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雨桐++楊錫
【摘 要】本文針對戲劇中的語言“留白”展開討論,同時對《雷雨》《陽光燦爛的日子》以及《暗戀桃花源》中的語言片段進行介紹,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guān)鍵詞】留白;戲劇語言;語言美
中圖分類號:J8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8-0027-01
一、戲劇語言中的“留白”概述
“留白”,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在作品中留下一段空白?!傲舭住边@種表現(xiàn)形式在我國的傳統(tǒng)書畫藝術(shù)中應用較多。出現(xiàn)在戲劇作品中的“留白”,雖然從表面上看是作者的不經(jīng)意而為之,但事實上卻能夠起到別出心裁的藝術(shù)效果。如果作者能夠合理運用“留白”,那么不僅能夠讓戲劇作品變得更加扣人心弦,還能夠引發(fā)觀眾的情感共鳴,讓他們的思想隨著戲劇情節(jié)的跌宕起伏而發(fā)生變化。
二、戲劇作品中的語言“留白”
(一)《雷雨》中的“留白”。《雷雨》是我國著名劇作家曹禺先生所創(chuàng)作的一部經(jīng)典戲劇作品,它描述的是20世紀30年代魯家和周家之間的恩怨情仇。周家大家長周樸園是一個自私自利且冷酷無情的人,三十年前的除夕之夜,周樸園為了將名門閨秀娶回家,硬是把為自己生了兩個兒子的女傭侍萍趕了出去,侍萍選擇了投湖自盡,當她被好心人救起后,決定為了兒子活下去,并嫁給了周家傭人魯貴。三十年后,周樸園與侍萍再次相遇在周公館,故事就此展開。
對話片段如下:
周樸園:梅家的一個年輕小姐,很賢惠,也很規(guī)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來,后來——你知道么?
魯侍萍:不敢說。
周樸園:哦。
魯侍萍:我倒認識一個年輕的姑娘,姓梅的。
周樸園:哦?你說說看。
魯侍萍: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賢惠,并且聽說是不大規(guī)矩的。
周樸園:也許,也許你弄錯了,不過你不妨說說看。
魯侍萍:這個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個,她手里抱著一個剛生下三天的男孩。聽人說她生前是不規(guī)矩的。
周樸園(苦痛):哦!
……
在這段對話中一連用到了三個語氣詞“哦”,這不僅展示出周樸園在躋身上流社會后所練就的沉著個性,同時還表現(xiàn)出周樸園的老謀深算與不動聲色。但作者在這里巧妙的運用了三個標點符號“——”“?”“!”,從而揭開了周樸園的偽善面具。作者雖然沒有細致地描寫周樸園在這段對話中的心理感受與情感變化,但是卻讓演員可以一針見血地把握人物的真實形象,從而充分調(diào)動起觀眾的情緒,達到了“留白”的作用。
(二)《陽光燦爛的日子》中的“留白”。劇中,一個雨夜,馬小軍在米蘭家樓下大聲叫喊著她的名字,當米蘭下樓后,馬小軍終于鼓足勇氣向她說:“我喜歡你!”可是不巧的是,他的這句話被一聲驚雷所掩蓋,米蘭并沒有聽到。她隨即走近馬小軍,問他:“你說什么?”馬小軍頓時像泄了氣的皮球,扭頭要走,并嘀咕著說:“我車掉溝里了。”這個羞澀的表白場景將人們的記憶拉回到少年時代,也想起了自己的初戀是那么的純真且美好,仿佛連煩惱與錯誤都變得異??少F。在短暫的停留后,米蘭將馬小軍拽下車,二人在雨中緊緊相擁。此種巧妙的“留白”設(shè)置,不僅可以喚起觀眾的同感,而且還非常符合觀眾的審美期待。
(三)《暗戀桃花源》中的“留白”。在《暗戀桃花源》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袁老板:上游有大魚呀,你怎么不去呀?
老陶:袁老板,你說這話不就太那個什么了嗎?
袁老板:我這話太哪個什么了?
……
春花:你看看你這個人,讓你去那個什么,你偏偏坐這說那個什么,說了半天你說了哪個什么了?
老陶:怎么我說那個什么還不夠那個什么的嗎?
春花:怎么可能夠那個什么呢?
袁老板:你說了半天這個這個,那個那個,你到底說了什么跟什么嘛!你干脆直接說出來!
老陶:可是這話要是直接說出來不就太那個什么了嘛!
春花:你要是不說出來,不就更那個什么了嗎?
這段對話反復用到“這個”“那個”“哪個”等虛詞,這在戲劇作品中是非常少見的。首先,這種頻繁的應用代詞可以拉近場景人物之間的關(guān)系,讓觀眾不受情節(jié)發(fā)展的影響;其次,觀眾能夠自主地去思考這些代詞的真實意義,從而對戲劇情節(jié)產(chǎn)生更多的猜測與期待;最后,觀眾明知道這三個人的尷尬對話是為了避免碰觸到袁老板和春花之間的曖昧關(guān)系,但仍然要“揣著明白裝糊涂”,不由得平添了幾分幽默感與俏皮感。
參考文獻:
[1]歐陽金東.解讀暗戀桃花源的結(jié)構(gòu)特色和象征意義[J].藝苑,2014,(7):105.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蔡雨桐(1986-),女,漢族,吉林省長春市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表演;
第二作者:楊 錫(1984-),男,漢族,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播音與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