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芳+江小容
摘 要:初中字詞教學在具體的實際教學中如何真正有效落實,本文認為初中語文教師應該有一種教好字詞的責任意識,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指導學生隨文學字詞、用字詞,同時傳授給學生一定的學習策略。如此達到字詞教學的高效高質。
關鍵詞:字詞教學 隨文 落實
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關于語文知識教學建議:“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文知識,但不能脫離語文運用的實際去進行系統(tǒng)的講授和操練,更不應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概念、定義?!遍喿x教學中認字識詞是基本的知識教學內容,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的做法是學生自行預習,課堂上讀讀、解釋解釋就可以了。雖然沒有讓學生去死記硬背字詞之義,可識詞與文本內容互不相干,可這違背了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性的特點。余映潮老師:高效的閱讀教學必須首先關注語言學用。語文課堂是積累字詞及運用字詞的過程,更是利用文本來積累字詞及運用字詞的過程。
一、更正理念,樹立起字詞教學的責任意識
一直來,大多數初中語文教師認為字詞積累是費時低效的事,不想過多利用課堂教學進行落實,而且在考試評價中字詞部分的分值低、題型舊,以致對字詞教學忽略到音讀不準、形似字混淆、字義模糊的地步,有這種情狀的語文教師比比皆是,學生的狀況就更不要說了。
漢字是我們漢民族所特有的語言符號,它承載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是最重要的輔助性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漢字教學是個體掌握書面語言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進行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初中階段的識字教學任務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有相當比重,它關系著整個中學基礎教育質量的提高。
二、激發(fā)興趣,運用科學有效的字詞教學方法
(一)運用字理進行識字辨義
字理識字就是依據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運用漢字形、音、義的關系進行識字教學的方法,也就是說通過對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等造字法的分析,運用直觀、聯想等手段識記字形,以達到識字的目的。
如:肖國芝老師在執(zhí)教魯迅先生的《阿長與〈山海經〉》一課時發(fā)現學生將“灸瘡疤”的“灸”字讀成“zhì”,與“炙”混為一談,這時,肖老師是這樣教學的:
教師板書“灸”和“炙”兩個字。
然后引導道:這個字讀“ji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針灸”的“灸”,這是中醫(yī)的一種治療方法,用燃燒的艾絨熏烤一定的穴位。點燃艾絨有火,“久”表示這個字的讀音,這樣的字是形聲字。
這個字才是“zhì”,“炙”“肉在火上烤”,即為烤熟的肉,這個字的上半部分是“月”在古代表示肉,下邊是火,上邊有肉,由這個字的字型我們可以推斷出字的意義是火烤肉,這樣的字是會意字。
筆者在引導學生認識“?!边@個字時,是這樣解釋的:“家”把上面的點移到下面來,也就說明人死后在土里安家。上面叫“家”,下面叫“?!保磯災?;
另外解釋“家、安、寧”為房子里有“豕”有一定物質儲備才能形成“家”,但僅有物質是不夠的,還要有女子在家操持,添上丁才能真正讓一個家穩(wěn)定下來。
學生一聽恍然大悟,大大增強了識字的趣味性和積極性,同時啟發(fā)學生展開想象和聯想,,變機械記憶為有意注意和無意識記相結合,幫助學生有效地預防錯別字的產生和減少錯別字。實際教學中小學語文老師通常能運用字理教學法來教識字。而初中語文老師認為初中生已有一定的字詞積累,學生會根據形旁或聲旁來辨識字詞,就很少有結合字理在語文課堂上去辨析字義字理。除了查字典、上網查資料、鼓勵學生做小老師自行了解等等方法外,還可以向同行請教,同時我們得自己去思考分析,而不是一味得依賴外界的幫忙,語文教師對于字理是十分熟識了,自己能否運用字理去辨析字義字理就得多加實踐,如此才能真正有底氣隨時指導學生。先引導學生從字形入手正確理解,“鶩”是“鳥”旁,意指“野鴨”,所以“趨之若鶩”指“象鴨子一樣成群跑過去。比喻很多人爭著趕去?!倍膀\”是馬旁,馬有奔跑之動態(tài),在這里引申為“追求”,所以“好高騖遠”用比喻不切實際地追求過高過遠的目標。
(二)采用屬對或字謎的形式記字辨形
