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蘇鵬
你看見了什么?有人看到的是漫不經(jīng)心的女子,有人看到的是洞若觀火的女神。事實上,圣盧西是基督教里最著名的圣女之一。
一只手拿著具有深遠意義的棕櫚葉,象征著她大無畏的殉道精神;另一只手拿著兩片葉的莖,葉片上審慎的眼睛,意味著她世事明了。圣盧西被人刺瞎雙目,還遭受過火燒、拔光牙齒等種種酷刑,但500多年前的意大利畫家科薩,以一種不以為然的神情,宣泄一個尋常女人的一生:我活過、愛過、苦過,僅此而已。
那唐突的雙眼,似乎在警醒人們,該以怎樣的目光才能進入作品。就像看“那些隔過黑暗的花和草?!背蹩?,是無可奈何的漠然;再看,是不畏生死的堅守;最后看到的,是與世無爭的況味??吹姆绞讲灰粯?,看到的就不一樣。
曾叫嚷著“不要想,而要看”的怪誕哲學家維特根斯坦認為,能看見所有的事實是很困難的。連維特根斯坦本人,也讓很多世人看不懂。其家族可謂富可敵國,一戰(zhàn)時,維特根斯坦參軍,拒絕晉升,卻總要求到最危險的地方去,并在戰(zhàn)爭中完成《邏輯哲學論》。戰(zhàn)后,散盡父輩給他的萬貫家財,到鄉(xiāng)村教書。二戰(zhàn)期間,厭倦哲學的維特根斯坦,去倫敦一家醫(yī)院當了護工。孤獨終老的他,離世遺言:“我度過了美好的一生。”
心是什么,看見什么。有多少人能看見自我的光明?又有多少人能看見千瘡百孔的心底?據(jù)說赫魯曉夫位高權(quán)重時,口無遮攔的他,指著抽象派藝術(shù)家涅伊茲維斯特內(nèi)的作品說:“就是一頭驢子用尾巴甩,也能比這畫得好。”涅伊茲維斯特內(nèi)回應(yīng)“你不是藝術(shù)家,也不是批評家,而且在美學上你是無知的?!?赫魯曉夫當即反駁“我當?shù)V工那會兒是不懂??晌椰F(xiàn)在是部長會議主席和黨的領(lǐng)袖了,難道我還不懂嗎?” 倆人從此結(jié)下恩怨。不可思議的是,赫魯曉夫晚年希望以最純粹的方式被理解,被看見,邀請涅伊茲維斯特內(nèi)為自己設(shè)計墓碑,以求得寬恕。涅伊茲維斯特內(nèi)最終同意,并將赫魯曉夫的頭像置于黑白幾何體的中間,讓更多的人看見最樸素的真理:經(jīng)過生與死、善與惡兩種力量的不斷斗爭,人性才會得到升華和進化。
心理學家阿瑪斯有個坑洞理論,所謂坑洞指的就是我們本體的某個部分不見了,這可能意味著某種本體的品質(zhì)不見了,譬如愛、價值感、與人聯(lián)結(jié)的能力、力量等等。哀傷、痛苦、嫉妒、憤怒、怨恨、恐懼——全都是坑洞所造成的結(jié)果。如果心中不再有任何坑洞,你就不會有這些情緒。我們帶著一身的坑洞四處奔忙,卻無法察覺到它們,通常只能意識到自己的欲望:我想要贊美。我想要成功。我想要愛等等,只有真正貼近那些坑洞,才能認清自我失落的到底是什么。
每種文化,都有自己看世界的方式,各自看見,各自偏見。改變世界,不如先改變看世界的方式。采訪全球最大的軌道交通服務(wù)商中車集團董事長劉化龍時,一方面中車剛連續(xù)在美國市場斬獲訂單;另一方面為應(yīng)對中車的強勢競爭,西門子與龐巴迪正就合并事宜進行磋商。劉化龍說南北車整合后最大的改變是:合并后,中國中車的地位得到了明顯提升。以前是“中車看世界”,現(xiàn)在變成了“世界看中車”。與此同時,西方同行對中車開始防范了,從內(nèi)心還是感到比較恐慌。不過劉認為無論外部怎么變,中車有自己的定力,會按照自己的既有邏輯去做。
從觀看社會到觀看生命,透過看見,你看見自己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