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旗烈
摘 要:目前,有部分小學生對古詩詞帶有排斥心理,因為古詩詞雖然字數(shù)少,但不像現(xiàn)代文章那么容易理解,而且每首古詩詞都要求背誦,加深了學生對古詩詞的反感,背誦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為此研究新課標下古詩詞的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guān)鍵詞:古詩 多媒體 生活 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5-0168-01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對小學生古詩閱讀作出了明確要求: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考察學生的記誦積累,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能列入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都是意境比較優(yōu)美,能陶冶人的情操的,教學時,要重點引導學生感受古詩詞的意境,領(lǐng)悟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本文主要結(jié)合筆者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經(jīng)驗,從以下幾點談談新課標背景下古詩詞教學的點滴體會。
1 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
古詩詞文章一般都言簡意賅,短短幾十個字,卻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雖然在古詩下面對難理解的詞語標了注釋,學生借助工具書基本上能理解詩句的意思,但對作者所蘊含的思想感情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一些描寫古代的文章,如《七律·長征》一文,學生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艱難險阻理解起來存在一定的難度,課前,我通過班級的白板播放了紅軍巧渡金沙江和強渡大渡河鐵索橋的驚險悲壯視頻,以及紅軍過草地,過皚皚白雪的覆蓋的雪山,讓學生目睹紅軍長征的艱難,體會紅軍越過岷山的喜悅心情。再如,教學《天凈沙·秋》一詞,前兩句詩描寫了“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六個圖景,學生理解起來存在一定的難度,如果教師能利用多媒體,把這六個圖景一一展示給學生看,使抽象的詩句變成直觀的圖景,降低了學習的難度。
2 聯(lián)系生活實際
小學教材里的古詩詞,有一部分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如《泊船瓜洲》寫出了王安石遠在他鄉(xiāng),思念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送孟浩然之廣陵》表達了詩人送別老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等。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把自己當成詩人,聯(lián)系生活,體會一下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如《游子吟》一文,文章表達了詩人對母愛的感激與贊美,對于“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边@句詩,如今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學生根本沒穿過破衣服,更別說是縫縫補補的了,孩子們對偉大的母愛領(lǐng)悟成了一個難題,為此,我引導學生回想母親每天起早摸黑地照顧我們的生活,風雨無阻地帶我們上學,不管是寒冷的冬天,還是炎熱的夏天,甚至是下雨天,我們坐在教室里,母親為了不讓我們多等一分鐘,她們寧愿自己在學校門口等上十分鐘、半小時,甚至是一小時,任憑風吹雨打、太陽炙烤,她們無怨無悔,為我們默默地付出,我們有什么理由不感激這偉大的母愛,為此,我建議同學們每天回去都幫父母分擔點力所能及的家務,每天至少完成一件,孩子們基本上做到了,我覺得這才是對這首詩真正的領(lǐng)悟。
3 改寫古詩
在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嘗試過讓學生仿寫或改寫課文中的優(yōu)美語句,通過改寫,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句子的理解,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其實古詩也不例外,特別是高年級的學生,在寫作方面已經(jīng)有一定的基礎,對古詩也比較容易接受了,教師也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改寫古詩來加深學生對古詩的理解,拓展學生的思維。如教學《泊船瓜洲》一詩后,引導學生小組討論后充分發(fā)揮想象進行改寫,將古詩用自己的話改寫為一個小故事,講給大家聽聽,有學生寫道:55歲的北宋詩人王安石,應皇帝之招,赴京上任為官,晚上,他把船??吭诠现薜慕叄h望家鄉(xiāng)南京鐘山,雖然瓜洲與京口僅一江之隔,而京口與鐘山也只隔著幾座山,借著皎潔的月光,思念家鄉(xiāng),這次上任,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
4 吟誦古詩
孫洙在《唐詩三百首序》中寫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其表達的意思不是熟能生巧。在教學中,“讀”是學習古詩的必經(jīng)之路,古詩不像現(xiàn)代文這么通俗易懂,學生普通對古詩有種與生俱來的排斥心理,如果讓學生自愿吟誦的話,那幾乎是不可能的,為此,教師可以利用晨讀時間,帶領(lǐng)學生一起誦讀古詩,熟讀成誦,感受古詩流露出來的深刻含義。
5 表演古詩
分角色朗讀課文、表演或許每位教師都嘗試過,但大家未必嘗試過分角色表演古詩。表演是一門藝術(shù),要想表演的好,首先要對“劇本”有深入的理解,才能把古詩的思想感情流露出來。如教學《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時,我引導兩位平時關(guān)系十分密切的同學來表演李白和孟浩然,表演前要向?qū)W生交代清楚古詩的背景,引導學生將李白與孟浩然臨別前那依依惜別的情景表演出來,通過此次的分角色表演,學生的興趣得到激發(fā),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生終身難忘。
6 即興作畫
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睂W習古詩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讀和寫,把古詩背下來并默寫,其實學習古詩還可以引導學生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為古詩作畫,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新課程提倡素質(zhì)教育,古詩教學不能再局限于讀和寫,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作畫能力,為古詩來個即興作畫。如教學《四時田園雜興》一詩,描繪了農(nóng)村夏日生活中的一個場景,可以利用我們農(nóng)村的優(yōu)勢,引導孩子們想象大人們男耕女織,孩子們喜愛勞動,也在桑樹底下學著種瓜,這樣的一個生活場景,利用手中的畫筆,把這場景畫下來,學生在作畫中,加深了對詩句的理解,同時也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古詩融合了知識、哲理、情感于一爐的傳統(tǒng)文化精華,教材中的古詩中,薈萃了我國歷代詩人的愛情、親情、友情以及寫景狀物、詠人抒情等。傳統(tǒng)的古詩教學比較重視學生對古詩文字的背誦,輕視對古詩思想感情的感悟,作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要響應新課標的號召,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借助學校的有效資源,引導學生深入感悟,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沈志斌.新課程改革視域下的古詩詞誦讀教學探究[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6(3).
[2] 李丹,張紅敏.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華少年,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