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碧真
摘 要:想象力是人類創(chuàng)新的源泉,是在你頭腦中創(chuàng)造一個念頭或思想畫面的能力。每個人的想象力都不是天生就有的,主要是靠后天培養(yǎng)的,本文主要介紹了如何借助課內閱讀、創(chuàng)設情境、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關鍵詞:想象力 閱讀 情境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5-0174-01
法國啟蒙思想家、唯物主義哲學家狄德羅曾說:“想象,這是種特質。沒有它,一個人既不能成為詩人,也不能成為哲學家、有機智的人、有理性的生物,也就不成其為人?!彼^想象力是指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每個人的想象力都不是天生就有的,主要是靠后天培養(yǎng)的,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呢?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高年級語文教學經驗,談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1 借助課內閱讀
課文是學生學習的基本教材,教師通過課文教學向學生傳授給學習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若能借助課內閱讀適時引導學生把課文內容與生活有機結合,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定能讓學生對課文有較深入的理解,拓展學生的思維。
1.1 作比較
作比較是指將兩種類別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現(xiàn)象加以比較來說明形象,生動地說明。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不同的文章內容進行比較,使文章的內容更加通俗易懂,從而喚起學生的想象,獲得一個深刻的印象,開拓學生的智力。如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時,可以引導學生比較地震后阿曼達的父親與其他父親的區(qū)別,想象阿曼達的父親與其他父親此時心理在想什么?學生通過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其他父親雖然也想過救自己的孩子,但看到眼前的一片廢墟,都認為孩子沒有希望了,只好失望地走了,而阿曼達的父親卻始終堅持挖了38小時,最后成功救出了孩子,從而領悟到父親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的精神。
1.2 深入研究
在課內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章一些重要句子進行深入研究、領會句子深藏含義,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如教學《狼牙山五壯士》一文時,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研究句子“五位壯士屹立在狼牙山頂峰,眺望著人民群眾和部隊主力遠去的方向。他們回頭望望還在向上爬的敵人,臉上露出了勝利的喜悅?!蔽逦粔咽刻魍嗣袢罕姾筒筷犞髁h去的方法,心理在想什么;回頭望望還在向上爬的敵人時,心理又在想什么;為什么臉上露出了勝利的喜悅,什么事情使他們開心?引導學生如臨其境,展開想象,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
1.3 續(xù)編故事
在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發(fā)現(xiàn)一些課文故事結局不夠完整,為學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間,作為語文老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大膽展開想象,把課文結局補充完整。如教學《窮人》一文,課文只介紹到桑娜拉開帳子,課文就結束了,給讀者留下了深深的懸念,拉開帳子后到底又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桑娜一家原本就揭不開鍋了,現(xiàn)在又加上西蒙的兩個孩子,他們今后的生活該怎么樣?啟發(fā)學生大膽想象后自由發(fā)言,發(fā)現(xiàn)學生的想象力比我們預期的豐富多了:有的說,桑娜一家生活陷入了困境,但漁夫有一天出海捕魚……(套用《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有的說,桑娜一家收養(yǎng)了西蒙的兩個孩子,連老天爺都感動了,漁夫出海捕魚天天滿載而歸,生活漸漸好轉了;有的說,桑娜的兩個大孩子眼看生活揭不開鍋,主動挑起生活的擔子,當學徒與父母一起為了生活而努力著……通過這樣的續(xù)編故事練習,學習氣氛異?;钴S,學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培養(yǎng)。
1.4 轉述課文
大部分學生都有當老師的欲望,想在學生面前表現(xiàn)自己,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這一特點,尋找一些采用第一人稱寫法的文章,特別是飽含心理描寫的課文,引導學生開展轉述活動,主要是引導學生轉述主人公的心理描述,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是魯迅的侄女周曄回憶伯父生前為別人做的幾件事,受各方面因素局限,魯迅先生的所思所想大家都不知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魯迅先生”,如臨其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想象魯迅當時的思想活動,與大家一起分享魯迅先生當時的心理活動。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使學生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
2 創(chuàng)設情境
兒童除了好玩,還喜歡幻想,作為教師,在教學中,要盡量滿足學生表達的欲望,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想象情境,循循善誘,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如,《伯牙絕弦》是六年級上冊的一篇文言文,在小學階段,文言文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起來有點吃力,通過學習這篇文章要讓學生走近藝術,感受藝術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情。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高山流水》的視頻或音樂,借助課文引導學生欣賞這美妙的樂曲,深深體會知音難覓,把自己的情感納入到課文的人物和情節(jié)中去,了解人物的喜怒哀樂。
3 豐富學生的知識面
想象力是人類創(chuàng)新、進步的源泉,發(fā)揮想象力需要豐富的知識和生存經驗為基礎,教師在教學中,傳授的知識不應該只局限在課本內容,特別是一些學生提問到的一些與課文有關的內容,教師要盡可能地配合學生,借助多媒體、學習工具等豐富學生的知識面,為學生想象奠定堅實的基礎。如教學《梅花魂》時,學生認識了梅花不畏嚴寒,凌寒獨放,可以向學生介紹傳統(tǒng)文章中的四君子——梅、蘭、竹、菊;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可以給學生講講地球的構造,通過多媒體,帶領孩子們遨游地球之旅。
一個人,如果缺乏想象力,生活將變得十分無趣。想象力是人類創(chuàng)新的源泉,是在你頭腦中創(chuàng)造一個念頭或思想畫面的能力。為了影響素質教育的號召,為了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是小學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 溫春艷.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J].教育.2016(6).
[2] 羅時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J].教育科學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