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超
摘要: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短跑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而蹲踞式起跑是短跑比賽規(guī)定的起跑姿勢,它的優(yōu)點在于“五點落地”作為支撐點,可以利用身體的重力作用迅速啟動,是影響快速跑成績的一項主要技術(shù)要素。日常測試中,學生們普遍認為,蹲踞式起跑不如站立式起跑簡便。 因此,在達標測驗中,大部分不愿意采用蹲踞式起跑。 筆者認為除了學生腿部力量差,怕摔跤心理因素之外,還在于教師的 “教”。在進行蹲踞式起跑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用簡單易學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并且讓學生多看多練多想,以達到學會蹲踞式起跑的技術(shù)。
關(guān)鍵詞:蹲踞式起跑;教學策略
在教學中,教師扮演著引路人的角色,主要不在于講授知識,而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經(jīng)過自己的思考和實踐獲得知識。最近筆者在四年級的體育課上進行蹲距式起跑的教學,“前腳距起跑線一腳的距離,后腳距前腳一腳到一腳半的距離。雙手放在起跑線后,兩手距離與肩同寬或稍寬一些。當聽到預備時,提臀,使臀部高于肩,肩超過起跑線。聽到跑之后,兩腳用力后蹬。兩手推離地面,迅速擺臂,逐漸加大幅度?!边@是蹲距式起跑的要領(lǐng)和方法。
一、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的幾個問題:
(一)教學中的技術(shù)要點較多,動作方法較為復雜,學生不易掌握;
(二)練習密度較大,且較枯燥,學生易疲勞倦?。?/p>
(三)對身體有一定要求,部分學生很難體會到成功,興趣不足;
(四)該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反應能力,但學生的反應普遍較慢,少數(shù)學生反應很快,但都有搶跑現(xiàn)象。
(五)在做動作時,有的學生上體前傾不夠,身體重心沒向前移動,跑出去會停一下再加速。
二、教學策略
以上五種情況是存在于大多數(shù)蹲踞式起跑教學中影響練習有效性的問題。教師往往會忽視了對于學生學情的分析和對教材內(nèi)容的分析,導致了課堂教學實施過程只是看著熱鬧,學生卻沒有真正受益,造成事倍功半的尷尬局面。因此筆者認為就要改變以往的“講 - 練 - 講”的教學模式,分散教學中的重難點,巧妙地運用新的講解方式,練習方式和糾正方式,才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分散教學重難點
筆者在“蹲踞式起跑 ”的教學第一課時中,提臀,頂肩,過線,反應快速分別為教學的重難點,由于教學內(nèi)容固有的特點,兩者同時出現(xiàn)在主教材之中,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練習的強度,給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壓力。結(jié)合教學實際,在準備部分的專項練習中,可以先解決學生的快速反應練習。做完準備活動,教師可以和學生們一起進行相應的專項練習,學生間的 “抓手指 ”,“喊數(shù)抱團”;師生間的反口令練習等。通過練習,提高了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在主教材教學之前就解決了一個難題,緩解了基本部分教學的壓力。
(二)“游戲化”處理教材
“蹲踞式起跑 ”是一項跑的教學內(nèi)容,練習方法較為枯燥,且體力消耗較大,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主動性不強。結(jié)合學生的身心特點,游戲化的教材處理,將教學于娛樂之中,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教學中,可通過“長江,黃河”的游戲,引出“蹲踞式起跑”內(nèi)容,在教師的啟發(fā)和引導下,讓學生自己觀看教學掛圖,體會動作要求,然后學生之間相互進行練習和交流,總結(jié)出動作要點。學生掌握后,再通過多種游戲活動形式進行練習,以歡快活潑的形式進行鞏固和提高。
(三)“順口溜”細化動作
“蹲踞式起跑 ”的動作方法分為:“各就位,預備,跑”三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有相應的動作內(nèi)容講解,需要講解的部分較為復雜繁多,不便于學生記憶?!绊樋诹?”的講解,可以解決以上問題。具體內(nèi)容如下“各就位”:前腳距線一腳半,后膝跪在前腳邊,雙手撐地寬于肩?!邦A備”:平穩(wěn)抬臀高于肩,重心前移肩過線,雙足用力蹬地面?!芭堋保嚎鞌[快蹬沖向前。
(四)“幫教式”改進動作
之前提到同學間相互協(xié)助交流,理解整個動作過程。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小組學習,相互合作探討,主動探尋動作方法,適時地加上教師的指引和幫助,可以很好地解決改進動作,糾正不足的問題。如:讓兩個同學一組,一個同學做動作,另一個同學保護同時喊口令,幫助者一手放在練習者臀上部,另一只手放在肩前,幫助體會“預備”時的抬臀與前移中心的感覺,掌握起跑時間。讓學生在“探究合作 中”進行學習,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教學氛圍,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鞏固和提高動作質(zhì)量。
(五)“體驗式”增強信心
學生的反應能力各有差異,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特點。部分學生因為身體的差異很難在競爭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直接造成他們的興趣不高,練習倦怠的問題。在“蹲踞式起跑 ”的教學中,要在起跑后進行一定距離疾跑。因此,結(jié)合學生之間的身體差異,采用 “讓距”或者“捉尾巴”的練習方式,可以讓每個學生體會到成功。如:讓跑的快的學生在起點稍后的位置進行讓距起跑,讓速度反應較慢的學生也有可能贏得比賽的機會。
啟發(fā):筆者通過自主磨課時間,認為要保證課堂教學有效,體育教師在教材處理方面,運用“游戲化”的形式,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有助于延續(xù)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解方面,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糾錯方面,“幫教式”教學有助于學生形成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識,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德育滲透上,“成功體驗式”的練習有助于激發(fā)了學生競爭意識,培養(yǎng)學生頑強拼搏的良好品質(zhì)。這樣才能保證蹲踞式技術(shù)教學的有效性,達到發(fā)展學生身體素質(zhì),掌握運動技能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郭相林.快速掌握和提高蹲踞式起跑技術(shù)的幾種方法[J].田徑,2011(11):48-49.
[2]陳鵬.蹲踞式起跑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D].溧陽市昆侖小學,213300.
(作者單位:浙江省余姚市陸埠鎮(zhèn)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