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常州市新北區(qū)春江中心小學 徐文娟
從課程標準到課時目標的三次“對接”
——談小學英語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的思考與實踐
江蘇常州市新北區(qū)春江中心小學 徐文娟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課程頂層設計的基礎上落實到課堂教學,需要依托課程標準的校本化解讀做好三次“對接”,即從課程標準到年級目標,從年級目標到學習評價,從單元整體到課時目標,以此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升教師的課程實施能力。
課程建設 課程標準 課時目標
課堂教學的變革是課程改革的“最后一公里”,課堂是核心素養(yǎng)能否真正落地,培養(yǎng)出所需人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诤诵乃仞B(yǎng)制定的課程標準和編寫的教材,需要教師通過課堂教學傳遞給學生,因此如何通過基于課程標準的課堂教學來提升課程實施品質是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的重要內容。然而,課程標準雖然是對頂層設計的具體化,但仍處于課程體系的頂層,教材將課程標準細化到學科的知識點,對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進行具體的設計。從對課程標準的理解和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教師的課程理解能力和實施能力是關鍵,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方式、已有的知識經驗等各方面會影響其對課程的設計與組織,影響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影響教師與學生的活動,直接決定了核心素養(yǎng)能否真正落地,能否傳遞給學生。
筆者認為,隨著課程改革向縱深推進, 教師在對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的過程中,將課程標準進行校本化的解讀至關重要。在對英語課程標準進行校本化解讀的過程中,針對本校學生的學情和培養(yǎng)目標,筆者嘗試了從課程標準到學期目標,從學期目標到學期學習評價,從單元整體到課時目標的三次“對接”,從而真正使課程標準與課時目標對接,讓課程標準發(fā)揮高位引領和對教學的具體指導作用。筆者將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為例,談課程標準校本化解讀的思考與實踐。
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小學四年級達到一級標準,六年級達到二級標準,也就是說標準為廣大教師提供了年段目標,但是在不同年級不同學期分別要達到什么程度并沒有做細致的規(guī)劃,這就給一線教師的教學提供了彈性空間,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對課程標準進行校本化解讀的更高的要求。筆者將以“讀的能力”為例,對比展示本校英語學科對國家課程標準的校本化解讀。
評價維度話 題 功 能 文 化 拓 展學生能讀懂伊索寓言The lion and the mouse,并了解這個寓言故事的寓意:小人物也有大作用;人人都需要朋友學生能理解并運用動詞和副詞在句中的搭配使用,以及形容詞和相應副詞在詞形上的聯(lián)系和用法上的區(qū)別,了解副詞的運用使描述更加生動句型或語法詞匯能聽懂、會說、會讀、會寫:The mouse said quietly. The lion laughed loudly. 能了解 《伊索寓言》和 《中國成語故事》都有很多動物題材的故事,告訴人們生活中的道理能聽懂、會說、會讀:mouse,walk,by,sharp,sadly,quickly,wake...up,from then on,hit,reach,bit,net,some day,deep能聽懂、 會說、 會讀:large,strong, weak,loudly,happily,quietly通過拓展閱讀能知道其他英語版《伊索寓言》故事和《中國成語故事》,如The ant and the dove《螞蟻和鴿子》
國家課程標準二級目標:
1.能認讀所學詞語;
2.能根據(jù)拼讀的規(guī)律,讀出簡單的單詞;
3.能讀懂教材中簡短的要求或指令;
4.能看懂賀卡等所表達的簡單信息;
5.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并養(yǎng)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
6.能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短文。
課程標準校本化要求:
1.能在語境中認讀所學詞語(細化);
2.能根據(jù)元音字母(a,e,i,o,u)、元音字母組合(ea,ee, oo,ear,ere,ow,ei,air)、輔音字母組合(th,sh,wh,ph)等拼讀的規(guī)律,讀出簡單的單詞(細化);
3.能在語境中聯(lián)系上下文猜測詞義,如weak,sharp, never,tidy(增加和提高);
4.能根據(jù)單詞構成(合成詞、前綴、后綴等)猜測詞義,如traveller,football player,dancer,pianist,artist,scientist, spaceship,Disneyland,sport-lover,easily,badly等(增加和提高);
5.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并養(yǎng)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
6.能正確流利、自信大方地朗讀所學故事、短文和對話(提高)。
在對年段課程標準進行校本化解讀的過程中,結合我校學情,結合學校培養(yǎng)目標,結合學科研究方向進行了提高、降低、增加、刪減、整合、細化。刪減是因為課程標準中的二級目標適用于五、六兩個年級,它的目標達成應分解到各個學習階段,所以,在六年級下冊中刪減了部分在之前已經達成的目標要求;細化指的是結合六年級下冊教材內容進行具體的表述,增加和提高的是基于本?!跋硎苋绱航逃?培育有根新人”辦學理念下的學生培養(yǎng)目標和學科研究方面的要求,如思維培養(yǎng)、傾聽習慣等。
