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cè)A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5-0146-02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上的講解、實驗室的操作,都不能大面積和深層次地激發(fā)學生內(nèi)心的喜愛與熱情,更無法代替實際生活而更多地解決學以致用的現(xiàn)實問題。面對實踐、走向?qū)嶒?、參與實踐便成為一道無法逾越的課題。
生物課外實踐活動是生物課堂教學過程的延伸,既能克服生物課堂教學的空洞與枯燥而更具形象性、生動性,又能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開展生物課外活動既能鞏固課堂知識、擴展課堂知識,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水平。
在生物課教學活動中,筆者堅持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的有機統(tǒng)一。一次次生物課外實踐活動的精心設計、悉心引導、扎實開展、及時總結(jié)反饋,總是不斷增強學生學習生物課的激情,逐漸引導他們走上積極進取、主動探究的成長之路。
1 發(fā)豆芽
學習了種子萌發(fā)的條件后,筆者引導學生嘗試著發(fā)豆芽。
通過學習,學生了解到,要想讓活的種子萌發(fā),必須具備下列條件:(1)選擇質(zhì)量好的活性的豆子。(2)必須具備相應的外界條件,包括充足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充足的空氣等。(3)要準備必要的材料,包括合適的容器,覆蓋物。
任務確定后,將班上的學生分成八個小組,各小組具體分工,分頭行動起來。有的負責找豆子,有的負責找筲箕或者小盆,有的負責找紗布或者毛巾作覆蓋物,有的負責找恰當?shù)牡攸c。
筆者暗中觀察,各組都積極利用課外空閑時間,先將各種豆子用水浸泡,等到豆子發(fā)脹,種皮膨大,幼芽輪廓快要初現(xiàn)時,濾去水分,放在各自的容器里,上面用覆蓋物蓋住防止陽光。需要給萌發(fā)中的豆子澆水時,大家都因陋就簡,有的用自己的茶杯端水來澆;有的用灑水壺提水來澆;有的用洗臉盆端水并用手粘水去澆;有的把飲料瓶底鉆成一排小孔,制成簡易的灑水瓶,然后裝水來灑,雖樣式各異,都能起到作用,甚至有的比較實用。
為了發(fā)好豆芽,大家都很勤奮、也很執(zhí)著,爭相動腦筋、想辦法、找措施,群策群力,而且頗具創(chuàng)造性。
六、七天過去了,展示成果的時候就要到了,同學們都很激動。等到第八天,筆者將生物課安排成“發(fā)豆芽成果展示課”,各小組分別將自己的作品擺放在教室前面,供大家來欣賞。
展示時,有的豆芽整齊粗壯、有的豆芽纖細參差不齊、有的豆芽稀稀拉拉、有的豆芽尖帶焦黃、有的豆芽已經(jīng)長成豆
苗……
面對展示出的八組豆芽,先用二十分鐘時間由小組之間自由交流,學習經(jīng)驗、尋找差距、探究感悟。然后用十五分鐘時間由各小組組長作為發(fā)言人,交流“發(fā)豆芽活動”的成敗得失。最后用十分鐘時間引導學生總結(jié)出發(fā)好豆芽的幾個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第一,要選好豆子,質(zhì)量好的豆子發(fā)芽率才高;第二,要選用恰當?shù)娜萜?,確保透水透氣,不能長時間被水浸泡;第三,要保證適當?shù)臏囟?;第四,要保證適當?shù)乃郑坏谖?,要注意避光,遇到光線很容易產(chǎn)生光合作用,使豆芽變綠影響其色澤;第六,及時清除未發(fā)芽的與長勢不好的豆子,未發(fā)芽的豆子時間一長就會腐爛,長勢不好的豆子會擠占其它豆子發(fā)育成長的營養(yǎng)與空間,都會影響其它豆子的正常發(fā)芽成長。
通過該項活動,學生不僅鞏固了書本理論知識,而且增強了實踐應變的能力,還學到了生活的本領,掌握了一生受用的實用技能、技巧。學生從中獲得學習生物課的濃厚興趣與激情。
2 栽種蘆薈
蘆薈富有很多藥用價值和日常功能。通過栽種、觀察、認識和了解蘆薈,可以增加和擴展學生生物學科的知識面,提高其種植技能。
為了更好地觀察學習蘆薈的生長過程,獲得關(guān)于蘆薈生長的切身體驗和實踐經(jīng)驗,筆者將學生分成八個小組,每個小組由組長負責具體組織。他們自籌零花錢,采購統(tǒng)一規(guī)格的小花盆作為容器;從家里自留地帶來肥沃的土壤;紛紛找來蘆薈幼苗開始栽種。各組都有專人管理,小組成員輪流為其定期澆水、擦抹灰塵,確保蘆薈及花盆的清潔衛(wèi)生,并作好觀察日記。每周評比一次,評出管理得好、長勢好的小組,取其前面1、2、3、4名,在班上表揚并為小組“社會實踐”活動加分。
通過栽種蘆薈,學生體驗到蘆薈生命力極強,容易種植成活??吹阶约河H手栽種的一盆盆鮮嫩茂盛的蘆薈,大家都豐收了種植成功的喜悅。通過做觀察日記,細細記錄栽種的具體過程,又培養(yǎng)了學生學會科學實驗的良好習慣。
