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端釗
摘 要:作為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該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文化理論知識的同時,合理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就以初中生物教學為內容,對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進行幾點具體分析。
關鍵詞:初中;心理教育;生物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1-153-02
近些年來,我國青少年心理問題日漸嚴重,社會上青少年因為心理問題導致的惡性案件不斷增多。在此背景下,生物教學工作者應該積極承擔起優(yōu)化學生心理結構的責任。生物教學,不僅能使學生懂得生理知識,而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提高文化知識水平和勞動技能,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因此,做為一名生物教師,應該利用這種優(yōu)勢,積極推行素質教育,既向學生傳授知識,又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使他們將來能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一、結合生物學科特點,合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從初中生物學科的特點入手,同時結合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并指導他們消除一些不健康的心理行為,從而選擇更為健康的生活方式。
比如:在進行《人的生殖和發(fā)育》一課時,教師結合本課的內容,可以將其與“母愛”聯(lián)系在一起。在新課授課前,教師布置幾項任務:與自己的母親聊天交流,問問母親當初懷孕時,有什么記憶猶新的事?哪個時候最艱難的事情有哪些?在此基礎上,教師課堂上與學生進一步交流,告訴學生:人的生命是偉大的,因為人的出生本身就是個奇跡,母親承受著常人難以忍受的疼痛,甚至是生命危險,將我們生下來,因此我們的生命是母親生命的延續(xù)。“身體發(fā)膚授之父母”,傷害自己,就等于傷害了自己的母親。通過這樣的教育,感染學生,體會到母親的偉大,并能夠珍惜自己的生命和母親的愛。同樣愛己及人,在與同學發(fā)生矛盾時,能夠以合理方式解決問題,而不是以打架、斗毆等不文明方式來進行解決矛盾。
二、挖掘教材資源,適時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指一個人能保持一種積極持續(xù)的心理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人就能充分發(fā)展自己的潛能,在工作學習中就能保持高效率。不良的社會現(xiàn)象、殘缺不健全的家庭、不尊重人的教育方式等等,都是形成不良心理健康的環(huán)境因素。如學生壓力過大,就會產(chǎn)生心理障礙;學生的孤獨感和強烈交往的矛盾。學生在種種矛盾面前,他們的心理障礙就尤其顯得多。因此,生物教師面對學生的這種狀態(tài),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又要適時地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我主要采取了:①結合教學內容進行集體細膩健康輔導。在講《人的生殖和發(fā)育》時,不失時機對學生進行性心理健康教育,如怎樣看待性心理現(xiàn)象?男女同學怎樣相處?早戀的危害等等。使學生明白青春期是性意識的萌動期,產(chǎn)生愛慕心理未必不正常,不過要正確把握感情,建立男女同學之間正常交往,發(fā)展健康友誼;②個別心理輔導,對一些有明顯心理障礙的學生,如厭學、自卑、恐懼等現(xiàn)象,幫助分析產(chǎn)生障礙的原因,消除心理障礙,樹立自信心,重塑自我,使其恢復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發(fā)揮其潛能,搞好學習。
三、將真情實感融入教學,懂得尊重和理解學生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客觀認識自己的位置,將課堂還給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教師的愛,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也是學生個性健康成長的精神力量。教師要徹底轉變“一言堂、一刀切”的教學模式,用自己和藹的態(tài)度,藝術的語言,給予學生鼓勵和表揚,尤其是針對一些基礎較差學生,更加應該給予肯定,以此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能夠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信心。
比如:在進行《植物的生殖方式》教學時,教師可以提問:水稻是從種子生根發(fā)芽,成長為新個體的,而帶著芽的馬鈴薯塊莖能夠繁殖,想一想,它們的生殖方式相同嗎?有的學生回答,后者是無性生殖。有的認為前者是無性生殖。此時教師接著引導學生:水稻和馬鈴薯塊莖都是通過芽長出來的,為什么大家認為他們的生殖方式不同,它們不是出芽生殖嗎?在這個提問之后,學生各抒己見,同時,教師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并肯定學生的爭辯,倡導他們有不同意見,一定要提出來,懂得質疑,才能夠進步,學生獲得了極大的心理滿足。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學生好好學習的愿望。
四、積極展開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精神
合作學習理論認為,生生互動是教學系統(tǒng)中尚待進一步開發(fā)的寶貴的人力資源,是教學活動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教師要讓學生懂得,你付出什么就會得到什么。幫別人實際上也是幫自己?!氨娙藙潣_大船”,愿同學們都有合作精神,互幫互助。課內課外,我給學生搭建合作學習的平臺,讓學生在實踐中切身感受合作的價值。
比如:在進行“有性生殖”這一知識點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課本內容講這樣的事情:一位小伙子從外地買回來一批玉米良種,經(jīng)過辛勤耕耘,細心栽培,玉米的產(chǎn)量比往年翻了一番。村民們很羨慕,想買小伙子的玉米良種,可小伙子不愿意。第二年,小伙子把他家所有的地都種上這批玉米良種,期望得到更大的豐收。然而讓他沮喪的是玉米不但沒有豐收,而且比過去普通玉米的產(chǎn)量還要底。原來,是良種玉米接受了附近地里普通玉米的花粉所致。假如村民都種上了良種玉米,就不會出現(xiàn)這種結果了。通過這個故事,告訴學生合作很重要,好的東西要大家一起分享。
五、培養(yǎng)合理的競爭意識,注重提升能力
現(xiàn)代社會,人與人在生活、學習、工作等方面競爭非常激烈,有時候甚至是殘酷。而在學校里面,學生與學生之間也存在比拼的方面,但合理的競爭意識會讓彼此更懂得尊重對手,也會讓對手欽佩。生物教學中,我們可以很好利用教學資源進行相應的引導。比如,我們進行《動物行為的主要類型》教學時,動物發(fā)生攻擊行為,勝利的一方不會對另一方造成致命傷害,是因為它們懂得競爭規(guī)則。所以學生在生活學習方面競爭中,處于劣勢,不應產(chǎn)生嫉妒、厭恨等心理障礙,影響自己的心智健康,而是應該發(fā)憤圖強,增強自己的實力,以期在以后比拼當中能夠脫穎而出,獲得出彩的機會。再者,我們學到《生物的進化》中“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同樣在人類社會中也存在類似現(xiàn)象;引導學生在學習中能夠百尺竿頭,為以后人生打下夯實的基礎,增強實力,以適應復雜多變的社會環(huán)境。即使暫時失利,也要屢敗屢戰(zhàn),培養(yǎng)堅強斗智,不至于挫折中消沉。這樣,學生以后碰到困難,會迎難而上,以健康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磨礪。
總之,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建立更加健康的學習習慣,并不斷提升學生的心理構建,強化學生對客觀社會的認知,能夠用更加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應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 典.美術教育與青年學生心理[J].美術教育研究.2017(02)
[2] 李 燕.淺談特殊學生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與心理健康引導[J].山東教育.20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