在我國古代傳統(tǒng)教學為了激發(fā)孩子學習字詞的積極性主要采用這兩種形式進行教學,對對子原本屬古代私塾先生訓練蒙童作文時采用的一種方法,稱為屬對。如我們熟識的“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等,如此對學生進行了近義詞、同義詞的訓練,同時利用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特點,將謎語與學生的識記生字聯系起來。并將多音字辨析,形似字辨析,詞語感情色彩辨析,成語使用辨析等穿插其中,自然讓學生可以事半功倍地進行字詞學習。
(三)繼承朗讀的傳統(tǒng)方式曉詞明意
文言文教學,我們一般的做法是在ppt上將主要的生字或難譯之字詞的意思標示出來,讓學生去猜譯,然后出示正確的意思,學生去做筆記,一個字義一個字義去記,接著一句一句去綴譯,生怕漏掉一個字義或一個詞意,眉毛胡子一把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因繁雜而感覺無力接收,因忙著摘記而無時記憶,如此看似落實了字詞教學,可實際上費時又效率低下,沒有利用第一印象效應讓學生在第一次接觸一個文言字詞時直接掌握。
如果讓學生在讀中掌握文言字詞的意思,而不是忙著摘記引導學生讀中領會,讀中記憶,讀中聯想,是不是會得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如余映潮老師在執(zhí)教《誡子書》時首先讓學生大聲讀文本下面的注釋,并將重要的注釋展示在PPT里,讓學生大聲讀出來。這給了我極大的警醒,讀文,讀字詞,讀文下注釋,這不是最傳統(tǒng)最易行的字詞教學方式嗎?可平時在進行文言文教學時卻全然忽略了。
三、巧用文本,訓練學生實際運用字詞
如讓學生挑出自己不認識的、難理解的或值得一提的字詞寫在黑板上,在學習《蟬》這篇文章時,聒噪、寬恕等等出現在黑板上,學生們也跟著學習了新字詞,由聒噪、寬恕兩個詞讓學生明確了作者的情感及文章的寫法,如此把字詞教學與文本內容、主旨結合起來,學生也從中明白文本中關鍵字詞的作用。
對于敘述類的篇章可以直接在認識字詞的基礎上,將所有的生字詞連綴成一段話,即把文本內容概括出來。如此既熟悉了文本內容,又訓練了概括能力。如《偉大的悲劇》課后字詞中18個成語有七八個成語是沒有接觸過的,如何有效地讓學生明確意思,還是依托文本的故事,將這些成語與新詞運用到故事的過程中領會詞語的真正意思。
對于有些篇目的字詞也可直接進行編故事。如筆者教學《信客》時,引導學生們先讀課后字詞,在瀏覽文本,了解課文故事之后進行新字詞的運用。如一個學生創(chuàng)設類似情境,將本課的字詞融入進去。
他們一家總是窮愁潦倒。
鄉(xiāng)親們都來接濟他們一家,但這并不是長久之計,一家人都很焦灼,正感嘆唏噓的時候,村上來了一位文縐縐的識文斷字的先生,他給人們繪聲繪色地講述著都市里的好處。
那家的兒子就去了上海謀生了,他長途跋涉,風塵苦旅的,幾經輾轉,抵達了上海,他一直呆鄉(xiāng)間,又怎么知道城市里的升沉榮辱和伎倆。何況大城市里總歸是人才濟濟,一份簡單的職業(yè),對于他來說可稱得上稀罕事務了,他羨慕、他嫉妒但終究是無可奈何,還好終于找到了一份搬磚做苦力的活。累了,休息會,老板就大聲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順眼、連聲諾諾,可老板工克扣工資時,他無法容忍了,與老板起了沖突,動起了手,不曾想一失手丟了性命。
聽聞了消息的母親猝然昏厥,父親滿臉戚容,鄰里也紛紛前來吊唁,送來慰問品。唉,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
整個家陷入了更加悲慘的境地。
字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運用。如上在設計字詞教學時,注重字詞學用,即學用課文中的字詞,達到既獲得閱讀課文的體驗、又進行語言表達基本功訓練的目的。
四、引導方法,傳授學習策略
根據學生特點進行有針對性傳授學習策略,字詞學習一般是通過學生的反復讀寫練習熟知字詞后再去運用,當然有些學生善于聯想、想象,對于讀讀寫寫的學習方式比較抗拒,如此就讓學生去設想語境運用字詞會更好些。
試著和學生一起出出題目,師生間、生生間互相考查對方字詞的掌握程度。
指導學生自我提問,自已向自己提問題,即指對已學東西進行一次復習考查。如在實際的語文字詞教學中,我們往往習慣于由詞語到意義的教學,給一個詞語找同義詞,近義詞,或反義詞,是在解釋這個詞語的意思或理解詞語的意義,這容易些;可反過來,差不多的語境與語義讓學生找到準確的詞語去概括就較難。比方說一個賣茶葉蛋的老婦人即使賣不出去茶葉蛋,也不接收他人的施舍憐憫。用什么詞語去概括?如此指導學生進行逆向思維訓練檢查自己所學,更能提升學習質量和效率。
上述幾點從意識理念、從教法、從學法幾個方面粗淺地說到字詞教學的一些經驗和體會。望與同仁共切磋。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劉珍.淺談初中閱讀教學中的字詞教學[J].西藏教育2014.3
[3]譚青.初中生漢字誤寫探討[D].湖南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