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潔
摘 要:筆者先介紹了嘗試構建大學英語口語教材的背景,接著談及大學英語口語的教學目標,隨后以教學目標為導向,試圖以意義相對具有連貫性的主題為線索,串連起教材中各個教學單元。同時設想選用經(jīng)典內(nèi)容和時事內(nèi)容為教學文本,配以實用性口語練習和延展活動,以此搭建既能讓學生具備多元文化視野,又能讓學生進行貼近生活的、有內(nèi)容有意義的語言輸出的教材框架。
關鍵詞:大學口語教材 主題連貫 多元文化 語言輸出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5-0013-02
1 背景介紹
目前非英語專業(yè)大學英語口語教材有些是合并在綜合教材中體現(xiàn),有些是單獨存在,大多是這樣的框架結構:一本教材含有若干單元,每個單元圍繞一個主題展開,如體育、網(wǎng)絡等。每個單元先展示幾張圖片,配以幾行介紹或幾個提問讓學生作為口語輸出的熱身,接著提供閱讀文本、詞匯庫、句式等,配以對話等操練,最后是調(diào)查報告等延展性活動。這樣的教材有些共性問題,即每個單元之間相對獨立,缺乏內(nèi)在的連貫性,單元順序即使打亂也影響不大。教材提供的范文文本有些并不能迎合學生的趣味或跟上時代潮流。教材提供的詞匯句式訓練有些并不能十分有效地有助于學生用于真實場景的日常表達。延展性活動大都被設計成用于學生課后自學,但是作為自學材料,卻缺乏詳盡的指導和步驟要求,可能會降低預期的自學效果。
現(xiàn)今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越發(fā)趨于實際的交流和表達,并且是在多元文化的基礎上,以國際化視野看問題。所以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在文本上需要彰顯文化的多樣性,在練習設計上需要凸顯貼近生活的、有內(nèi)容有意義的語言輸出。
2 口語教材框架
主題的連貫性:口語教材各個單元由相對固定的人物角色貫穿始終,單元話題源自生活,比如入學住宿、課堂學習和課外自學、業(yè)余活動和人際溝通、畢業(yè)離校和未來規(guī)劃等。每個單元結尾部分為下一個單元設下鋪墊,這樣單元主題在銜接性方面就顯得比較連貫有條理,整個教材布局就是一個有機連貫的整體。在每個單元體例設置時,不僅需要提供口語樣例和練習,還需要提供閱讀文本、語言結構提示和寫作樣例,因為口語不能脫離閱讀、聽力和寫作而變成孤立的機械式無意義訓練。當學生通過閱讀和聽力掌握了一定背景知識后,再進行口語和聽力共時性練習,即同時接受語言輸入和輸出的仿真實訓,最后通過書寫鞏固并提高語言精準性運用。
舉例如下:大學口語教材分為八個單元,以同一大學四個學生為主要人物,以人物行動為主要線索,各單元主題依次分別是入學適應、校園環(huán)境、專業(yè)學習、院系活動、人際溝通、業(yè)余生活、社會實踐和畢業(yè)規(guī)劃。每個單元按照如下體例編排:第一部分是短文提供背景介紹,文末標注需要學生掌握的語言結構提示,短文有示范朗讀錄音。第二部分是日常寬泛性對話示范和對話練習。對話示范有錄音,對話練習難度呈階梯式遞增。第一個對話練習給出交流話題、參考詞匯及句式,指導學生先通過仿寫等辦法補全句子,領會句義后再口語輸出交流。這樣的啟發(fā)式練習算是一種口語熱身,可以避免學生遇見話題茫然無措或者跑題千里,也避免學生陷入因為擔心詞匯有限、詞不達意或者顧忌語法出錯而不敢開口的窘境。第二個對話練習僅給出交流話題,鼓勵學生自行完成對話,真實地交際。這樣的發(fā)散性練習可以擴大學生的思維廣度,而不是受限于教材的視野。第二部分對話后也要標注需要學生掌握的語言結構提示。第三部分是探究性交際示范和練習。首先是跟單元主題相關的個人陳述示范如講座或演講節(jié)選,提供錄音且有語言結構提示。接著是圍繞同一主題的多人深層次討論性會話,探討研究某一問題,提供會話錄音且有語言結構提示。然后是個人陳述練習和多人會話練習,提供話題、參考詞匯和句式。第四部分是單元鞏固和下文鋪墊。單元鞏固要求學生為第一部分的背景短文寫概要,為第二部分日常寬泛性對話錄音,為第三部分個人陳述寫下完整文章,以及以同義轉述的方式記錄多人會話中各人的主要觀點。下文鋪墊指為下一單元設置懸念,布置思考題等。
文化的多樣性:從英語語言本身的發(fā)展歷史看,英語詞匯吸收了世界很多地區(qū)的語言。隨著英語在全球的傳播和使用,人們也越來越多的看到用英語描述的非英語國家和地區(qū)的風貌和事件,比如我國的歷史故事、民俗風情、文化遺產(chǎn)等都有英語的表述。所以從教材選材來看,文本的選擇既可以是描述英語國家的情況,也可以是反映非英語國家的內(nèi)容。這樣體現(xiàn)文化多樣性的教材有利于增大學習者的文化寬容度,并且擴大學習者的國際化視野。
