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黎華(遼寧省朝陽市中心醫(yī)院導管室,遼寧 朝陽 122000)
循證護理在減少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中的應用探討
劉黎華
(遼寧省朝陽市中心醫(yī)院導管室,遼寧 朝陽 122000)
目的 探討循證護理在減少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以8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2例,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給予循證護理,觀察兩組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狀況。結果 對照組和觀察組經治療護理后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分別為23.8%和7.2%,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老年冠心病患者給予循證護理可有效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提高臨床護理效果,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循證護理;老年冠心??;心血管事件
循證護理是在循證治療理論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護理方法,主要指在臨床護理中,以護理過程中遇到的護理問題為出發(fā)點,從該出發(fā)點著手,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尋找科學、合理的實證,最終解決問題[1]。5循證護理的基本流程為提出問題、尋找證據、形成理論、實施護理。該護理方法可有效提高護理工作的針對性,能夠更有效解決護理中患者的問題,對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和護理滿意度有重要幫助。本次研究主要探討循證護理在減少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將本院2013~2014年收治的8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入選患者均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關于冠心病的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經冠狀動脈造影確診。患者中已排除嚴重肝腎疾病、精神障礙以及惡性腫瘤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齡58~79歲,平均年齡(64.8±5.2)歲,病程2.7~12.6年,平均病程(7.9±2.6)年;觀察組男27例,女15例,年齡56~77歲,平均年齡(62.8±4.2)歲,病程3.7~13.6年,平均病程(8.9±2.8)年。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藥物治療,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護理,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jiān)測,給予吸氧、心電監(jiān)護等措施,防止心絞痛急性發(fā)作。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加強心理干預,使患者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提高患者配合治療的積極主動性?;颊呱眢w狀況允許的情況下指導患者進行適當運動,提高心肌適應性,防止動脈粥樣硬化[2]。
觀察組和觀察組采取相同藥物治療,給予循證護理。首先在患者入院之初,護理人員及時和患者及患者家屬溝通,了解患者的基本資料。溝通過程中發(fā)現問題,以發(fā)現的問題作為循證護理的出發(fā)點。溝通過程中對患者以及患者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紹冠心病發(fā)病機制、預測策略、治療方法、以及保健事項等[3],加深患者和患者家屬對冠心病的認識和了解。
其次對患者的身體狀況以及疾病發(fā)展程度進行檢查和分析,對患者的運動耐力、生命體征、心肺功能等參數進行評估,以這些參數為依據,結合自身護理經驗,為患者制定出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和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數據庫對相關資料進行檢索與下載,對檢索到的參考文獻進行篩選和分析,獲得具有針對性的臨床證據[4],確定具體護理措施。
最后依據循證結果對疾病進行護理,處于心絞痛發(fā)作期的患者應該讓患者臥床休息,給予吸氧和心電圖監(jiān)護,密切關注患者心律等情況,努力降低患者的瀕死感。對于心臟存在問題的患者可以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運動,增加心肌的收縮能力,提高心臟排血量,增加心肌氧供給。循證護理應當把患者的心理情緒作為護理重要內容,努力消除患者焦躁不安的情緒[5],使患者能夠積極配合治療,保持一個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這對幫助患者康復可以起到積極影響。患者飲食方面,應指導患者進食低脂、低鹽和易消化的食物。飲食堅持少量多次,形成一定規(guī)律,在固定時間進餐,這樣可以保證飲食的規(guī)律性,有助于康復。對于茶水、咖啡、可樂等飲料禁飲用。
1.3 觀察項目 對兩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等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進行比較。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對相關數據做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分別為7.1%和23.8%,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比較
冠心病是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在中老年群體中有較高發(fā)病率。其具有發(fā)病急促的特點,患者發(fā)病時,胸部具有強烈的壓榨感,同時伴有強烈的疼痛?;颊弋a生的痛感呈放射狀,會傳送到手臂和手指,不同患者持續(xù)時間不同[6]。對于冠心病危重患者應該及時治療,病情延誤容易使患者出現生命危險。冠心病的發(fā)病與多種原因相關,諸如生活習慣、遺傳因素、工作種類等,這些原因有的是誘發(fā)性原因,有的是直接原因。對于冠心病的治療,除采取藥物治療之外,護理工作也需做到位,這有助于患者及早康復,減少突發(fā)事件的發(fā)生。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給予循證護理,循證護理與常規(guī)護理的主要區(qū)別是護理工作更具針對性,能夠有效解決患者的問題。循證護理開展過程中以具體問題為出發(fā)點,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尋找最為科學、優(yōu)化的解決方案[7]。循證護理能夠有效把患者的意愿、醫(yī)學證據、因果邏輯以及醫(yī)護人員的經驗充分結合起來。實施循證護理的過程中可以將患者工作背景、教育背景以及患者的情緒因素等充分結合起來,通過文獻調研和分析,在所掌握的資料的基礎上制定最佳護理措施,應用于患者實際護理中。循證護理開展過程中,護理人員根據遇到的問題積極搜索并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快速有效地歸納科研證據,解決護理中遇到的問題。循證護理過程對于護理人員來講也是一個提高的過程,可以有效拓展護理人員的指示結構,及時更新自身的專業(yè)知識,提高自身綜合護理水平。此外護理人員開展循證護理的過程中應該遵循循證護理思維,根據搜集到的資料、相關文獻等歸納整理出科研證據指示,對患者加強心理護理,改善患者的焦慮情緒,對患者出現的不良情緒進行疏導,使患者的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8]。對患者開展循證護理的過程中應該努力避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冠心病會多導致多種并發(fā)癥,除了血管并發(fā)癥之外,患者還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腹脹、失眠、腰背痛等情況。對患者給予全面的護理措施也符合現代醫(yī)學模式提出的要求,也更能突出循證護理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
本次研究中,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給予循證護理,護理后,對兩組患者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對照組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為23.8%,觀察組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為7.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老年冠心病患者給予循證護理可有效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幫助患者盡快恢復,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1] 凌鳳娟.護理干預對老年冠心病患者負性情緒影響的臨床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2,6(33):1302.
[2] 李忠.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1):1987-1988.
[3] 呂文芬.優(yōu)質護理在冠心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3,5(5):62-64.
[4] 朱育青.循證護理在血管外科介入手術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醫(yī)學,2013,19(14):130-131.
[5] 吉承玲.循證護理在預防治療性血漿置換急性并發(fā)癥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1,33(32):286-287.
[6] 張玲.循證護理應用于109例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圍術期的效果評價[J].護理研究,2013,10(2):45-46.
[7] 劉彥梅,吳志娟.循證護理對冠心病介入診療術后并發(fā)癥的預防效果[J].血栓與止血學,2011,10(6):162-163.
[8] 胡玉潔,李花蓮.老年矽肺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30例護理體會[J].當代醫(yī)學,2010,16(10):121-122.
[9] 沙媛,袁軍,高潔.循證護理在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2011,3(2):151-153.
[10] 陳麗萍,吳少瓊,王麗娜.循證護理在心血管疾病治療中的作用[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19(7):122-12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6.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