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潔瓊
[摘要]音樂是聽覺藝術,優(yōu)美的抒情歌曲可以培養(yǎng)人們的道德情操;昂揚的進行曲可以激勵人們奮勇向前;健康而進步的音樂可以鼓舞人們熱愛生活。作為音樂教師,應該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帶領學生走進音樂的世界。
[關鍵詞]音樂教學;能力提升;有效綻放
[中圖分類號]G623.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068(2017)15006901
音樂是聽覺藝術,優(yōu)美的抒情歌曲可以培養(yǎng)人們的道德情操;昂揚的進行曲可以激勵人們奮勇向前;健康而進步的音樂可以鼓舞人們熱愛生活。我們的音樂課就是要引導學生走進音樂的世界,了解音樂,受到音樂的熏陶,激發(fā)學生熱愛音樂藝術的感情。因此,作為音樂教師應當采取有效的方法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讓音樂之花在有效課堂上快樂綻放。
一、滲透樂理知識,奠定堅實基礎
現(xiàn)在的小學生對音樂知識知之甚少,讀譜視唱能力更是欠缺,這就是小學音樂教學采用的“以唱為主”的教學模式造成的結果。這樣的教學模式弊端較多,教師教唱,學生學唱,歌曲學會就了事,而對于樂理知識、聽音練耳、視唱訓練等重要內容根本不予重視。這就導致學生在小學階段從音樂方面汲取的“營養(yǎng)”很少,得到的只不過是一口被“嚼”過的“饃”。盡管有不少負責任的教師教給學生一些音樂方面的基礎知識,但是由于教學模式的緊箍,學生又沒有強化鞏固的時間,因此也就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淡化遺忘。新課改下的教學課堂的特點之一就是為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因此,我們要打破“以唱為主”的常規(guī)舊模式,在教唱的同時,傳授學生樂理知識,為學生的音樂學習奠定基礎。
二、充分駕馭教材,熏陶幼小心靈
備課是上課的第一關,只有認真?zhèn)湔n,才能為真正上好課提供保障。教師需要對音樂教材進行深入的鉆研,上課前要做好各種準確工作,不要無的放矢,要講究內容、方法、手段等的科學性。課堂上,教師既要對學生進行一系列基本功訓練,又要讓學生通過演唱、欣賞等方法,加強感受能力,讓學生廣泛地接觸人類最美妙的音樂,養(yǎng)成包容一切風格的眼光與胸懷,不斷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提高理解能力。這樣,學生學習音樂的勁頭就足了,求知欲也強了,學習的速度更快了,視野更廣闊了。如此的良性循環(huán),音樂課就上活了,音樂教學便在學生的心靈中播下了美好的種子,這樣的音樂教學才算是真正有了希望。
三、利用電教媒體,營造藝術氛圍
當學生通過欣賞前談話初步了解了作品后,教師可
充分利用電教媒體為教學服務,達到引導學生欣賞的目的。如在欣賞大提琴獨奏曲《天鵝》第一樂段時,樂曲一開始采用豎琴演奏,聲似流水,這一樂段描寫的是天鵝在靜靜的湖中游來游去的情景。這時教師可一邊放錄音,一邊利用投影顯示出一只天鵝在湖中游曳,平靜的水面漾起了一圈圈波紋的畫面。教師還可以創(chuàng)編一些小故事對投影片進行介紹,讓學生沉浸在美妙的藝術氛圍之中。
四、引導音樂聯(lián)想,提升能力素養(yǎng)
聽音樂時,往往會使我們聯(lián)想到聽覺以外的事物。如聽到波瀾壯闊的旋律,會聯(lián)想起雄壯偉大的形象,從而感到心潮澎湃;聽到優(yōu)美動聽的樂曲,就會聯(lián)想到淙淙山泉,從而感到心曠神怡。在教學《天鵝》時,大提琴那豐滿的音色配以豎琴流水般的樂音構成了一幅極美的風景畫。學生邊聽錄音和老師的描述,邊看投影,同時聯(lián)想起天鵝游水時的美妙情景,很快就能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時,教師
誘導學生自覺展開音樂聯(lián)想,
并相機進行思品教育,讓學生從小樹立起熱愛大自然、保護珍稀動物的思想,由此便達到了讓學生接受音樂形象和情操陶冶的目的。
五、進行對比欣賞,提高欣賞能力
通過以上形式的欣賞后,學生對樂曲的特點、風格等已有了一定的了解,為了讓他們對作品了解得更加深入,教師還可采用對比欣賞的教學方法。如在教學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時,我有意將對比幅度極大的民樂合奏曲《金蛇狂舞》隨后播放,讓學生先進行對比欣賞,然后講述樂曲的不同表現(xiàn)手段。通過對此欣賞,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各類不同形象、不同風格的藝術主題,從而提高音樂欣賞能力。
總之,音樂課不是一門無趣無味的課,不是一門枯燥的課,教師應該讓音樂課的音符跳動起來,撥動學生的音樂之弦,提升音樂的魅力,在達到欣賞目的的同時,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欲望,為全面地進行音樂教育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
(責編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