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毅
摘要:介紹了西藏森林旅游發(fā)展現狀,根據西藏的地形地貌、森林資源分布格局特點,以及所開發(fā)的森林旅游類型,結合西藏航空、鐵路、公路等交通條件,以布局科學、方便游客、突出特色、功能齊全為原則,提出了“五片八線多點”為一體的西藏森林旅游發(fā)展空間布局。
關鍵詞:西藏;森林旅游;思考
中圖分類號:F5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9022402
1 資源現狀
西藏以其雄偉壯闊、神奇瑰麗稱著寰宇,它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奇特的民族風情和獨具特色的藏傳佛教,都深深地吸引著中外游客,成為人們向往的地方和朝拜者心中的圣地。西藏自治區(qū)有世界遺產一處:布達拉宮(含大昭寺、羅布林卡);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一處:雅礱河;國家濕地公園18個:當惹雍錯國家濕地公園、多慶錯國家濕地公園、嘎朗國家濕地公園、嘉乃玉錯國家濕地公園、類烏齊紫曲河國家濕地公園、雅尼國家濕地公園、朱拉河國家濕地公園、獅泉河國家濕地公園、年楚河國家濕地公園、拉姆拉錯國家濕地公園、比如娜若國家濕地公園、洛隆卓瑪朗錯國家濕地公園、瓊結瓊果河國家濕地公園、曲松下洛國家濕地公園、西藏邊壩炯拉錯國家濕地公園、西藏那曲夯錯國家濕地公園、西藏貢覺拉妥國家濕地公園、西藏日喀則江薩國家濕地公園;國家森林公園9個:瑪旁雍錯國家森林公園、然烏湖國家森林公園、色季拉國家森林公園、巴松湖國家森林公園、班公湖國家森林公園、比日神山國家森林公園、姐德秀國家森林公園、尼木國家森林公園、熱振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9個:雅魯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察隅慈巴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類烏齊馬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芒康滇金絲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色林錯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雅魯藏布大峽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珠穆朗瑪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麥地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國家歷史文化名城3個:拉薩市、日喀則市、江孜;國家地質公園2處:易貢國家地質公園、西藏札達土林國家地質公園。
1.1 森林資源現狀
西藏自治區(qū)林地面積1949.3954萬hm2,森林面積1684.8644萬hm2,森林覆蓋率14.01%,林木綠化率15.75%,活立木蓄積2090236559 m3,森林蓄積2085807349 m3。西藏森林資源總量居我國前列,全區(qū)森林面積、森林蓄積分別占全國森林面積、森林蓄積量的8.11%、13.78%,森林面積居全國第5位,森林蓄積居全國首位。
1.2 森林旅游產業(yè)發(fā)展現狀
隨著社會、經濟的全面進步和生態(tài)森林旅游的興起,發(fā)展森林旅游得到了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各地方政府把建設森林公園,發(fā)展森林旅游作為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龍頭,組織各有關部門大力支持森林公園的建設,創(chuàng)造森林旅游的良好氛圍,促使全區(qū)森林公園建設和森林旅游出現了持續(xù)發(fā)展的局面。經過近20年的建設和發(fā)展,西藏森林旅游已實現了由起步到快速發(fā)展的轉變,產出水平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在林業(yè)產業(yè)和旅游產業(yè)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強。
森林旅游陣地初具規(guī)模。至2016年底,全區(qū)已建成國家濕地公園18個, 國家森林公園9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9個,自治區(qū)級自然保護區(qū)10個,地縣級自然保護區(qū)26個。
森林旅游服務水平逐步提高。大部分森林公園經過多年培訓和引進,已建立了一支門類比較齊全、技能比較熟練、服務比較規(guī)范的森林旅游接待隊伍。一部分森林公園已形成從創(chuàng)意策劃、對外宣傳到設點接待的營銷網絡。
2 森林旅游總體布局
根據西藏的地形地貌、森林資源分布格局特點,以及所開發(fā)的森林旅游類型,結合西藏航空、鐵路、公路等交通條件的現狀及未來建設規(guī)劃,以布局科學、方便游客、突出特色、功能齊全為原則,提出“五片八線多點”為一體的西藏森林旅游發(fā)展空間布局。
2.1 五片
“藏地江南”林芝片(藏東南地區(qū)):該片主要包括了林芝地區(qū)工布江達縣、林芝縣、米林縣、墨脫縣、波密縣。主要景點包括:巴松措國家森林公園、“太陽的寶座”——林芝、“南迦巴瓦”雪峰、有“世界巨柏王”之稱巨柏園、色季拉山、雅魯藏布江大峽谷、魯朗林海、“西藏的瑞士”——波密風光等。