經(jīng)過半年的辛苦,一盆盆茂盛的蘆薈,擺放在教室的四周,仿佛一個微型的花園,又似一個綠茵場,既美化了教室環(huán)境,又通過蘆薈鮮嫩碩厚的葉片充分吸收教室里的二氧化碳,不斷為大家營造著清新的空氣。那一盆盆郁郁蔥蔥的蘆薈還成為美術(shù)課唾手可得的寫生對象,偶有同學被蟲子叮咬、或者開水燙傷之類的,就取一小片蘆薈,以其汁液輕輕擦拭,效果極為明顯。
栽種蘆薈的過程,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不僅豐收了種植成功的喜悅,還體驗到勞動的快樂;不僅感受到蘆薈的環(huán)保價值,還能體驗到它的藥用價值。通過栽種,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蘆薈是集食用、藥用、美容、觀賞于一身的植物新星,其泌出物(主要有效成分是蘆薈素等蔥醌類物質(zhì))已廣泛應用到醫(yī)藥和日化中;蘆薈在中國民間被作為美容、護發(fā)和治療皮膚疾病的天然藥物;蘆薈的葉片中含有豐富的粘膠液體,這種液體具有防潰瘍、促進傷口愈合、刺激細胞生長和止血等作用。
栽種蘆薈的實踐活動中,學生分工協(xié)作、各負其責,不僅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了每一位同學積極參與的熱情;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學習書本知識的枯燥與疲勞,增添了實踐學習的興趣;還讓每一位學生在空閑時間有事可做,像這樣讓班上的事情件件有人管理,減少了許多無聊與紛爭,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使學風更濃厚、班風更純潔。
3 飼養(yǎng)小動物
為了提高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和覺悟,培養(yǎng)他們的愛心,塑造人與自然的和諧理念,建設人類美好的家園,筆者布置了飼養(yǎng)小動物的課外活動課題。
為了很好地完成飼養(yǎng)小動物這一課題,筆者引導同學們以養(yǎng)小金魚、小蝌蚪為宜。將學生分成八個小組,要求每組自備一個規(guī)格大小相當?shù)母?,每個缸至少養(yǎng)5尾小金魚或者5只小蝌蚪。
安排好課題、明確了要求之后,各小組及時行動,自湊零花錢,買了缸、小金魚、餌料,有的還買來小烏龜,抓來小蝌蚪,開始飼養(yǎng)。每天輪流派人換水、喂食、打理衛(wèi)生等。經(jīng)過兩個多月的飼養(yǎng),小金魚、小烏龜、小蝌蚪無一傷亡,全都活蹦亂跳的。欣賞著自己的飼養(yǎng)成果,學生都很開心愉悅。
通過飼養(yǎng)小動物,學生更加喜歡小動物、愛護小動物,其動手、動腦能力進一步提高,愛心得到增強,耐心得到培養(yǎng)。這都有利于他們今后更好地學習和生活,逐漸成長為傳播愛心與和諧的使者。
4 制泡菜
泡菜是人們?nèi)粘I钪斜夭豢缮俚囊徊糠?,它往往是人們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可謂老少兼宜,居家生活,家家都有。制泡菜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飲食文化,特別是四川泡菜歷史悠久,名揚四海。
通過生物課堂知識的學習,筆者為學生設計了“自制泡菜”的活動課題。要求學生利用乳酸菌發(fā)酵的原理,回家自制泡菜。遇到問題可以向父母長輩、親戚朋友、左鄰右舍咨詢請教。泡菜制好后,帶到學校來讓大家品嘗、評比,看誰做的泡菜味道純正、脆而不膩、清香可口,評出等級進行獎勵。
通過學生“自制泡菜”這一課外興趣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制作泡菜確實簡單易行、取材簡便、造價低廉;體會到泡菜由原材料到成熟的泡菜,運用了許多生物知識與原理,尤其是充分運用了微生物知識及原理。
利用課余時間,引導學生自制泡菜,不僅有利于學生深刻認識和理解生物知識特別是微生物的意義和作用,而且有利于他們通過自身實踐去體驗制作泡菜過程的平凡、神奇與奧秘,更有利于他們?nèi)ジ惺苤腥A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主義情懷,增強他們的民族自信與自覺。
教學有法而無定法,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知識水平與實踐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物課外興趣活動的開展,有利于釋放課堂壓力,成功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對接與融合;使學生興趣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潛力得到挖掘和開發(fā)、技巧技能得到夯實和提升,逐漸形成自覺學習、主動探究、樂于實踐、勇于攻堅克難的優(yōu)秀品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