以上文例子中設想的八個單元為例,在每個單元的各個部分,可以適當編排反映多元文化的文本內(nèi)容。在第二單元校園環(huán)境的第一部分背景介紹中,既可以介紹發(fā)達國家的大學設施和地理風貌,也可以談及發(fā)展中國家的大學環(huán)境。在第四單元院系活動的第二部分日常寬泛性對話示范中,可以安排我國某些大學間舉行的端午劃龍舟比賽的相關對話。在第七單元社會實踐的第三部分探究性交際示范中,可以選取我國社會學家關于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講座片段作為個人陳述的樣本,再選取多方媒體就老齡化問題訪談專家的片段作為多人深層次討論的樣本。這樣的多文化編排教材,不僅讓學生通過英文了解其他國家和地區(qū),更讓學生知道自己國家的方方面面如何用英文表達,從而讓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人更了解中國,在多文化的交融中產(chǎn)生共鳴,愛國愛和平。
經(jīng)典和時尚的兼容性:教材的文本選材可從經(jīng)典和時尚兩方面著手,既保持經(jīng)典文本的穩(wěn)定性和延續(xù)性,又保證時尚文本的鮮活感和時代感。經(jīng)典文本通常是原汁原味的地道英文,可以是英語母語國家作者的名著節(jié)選、名家觀點或文化典故。經(jīng)典文本不會被時代淘汰,其遣詞造句是學習的樣板,因此可以以相對穩(wěn)定的形式體現(xiàn)在教科書上,但選材內(nèi)容不宜離日常生活太遠或太艱深難懂。時尚文本可以以活頁教材的形式體現(xiàn),因為教科書的出版需要時間,出版的內(nèi)容通常比當下發(fā)生的時事滯后。所以教材使用活頁形式可以有一定靈活性,有些時事熱點可以馬上帶入課堂,比如諾貝爾獎、奧斯卡等國際獎項的頒發(fā),又如重大體育賽事的進行,國內(nèi)國際熱點問題,這樣能較容易聯(lián)系實際,把發(fā)生在時下的事情和學生探討,更能捕獲學生的注意力。如果這些時尚文本材料所表現(xiàn)的問題都可以在經(jīng)典文本材料中找到本質性對照點,那么時尚文本和經(jīng)典文本就像表象和本質那樣,相互聯(lián)系,缺一不可。
依然以上文例子中設想的八個單元教材為例,在第三單元專業(yè)學習的第三部分個人陳述示范中,可以選取培根的《論讀書》片段作為演講文本,讓這樣的經(jīng)典作品持續(xù)不斷地啟發(fā)代代學生。在第五單元人際溝通的第二部分對話示范中,可以選取當代美劇英劇等朋友間的日常對話,讓最流行最地道的口語為當代學生所熟悉。
語言輸出的真實性:口語教材不僅樣例文本需要貼近生活切實可信,其配套設置的口語輸出練習也應具有真實性,即不是僅僅為了操練而按照語法規(guī)則生造的缺乏生活感的句子。在形式上,口語輸出可以仿照生活場景,有個人陳述,有兩人對話,還有多人會話等。內(nèi)容上也可以由淺入深,有較為初淺的問姓名問天氣問興趣愛好等話題,也有涉及體育贊助,資源開發(fā),人口老齡等需要較為深入探究的話題。此外,真實場景的口語會出現(xiàn)短時停頓、思考、遲疑、猶豫等情況,但一般不會出現(xiàn)長時間沉默的情況,因此教材中也需要體現(xiàn)這類不太連貫的口語表達。
3 結語
通過上述口語教材框架的構建設想,使口語教材主題連貫,呈現(xiàn)文化多樣性,兼具時尚和經(jīng)典,實現(xiàn)口語輸出的真實性,即學習者能用英語較為流利和準確地描述實際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希望這樣的口語教材更貼近實際,能更有效地幫助學習者提高口語水平,拓展視野,啟發(fā)思維。
參考文獻:
[1] 張靜.大學英語口語教材編寫技巧研究[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6.
[2]張時英.大學英語口語課的話題選擇和設計[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4.
[3]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雅思研究院.雅思口語[J].浙江教育出版社,2016.02.
[4] 王德軍,呂蕓芳.用英語說中國——文化[J].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