“冰雪之鄉(xiāng)”珠峰片(藏西南地區(qū)):該片主要包括了日喀則地區(qū)昂仁縣、薩嘎縣、吉隆縣、聶拉木縣、定日縣、定結縣。主要景點包括:珠穆朗瑪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西藏定日縣中尼邊境處,是喜馬拉雅山的主峰,海拔8848.18 m,被譽為“地球第三級”,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桑桑濕地自治區(qū)級自然保護區(qū)。
“人類生命的禁區(qū)”羌塘片(藏西北地區(qū)):該片主要包括了阿里地區(qū)的日土縣、改則縣、那曲地區(qū)的尼瑪縣、雙湖區(qū)、安多縣。主要景點包括:我國最大的自然保護區(qū)——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區(qū)內唯一專為保護生態(tài)而設立的特別行政區(qū)——雙湖區(qū);世界上除南極、北極以外最大的冰川——普若崗日冰原;雙湖的標志——西亞爾雪山;全球海拔最高的迷你小學(海拔5200 m)——西亞爾雪山西面的嘎措鄉(xiāng)小學;世界上最著名的高原湖泊密集區(qū);位于絨瑪加林山的遠古巖畫。這里是“人類生命的禁區(qū)”,是“野生動物的王國”,是“地球的第三極”,是“世界屋脊中的屋脊”。
拉薩片(藏中地區(qū)):該片主要包括了拉薩市的林周縣、達孜縣、墨竹工卡縣、城關區(qū)、尼木縣、曲水縣、山南地區(qū)的貢嘎縣、浪卡子縣。主要景點包括:尼木國家森林公園、西藏雅魯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姐德秀森林公園、熱振森林公園。
昌都片(藏東南地區(qū)):該片主要包括了昌都地區(qū)的八宿縣、左貢縣、芒康縣、林芝地區(qū)的察隅縣。主要景點包括:察隅慈巴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芒康滇金絲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然烏湖自治區(qū)級濕地自然保護區(qū)。
2.2 八線
拉薩-林周線,主要景點包括:西藏雅魯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熱振國家森林公園。
拉薩-達孜-墨竹工卡-工布江達-林芝-米林線,主要景點包括:西藏雅魯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巴松湖國家森林公園、雅尼國家濕地公園、色季拉國家森林公園。
拉薩-達孜-墨竹工卡-工布江達-林芝-波密-墨脫-察隅線,主要景點包括:西藏雅魯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巴松湖國家森林公園、雅尼國家濕地公園、色季拉國家森林公園、雅魯藏布大峽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嘎朗國家濕地公園、然烏湖國家森林公園、西藏察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拉薩-曲水-貢嘎-浪卡子線,主要景點包括:姐德秀國家森林公園、西藏雅魯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拉薩-曲水-尼木-南木林-日喀則-拉孜-昂仁-薩嘎-吉隆-聶拉木-定日-定結線,主要景點包括:尼木國家森林公園、西藏雅魯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桑桑國家濕地公園、珠穆朗瑪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拉薩-堆龍德慶-當雄-那曲-班戈-申扎-尼瑪-措勤線,主要景點包括:西藏色林錯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西藏當惹雍錯國家級濕地公園、扎日南木錯濕地自治區(qū)級自然保護區(qū)。
阿里行署噶爾-普蘭線,主要景點包括:瑪旁雍錯濕地自治區(qū)級自然保護區(qū)、麥地卡濕地自治區(qū)級自然保護區(qū)。
阿里行署噶爾-日土-改則-雙湖區(qū)線,主要景點包括:班公錯濕地自治區(qū)級自然保護區(qū)、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2.3 多點
全區(qū)的有林縣主要包括:昌都地區(qū)的丁青縣、類烏齊縣、昌都縣、江達縣、貢覺縣、察雅縣、洛隆縣、邊壩縣、八宿縣、左貢縣、芒康縣;林芝地區(qū)的工布江達縣、林芝縣、波密縣、米林縣、朗縣、墨脫縣、察隅縣;山南地區(qū)的隆子縣、錯那縣、洛扎縣、加查縣;日喀則地區(qū)的吉隆縣、聶拉木縣、定日縣、定結縣、亞東縣;那曲地區(qū)的索縣、比如縣、嘉黎縣。主要旅游景點包括:鄉(xiāng)村風水林、公共游憩林、防護林、紀念林等等(圖1)。
參考文獻:
[1]西藏自治區(qū)林業(yè)調查規(guī)劃研究院.西藏自治區(qū)第二次森林資源規(guī)劃設計調查成果報告[R].拉薩:西藏自治區(qū)林業(yè)廳.
[2]福建農林大學園林學院.2014中國森林公園與森林旅游研究進展——大力推動城郊型森林公園發(fā)展[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
[3]馬建章.森林旅游學[M].哈爾濱:東北林業(yè)大學出版社.
[4]江榮先.中國森林旅游地理[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
[5]陳秋華,陳貴松.森林旅游低碳化研究[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