基于課程標準的學習評價,為教師的教學評價提供了一桿標尺,有了這桿標尺,教師們不僅能夠明白在課堂上應該教什么,還能明白在課堂上應該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1The lion and the mouse為例,展示我校校本化的學習評價。校本化的學習評價關注語言學習的特點,從話題、功能、文化和拓展四個方面展開。
如上表所示,學習評價的制定體現(xiàn)了以下三個理念:將單純的知識梳理轉變成學習評價,強調語言的功能和語用,強調拓展的靈活性。將知識梳理變成學習評價,不僅為教師的教服務,同時也為學生的學服務,讓學生知道要做什么?要做到什么程度? 強調功能與語用,不僅要關注話題、詞匯和句型,也要關注到功能,關注語用,因為詞匯和句型是為語用服務的。教師要站到教材之上進行思考,與課標對話,與編者對話。強調拓展的靈活性。從廣度、深度和溫度三個方面進行適度拓展。所謂溫度就是拓展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容。在拓展過程中要注意的是:拓展內容要適度,要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不可漫無邊際、無限制地拓展;拓展形式的多樣性,真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兼顧課堂內外,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高效、合理地對教材內容進行拓展和延伸,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熱情,發(fā)展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單元各板塊功能不同,但是都指向單元教學目標的達成,指向學生能力循序漸進地發(fā)展。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樹立單元整體意識,既要有全局意識,還要有發(fā)展意識。單元板塊活動巧妙整合,關注情景統(tǒng)一、關注教材活用、關注活動的趣味性。讓學生不僅學會,也會學。通過不斷更新和完善教與學的方式,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提高語用能力。筆者將以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1為例,展示單元整體教學下的分課時教學目標設定。
單元總目標:學生能讀懂伊索寓言The lion and the mouse并了解這個寓言故事的寓意,再了解更多的伊索寓言和中國成語故事;能理解并運用動詞和副詞在句中的搭配使用,以及形容詞和相應副詞在詞形上的聯(lián)系和用法上的區(qū)別。
課時分目標:
第一課時(Story time)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和閱讀文本了解故事主要內容并理解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2.聯(lián)系上下文或結合圖片了解單詞或詞組bite,hole,large, sharp,strong,weak,wake up,let go的意思并會根據(jù)發(fā)音規(guī)則準確朗讀以上單詞;
3.能結合圖片進行大膽猜想、文本預測;
4.能用特殊疑問詞對故事內容進行提問并簡單交流;
5.能在圖片和關鍵詞組的提示和幫助下簡單復述故事內容;
6.能在交流和朗讀故事的過程中初步感知副詞的用法。
第二課時(Fun time)教學目標:
1.能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語境中進一步理解副詞的用法;
2.能在圖片的提示和幫助下復述課文;
3.能發(fā)揮想象對Story time的故事內容進行合理創(chuàng)編,并小組合作表演。
第三課時 (Grammar time&Checkout time中的Look and write)教學目標:
1.能在課文的復述和核心句型的朗讀中鞏固副詞的用法;
2.能在Look and write練習中感受多樣化的副詞運用對于生動描寫的作用,感受語言表達的魅力。
第四課時(Sound time&Cartoon time)教學目標:
1.能通過誦讀進一步掌握特殊疑問句語調;
2.通過看圖、觀看視頻和文本預測等方式了解卡通故事的內容;
3.能在朗讀中發(fā)現(xiàn)新的副詞及其運用,能嘗試著整理和歸納更多的副詞;
4.能準確地朗讀并嘗試小組合作表演卡通故事。
第五課時(Culturetime&Checkout time)教學目標:
1.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創(chuàng)造性地表演卡通故事;
2.能在Think and write練習中使用正確的動詞過去式并嘗試增加副詞,使文章更生動;
3.能了解一些伊索寓言和成語故事,并嘗試在課上或課后進行拓展閱讀。
基于單元整體的分課時目標定位,理清了單元各板塊的功能,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清晰地知道在不同的課時分別要把學生帶往哪里,而自己的教學應該提供怎樣的幫助,從而真正讓教學活動和方式指向教學目標,循序漸進,殊途同歸。課程標準的校本化解讀使教師從課程標準的高度向下審視,關注年段目標、學期目標,關注單元整體、課時目標,使教師在教學中更加關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達成和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
結合學校學科課程建設的實際,基于課程標準進行校本化的解讀與實施,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實踐,實現(xiàn)目標、內容、策略、評價的一致性。從課程標準、學校本位的學科課程綱要編寫到課堂教學,自上而下,教師的教學理念更新,教學目標更明。由此選擇的學習方式和評價方式更為合理有效,教師的教材解讀能力和教學實施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行走在課程改革的道路上,唯有保持“思想者”和“行動者”的姿態(tài),用課程的視野武裝頭腦,用課程的理念指導行為,才能在課程建設之路上找到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的最佳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