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O
文本分析:《亡人逸事》是孫犁先生在晚年時期所寫的一篇緬懷亡妻的散文,這時距離他的妻子去世已有十二年之久,真是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而我們在品讀這篇文章時發(fā)現(xiàn)作者文筆看似枯淡無味,實則字字飽含深情,這也是孫犁老先生晚年作品的一大特點:散文重“理”而非“詩”,外枯而中膏,學生由于年齡和人生閱歷的局限性,對文中作者隱藏的深情較難深刻體會,需要教師補充知識、選取較好的切入點引導學生品讀理解作者的情感。
教學目標:
學習細節(jié)描寫展現(xiàn)人物形象的方法;
咀嚼文字感受亡妻的人物形象;
品讀作者對亡妻飽含的深情。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課前幾分鐘播放《最浪漫的事》這首歌)剛才課前給大家播放的這首歌叫《最浪漫的事》,歌中深情吟唱著“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是天下有情人最美好的愿望,而我們今天將要一起聆聽的卻是一位老人娓娓道來的傷心往事。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設置懸念,引導學生快速進入課堂狀態(tài)。)
二、知人論世
孫犁,現(xiàn)代小說家、散文家、作家,短篇小說大師,被譽為“白洋淀派”創(chuàng)始人。原名孫樹勛,后改為孫犁,河北省安平縣人。12歲在安平縣城上小學時,開始接觸五四新文學,魯迅和文學研究會對他有很大影響。他一直相信藝術為人生的主張。1937年冬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他加入抗戰(zhàn)工作,1944年赴延安,在魯迅藝術文學院學習和工作,發(fā)表了著名的《荷花淀》《蘆花蕩》等短篇小說。他的著名短篇小說《荷花淀》《風云初記》等,開啟了中國“詩化小說”的先河。
(設計意圖:由于學生之前的學習經(jīng)驗積累中沒有孫犁先生的知識,這段簡單的人物介紹,有助于學生們對作者有大致的了解。)
三、解讀文題
(ppt展示為:深秋時節(jié),片片落葉隨風飄逝,畫面的最右側逐字打出“亡人逸事”)亡人,即亡妻
逸事,世人不大知道的關于某人的事跡,多指不見于正式記載的,文中指的是妻子生前生活中的瑣碎小事。
(設計意圖: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題目是解讀文章的一把鑰匙,也是走進作者情感世界的一條秘密通道,ppt配上深秋落葉圖,幫助學生迅速走進一種悲涼的情境中。)
四、初讀感知
1.課文按照時間順序分成四部分,為每一部分取一個小標題,概括出亡妻的不同的人生階段。
天作之合——緣定 看戲相識——初識
婚后持家——持家 臨別問布——臨別
2.課文用四部分記敘了妻子的一生,從未嫁的姑娘到婚后持家再到臨終,課文沒有寫妻子驚天動地的大事,都是用了一些瑣碎的生活小事,文中有段文字,其中一個詞也可以解釋逸事,或者說和它相對應。
明確:“因此選擇一些不太使人感傷的斷片,記述如上?!?/p>
斷片,即細節(jié)描寫,是抓住生活中細微又具體的典型情節(jié),加以生動細致的描繪,寫人物時往往最直接體現(xiàn)在人物的一個動作,一個神態(tài),一句話,一個印象上,細節(jié)是真實的、外顯的、具體可感的。
(設計意圖:本篇散文不同于以往的名家名作,它沒有敘述一件完整的事情,作者擷取了亡妻生前的點點滴滴,將亡妻的一顰一笑用淡淡的文字展現(xiàn)出來,而串起這串珍珠的則是本文結尾處的這句提綱挈領的話——“因此選擇一些使人不太感傷的斷片,記述如上?!边@句話其實也是告訴了讀者文章的寫作手法——細節(jié)描寫,至此,課堂便順理成章地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
3.請同學們按照從_____中,我讀出了一個_____的亡妻形象,自己再讀文本,思考問題,四人為一小組,前后桌合作討論。
細節(jié)1:她點頭笑著說:“真不假,什么事都是天定的。假如不是下雨,我就到不了你家里來!”
