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炆樺
【摘要】德育是小學教育工作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德育是品行的教導,是無聲的熏染。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在學生求學生涯中是重中之重,其發(fā)揮著主導和奠定基礎的作用。小學班主任更應該把學生的德育教育滲透到教學中的各個細節(jié)中來。本文根據筆者小學語文班主任的工作實際,淺談幾點德育滲透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 語文 德育 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4-0062-02
“教育”分為“教”和“育”,“教”是需要教師教授、傳授知識,“育”是需要教師培育、養(yǎng)育品德?!敖獭焙汀坝毕噍o相成,共同進行。在小學教學大綱中,不但要求學生對學科知識的了解和掌握,更需要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品行、德行。才能夠在將來的發(fā)展中做出正確的選擇和發(fā)揮更多的積極作用?!暗掠苯逃騺硎俏覈逃w系中的重要教育。我國是禮儀之邦、文明之邦,優(yōu)良品德是我國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在小學語文班主任教學中,德育教育更是班主任的工作重心。本文對德育教育滲透進行淺要分析。 一、深入鉆研,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語文是小學教學中的基礎,任何學科的學習都離不開語言與文字的表達,德育教育更是需要語文教學的文字傳達與語言表述。教師只有充分理解教材中的內容,明白教材設計的含義和目的,才能夠更多的挖掘出教學內容和囊括含義。
(一)字、詞中的德育因素
字、詞是語文教學的基礎。加大通過字、詞的德育教學是班主任德育滲透的必經之路。有些字、詞本身就有明顯的德育意義。比如“孝”、“謙”、“仁”,“孝”就是孝順、孝敬,對父母、師長孝順、孝敬是德行的基礎,為人的根源;“謙”就是謙虛、謙遜,虛心謙和,不張揚、不自滿?!叭省本褪侨蚀?、仁義,心中有愛,互助慈善。這些字都有很明顯的德育含義。但是很多漢字本身的含義與德行并不相關,這就需要教師的側重于引導。比如“的”這個字,本身沒有任何含義,只是一個助詞。教師可以通過字的組成,“白”與“勺”,組在一起都不占那么大空間了。這就需要人與人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友讓。比如同桌之間的友讓,就能夠和平相處。
(二)課文含義中的德育因素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課文都涉及德育的教育,比如隨便抽出一篇《我不能失信》的課文,就是講的宋慶齡很小的時候一個故事,倡導一個人要講誠信,說道就要做到。雖然宋慶齡非常想去大伯家,但是由于想到和好朋友約好,就堅決要履行約定。有些課文就沒有明顯的德育內容,這時,同樣需要教師的挖掘和引導。
(三)課文背景的德育因素
由于考慮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和閱讀能力,小學語文課文的內容一般設置的比較短。因此,故事情節(jié)都比較簡單,或者是故事的一個片段。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以延伸和擴展,讓學生理解課文背后的引深含義。比如《虎門銷煙》這篇課文,從課文表面上看,只是描述了林則徐虎門銷煙的過程和百姓、外國人的反應。但是教師會從課文背景中介紹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原因,外國人為了獲取自身的利益,利用清朝守舊落后、統(tǒng)治頹廢等狀況,不惜犧牲中國人的身體健康,向中國人大量出售鴉片,造成我國國民成為“東亞病夫”。從而激起學生的憤恨之情和愛國之心。只有國強才能不受欺負,從而引深當代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創(chuàng)設情境中的德育教育
新課改的要求中,對于教材內容的情境教學有所要求,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的教學模式,滲透德育教育。比如在學習《稱贊》這篇課文時,教師在講完課文內容以后,可以讓學生互相嘗試一下稱贊,讓同學們在課堂中思考一個同位值得稱贊的地方,哪怕是很小的細節(jié),比如你的字寫的很工整,你的課本拜訪的很整齊,讓學生把對同位的稱贊寫出了。在實際情境中,學生能夠思考出很多讓老師意想不到的稱贊,比如“我特別羨慕你有一個年輕的媽媽”,“我覺得你的體育運動很厲害”……學生的稱贊讓老師想象不到,也增加的同學之間的友誼。
(五)注重教師行為,把德育教育于“無形”
教師向來有“為人師表”、“以身作則”的形象要求,教師的行為影響學生的行為。在小學班主任教學中,除了把教材內容充分發(fā)揮和利用起來,在日常的教師行為、教學細節(jié)中,班主任也應該積極為學生樹立好榜樣。比如扔掉的垃圾,一定要放入垃圾桶內,如果沒有扔進去,一定要撿起來再扔一次。這些細節(jié)學生都會看著眼里,對他們產生影響。
總之,作為小學語文班主任,德育工作是必須的也是更具便利條件開展的工作。班主任要充分運用語文教學知識和自身行為作風,從各個方面引導學生、教育學生、影響學生。讓小學生在品德、行為上有良好的德行基礎,為將來成長為一名合格、高尚的人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翁金秀.學周刊.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