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文
俗話說“花香蝶自來,題好一半文”,題目如同作文的“眼睛”,透過一個精妙的題目,我們可以首先觀察作文中的“神韻”之所在。而作文題目的平淡,則會給人帶來負效應,甚至讓人一開始就感到本文索然無味,無意再讀下去。尤其是在測試中,閱卷教師常常沒有那么多的時間、精力來仔細閱讀每一篇習作,此時第一印象對于作文的評分就至關重要了,所以一個引人注目的題目對于一篇好的作文來說,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如何才能巧妙擬題,打造這“畫龍點睛”之筆呢?我們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擬題時突出描寫對象
在結合作文要求擬題時,我們可以有意識地突出描寫對象,根據所描寫的景物、事物和人物等對象來擬題,這樣的題目常常讓人感到簡明扼要,有開門見山之感。例如,在我們學過的課文中,便有很多篇目是采取的這種命題方式,如《老人與海鷗》《難忘的潑水節(jié)》《詹天佑》《頤和園》等。另外,為突顯描寫對象的特點和個性,我們還可以在題目前面增加一些修飾性的詞匯,如《我們班的“活雷鋒”》,《我的“書蟲”爸爸》《善解人意的小狗》等。這樣既點明了描寫的對象,也點明了描寫對象的特點。
二、擬題時突出描述事件
這是一種簡單而易于掌握的擬題方式。它直接以人物經歷的主要事件或敘述的重點事件來進行命題。例如我們學過的課文中,《慈母情深》《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兩個鐵球同時著地》都是這樣的題目。在學生的習作中也常會不自覺地采取這樣的擬題方式,如《第一次洗衣服》《今天我當家》《公園一天游》等。
三、擬題時巧用修辭手法
巧用修辭手法的擬題方式旨在提高題目的生動形象性,讓題目富于美感,同時以更鮮明和準確的方式來傳達作文的主題。修辭手法是多種多樣的,但對于小學作文來說,比喻和擬人是最常用的兩種修辭方式。所謂比喻擬題,即把將要描述的對象或將要闡述的觀點、看法等以比喻的手法進行表達,通常必須是對某個哲理的揭示。它需要我們充分調動自己的思維,廣泛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并盡可能地貼近生活,語言做到形象而“接地氣”。在我們學過的課文中,不乏采取這種擬題手法的。如《植物媽媽有辦法》、《手術臺就是陣地》等。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也要有意識地啟發(fā)學生對作文題目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可引導他們進行突出描述事件的命題。比如將“敬老愛老”題材的作文命名為《為老人的生活再增添一縷陽光》。在這里,“陽光”比喻了對老人那濃濃的,充滿溫情的關懷,簡潔含蓄。同時讀者一看到這樣別具一格的題目,立即就對作文產生了興趣,迫不及待地讀下去。而傳統(tǒng)的題目如“記一次對老人的關愛活動”等,就容易讓讀者感到老套,缺乏新意,對讀者缺乏吸引力。
四、擬題時善于引用經典
這種擬題方式是適當引用別人說過的話作為文章題目,這是一種“另辟蹊徑”的命題方式。教學時,我們要幫助學生弄清楚可以從哪些方面引用。例如引用一些名言警句、詩詞佳句、影視臺詞等,它若運用得當可以為作文成功地“增色”。比如在描寫秋游活動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引用毛澤東詩詞中的名句《萬水千山只等閑》等;在描寫通過努力獲得成功的題材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引用名言《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等;在描寫環(huán)保方面的題材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采用《我想有個家--一只小鳥的心聲》等。
此外,在運用這種命題策略時,我們還可以有意識地采用以下幽默風趣的語言,來增強作文題目的詼諧感。例如在描寫全班在拔河大賽中齊心協(xié)力的戰(zhàn)勝了體力更強的班級時,可采用《眾人劃槳開大船》這樣的題目。這樣的題目恰如其分地引用了相關的語句,使作文題目具有幽默風趣的效果。
五、擬題時巧用相關符號
一般情況下,作文題目是純文字的組合,但是,假如我們能巧用文字與標點符號或數(shù)字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命題,則可以把符號的作用放大化,更給人留下想象及思維的空間。例如關于“孝敬父母”方面的題材,寫一寫一家人*月*日給母親過生日時的情景,就可以采用《*月*日——一個特別的日子》,這樣的命題,通過一個時間、符號、文字組合的方式,這樣的題目,讓人不禁猜想,這個日子特別在哪里?當然,數(shù)字符號引入作文題目的感覺又是另一篇風味,如《1+1=?》。
作文擬題的方法當然不止以上五種,還有很多。我們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握好文章的內容活學活用,只有這樣才能擬出匠心獨運的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