章最后一句。前面作者寫到自己作為“老外”的外貌在中國人眼里的不同和好奇,以及自己作為中國女婿被大多數(shù)人接受和認可。最后一句“… though some perhaps wondered why she chose a foreigner when there was so many Chinese around.”以輕松的口吻結束全文,仿佛作者在面對讀者講故事,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翻譯中,幽默和文風是較難把握的,譯者不免會加入自己的主觀意識,全部保留原作的風格當然有困難,但經(jīng)過仔細的文體分析之后,潛意識里會注意這方面的翻譯方法,更有益于呈現(xiàn)原文風格。
三、小結
分析文體的目的是為了讓譯文的風格更加貼切原文,盡量達到對等,傳達原文所有的意境和感受。兩篇獲一等獎的譯文基本再現(xiàn)了原文的風采,用詞優(yōu)美,語言精練,既符合中文審美標準,又貫徹了忠實這一翻譯標準。兩則譯文無疑在文體對等的要求上做得很到位,同時各自都表現(xiàn)出不同的翻譯風味。例如,對于第二、三段的翻譯,譯者一保留了原文的分段格式,用三個成語巧妙地重現(xiàn)第三段所描寫的二人的感情開始。而譯者二則是把兩段合二為一,這樣讓兩個段落之間更加緊密地銜接起來,描述性的話語也顯得極其自然,生活味很濃。第四段描述性的話語是個翻譯難點。原文就像一幅優(yōu)美的畫,要呈現(xiàn)這樣的詩情畫意除了注意文風的把握,還有用詞以及句法等細節(jié)方面的問題。兩個譯文都使用了成語和四字格短語,讓風景顯得更加優(yōu)美、愜意。這兩篇譯文之所以能為譯者摘下第一名的桂冠,最主要的是都把握住了原文作者的文風筆調(diào),再現(xiàn)原汁原味的感覺??梢娢捏w對等的重要性,也是翻譯的精髓所在。
參考文獻:
[1]連淑能.英漢對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Joanna Thornborrow & Shan Wareing.語言模式:文體學入門[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3]張愛樸.從文體學角度論翻譯—《實用文體翻譯》評析[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08(4).
作者簡介:楊丹(1986-),女,漢族,四川珙縣人,西南科技大學研究實習員,碩士,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