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5-0270-01
對幼兒繪畫作品欣賞、評價,對于教師來講是對幼兒繪畫作品進行分析講解和提出看法的一種美術教學方法,它既是對本次作業(yè)的總結,又是對下次作業(yè)的指導。因為幼兒繪畫教學是以“促進幼兒身心發(fā)展”為目的,決定了我們對幼兒作品的評價標準必須建立在幼兒創(chuàng)作意圖和繪畫心理的基礎上,只要是幼兒能夠解釋作品都應給予肯定,凡是能夠體現出幼兒的創(chuàng)作思想、純真天性、大膽手筆、積極情感的作品,即使其中只有一個細小的閃光點,就可以認為是好作品而給予贊賞。
在評價幼兒美術作品之前,我們應明確怎樣的畫才是好的兒童畫。教師對幼兒作品評價的態(tài)度、標準直接影響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也影響幼兒對作品的態(tài)度,對美的鑒賞能力,因此,我們教師應明確評價思路,把握評價標準。
1 評價幼兒作品的標準
現在大多數家長、老師都把模仿作為評價幼兒美術作品的標準?!跋裾娴摹本褪莾?yōu)秀作品;“不像”就認為是水平不高,這些都阻礙了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抑制了幼兒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所以,評價幼兒作品首先應當從理解幼兒的角度出發(fā),借孩子的眼睛,借孩子的一顆童心去看作品,不應用“像”與“不像”、“對”與“錯”成為評價幼兒作品的標準,更不應用專業(yè)眼光或教師主觀的眼光去評價這些特殊的作品。評價是一種導向,肯定幼兒作品,有利于樹立孩子的成就感,從而激發(fā)他們再創(chuàng)作的信心。
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忽視了個體間的差異,把全班的幼兒放在同一水平上看待,缺乏對能力弱的、膽小的幼兒的耐心指導,致使這部分幼兒對繪畫產生恐懼心理。作為教師應該明確:幼兒是一個獨立的人,有著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觀察的眼光。繪畫作品的評價不是一個簡單的展示,幼兒的作品是他們的勞動成果,教師在評價時應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實際發(fā)展水平,有針對性的、全面細致地加以點評,讓幼兒獲得快樂、自信。激發(fā)他們對再次參與活動的愿望。
2 教師要有愛心和細心
教師評價時要有愛心和細心,應該經常用鼓勵的話語:“你畫的真不錯”“真好”來肯定幼兒的成果。曾經有一次,筆者教幼兒畫太陽時,有個孩子畫了一個綠太陽,筆者一見就想說:“世上哪有綠色的太陽?”可又一想,還是聽聽孩子的話。他說:“我的媽媽天天在地里干活,讓火辣辣的太陽都曬黑了,而且滿頭大汗,我就想讓太陽變成綠色的,給媽媽一片綠蔭,媽媽就不會熱了?!倍嗝篮玫脑竿?!多大膽的想力呀!如果老師不分清紅皂白地去說:“哪能有綠色的太陽?”那么結果就是幼兒失去了想象的翅膀,失去了創(chuàng)造的空間,所以適應的鼓勵是培養(yǎng)幼兒自信心、增強想象力的重要方式。
例如:在美術活動《好吃的棒棒糖》活動中,請幼兒想辦法怎么把棒棒糖變的既好看又香甜(裝飾)。有的孩子把棒棒糖涂成黑乎乎一團糟,這時 老師可以這樣說:“哎吆,誰把我身上弄的這么臟,難受極了。”老師用了這樣一句評價語,是在提醒孩子們作畫要注意畫面整潔。又如對于畫得好的作品要求孩子們學習的作品:“哇!寶寶們看,心怡寶寶的棒棒糖多漂亮啊,它要去參加選美比賽了!”
3 是否真實地反映了兒童的生活經驗
我們兒童也有自己的生活經驗。很多兒童繪畫的內容空泛,形象概念,構思和表現內容雷同。比如:畫“六一節(jié)”就一定要畫歌舞表演,畫“祖國”就一定要畫五星紅旗等等。繪畫中表現的內容應該體現出自己對生活的認識和感受,體現出兒童自己的態(tài)度。不能只注重技法、技巧的學習而忽略觀察、感受生活的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應該提示兒童描繪具體的生活,畫自己熟知的事物,表達內心的情感。逐漸養(yǎng)成觀察生活的好習慣,使自己的繪畫內容更加充實、飽滿。
例如:孩子在紙上畫了一個圓圈,外人似乎看不出什么,但孩子的講述往往會打動你的心:“這是紅紅的太陽”“這是我的小紐扣”“這是小豬的鼻子”……他們可以把圓和線引申出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東西,并用它來補充語言描述。老師和同伴的饒有興趣的傾聽,是對孩子極大的鼓舞。因為對小班的孩子來說,教師的一個眼神和一個細微的動作都是至關重要的。讓別人聽自己的話,也是孩子繪畫興趣所在,有了這樣的繪畫興趣,對孩子的繪畫能力發(fā)展也有了很大的促進。
因此,要正確評價一幅兒童畫,就要了解兒童,要以他們的方式和角度去觀察世界,要學會蹲下來用心傾聽他們的畫。
4 作品是否有“童趣”
評價幼兒繪畫應著眼于“童趣”。老師對幼兒繪畫作品的評價,可以用富有童趣的獎品來激發(fā)幼兒的繪畫興趣,提高幼兒的繪畫技能。在教學中,筆者常常用一些富有童趣的印章或顏色鮮艷的剪紙作為獎品,不同的獎品代表不同的繪畫水平,讓幼兒自選。如布局飽滿、色彩鮮艷、想象力豐富的作品,就可以讓幼兒選擇最喜歡的一種獎品。
5 要給幼兒創(chuàng)設互評與自評作品的機會
幼兒互評美術作品是一個提高幼兒審美能力、集思廣益的過程,要讓幼兒人人參與,積極地發(fā)表看法。每一次畫完可把全班幼兒的作品一張一張貼出來,讓幼兒互相審視、交流,同時還可以讓孩子們向大家介紹自己是怎樣想和怎樣畫的。有的孩子就會像講故事一樣述說自己有趣的構思,這時教師不要給幼兒的作品打分,不要對任何幼兒的作品下結論,避免造成幼兒的恐懼心理。
孩子們經過審視、互相觀察,他們心里明白,誰的顏色搭配的好,誰的畫構思有主次,誰的畫想的新鮮有趣,自己的畫有哪些不足……通過大家品評,幼兒的自信、自強、自愛逐步增長,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會更強,畫面更有動力。
綜上所述,兒童繪畫讓我們發(fā)現另一個美妙的世界。我們應該始終以欣賞的目光注視著孩子,用積極的態(tài)度激勵孩子。在評價幼兒繪畫作品時,要尊重幼兒繪畫特點,善于對不同幼兒的繪畫作品給予恰當的評價,不輕視和忽略任何一位孩子的作品,準確找出其中優(yōu)點和成功之處,引導幼兒的繪畫表現逐漸走向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