賞析:雨天的相遇本來只是一種偶然,但是在亡妻的口中,在作者的筆下卻有一種神秘的色彩。這說明妻子對這段姻緣十分看重,對丈夫的依戀都體現(xiàn)在這句話里。而對于作者,半個世紀過去了,對妻子的音容笑貌仍記憶猶新,也表明他對舊式婚姻和妻子的肯定。
細節(jié)2:我看到站在板凳中間的那個姑娘,用力盯了我一眼,從板凳上跳下來,走到照棚外面,鉆進了一輛轎車。
賞析:“盯”說明妻子很想知道自己未來的丈夫是什么樣子的,而“一眼”又寫出了亡妻的靦腆, “跳”、“走”、“鉆”形象地寫出了妻子的青春活力、端莊與輕靈。
細節(jié)3:“你明天叫車來接我吧,我不能這樣跟著你走?!?/p>
賞析:這個細節(jié)說明妻子的禮教觀念很重,不肯單獨跟著丈夫走。但是作者沒有貶義,反而通過這樣一個讓人忍俊不禁的細節(jié)表現(xiàn)出妻子的質(zhì)樸、自重。
細節(jié)4:兩次“哭”
向自己娘家哭訴和與婆婆一起去摘北瓜背瓜摔倒哭泣。
賞析:妻子在家不干重活,比較嬌氣,嬌氣中透出初嫁新娘的可愛,嬌嗔。背瓜細節(jié)中的哭讓我們看到了妻子由于缺乏經(jīng)驗在婆婆面前摔倒的委屈、難堪心理。
細節(jié)5:
◇我從外面回來,看到她兩個大拇指,都因為推機杼,頂?shù)米兞诵?,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p>
◇妻子帶著孩子下場下地,走很遠的路去集市賣線賣布。
◇每逢孩子發(fā)燒,她總是整夜抱著,來回在炕上走。
賞析:妻子從一個嬌嗔的嬌慣的姑娘,成長為一個為家庭無私奉獻、吃苦耐勞、勤勞堅強的賢妻良母。
細節(jié)6:她閉上眼睛,久病的臉上,展現(xiàn)了一絲幸福的笑容。
文章以“一絲幸福的笑容”做結尾,使讀者看到了一個辛勤一生,溫柔善良而又知足的中國女性形象。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生們的潛能被充分地挖掘出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放手讓學生展示,才能激活學生們的頭腦,語文本是一門創(chuàng)造性的學科,教師只有不過分地干預、灌輸,學生才能成長得更快速。)
通過上面的細節(jié)分析,請你概括一下,作者的亡妻是一個怎樣的人?
亡妻是一位嬌嗔靦腆、端莊質(zhì)樸、吃苦耐勞、 勤勞慈愛、淳樸善良,具有中國傳統(tǒng)美德的賢妻良母。
教師總結:孫犁的妻子沒有文化,她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nóng)村婦女,卻一直用自己的善良、勤勞、堅韌、寬容承擔起家中的所有重擔,默默無聞地支持包容丈夫,她就像孫犁案頭供奉的一盆樸實無華的貞石,雖然不名貴奇特,卻悅目可人;就像孫犁最喜歡的一顆清靜淡雅的白菜花,雖無冽郁的香氣,卻耀眼光明,傳統(tǒng)女性的美在她身上得以充分的體現(xiàn)。
五、細讀品情
“就是這樣的文字,我也寫不下去了?!卑俗髡邔ν銎拊鯓拥那楦??
(ppt展示幾位大家對孫犁老先生的文章評價)
但凡識得幾個字的人,看孫犁的文章簡直沒有什么難的,仿佛玄機全無。倘若自己一試,卻滿不是那個味。沒有經(jīng)過訓練的人,是不會讀懂孫犁的。——蘇北
孫犁作品不煽情、不造勢、不媚俗,看似很淡,而實際很深。——馮驥才
教師趁勢引導發(fā)問:文章看似平淡,但其中的深味,你品讀出來了嗎?
材料鏈接補充(PPT展示)
材料一:抗日戰(zhàn)爭改變了孫犁的人生道路。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孫犁離開家鄉(xiāng)投筆從戎。1956年初夏,孫犁不幸病倒,此后是“十年荒于疾病,十年廢于遭逢”,近20年的時間不能正常工作,也極少寫作?!拔母铩焙平倨陂g,他受到殘酷迫害,謫居陋室。他幾次想到自殺,用孫犁女兒的話講“是母親的勸說、激勵幫助父親活了下來”。
材料二:“自我病后,她伴我至公園,至古董店、書店,順我之素好,期有助我病速愈。當我療養(yǎng)期間,她只身數(shù)度往返于小湯山、青島?!藘韵低稣甙槲遥诤推铰饭排f門市部購得。我于她有慚德。嗚呼!死別已五載,偶有夢中之會,無只字悼亡之言,情思兩竭,亡者當諒我乎!” ——《書衣文錄》
總結:感激之情、愧疚之情、珍愛之情,五味陳雜,是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深深的懷念啊。
六、板書設計(略)
七、教學反思
晚年時期的孫犁如菊淡雅,其文亦是如此,所謂大味必淡,整篇散文沒有濃烈滾燙的字眼,沒有鏗鏘有力的情感告白,這和孫犁先生早期的作品以及當今文壇上林林總總的散文相比,多了一分獨特的韻味和情調(diào),這和作者所倡導的散文創(chuàng)造理念——散文創(chuàng)作不在于“詩”而在于“理”,散文要以理取勝相吻合,文章打動人的地方也恰恰在于它的真——情真、人真,文中用點點滴滴的細節(jié)展現(xiàn)了一位具有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賢妻良母形象,這位偉大的女性形象,學生較易把握,而由于時代的變遷,學生對作者所深含的情感卻不容易理解,這里教者要充分補充相關知識,如孫犁的散文創(chuàng)作理念、孫犁的人生事跡的相關補充、上世紀普通夫婦之間的情感表達等等,只有通過不斷豐厚文章,挖掘散文字里行間看似平常無奇實則情意滿滿的詞語,才能走進文本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