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智+張靜
[摘要] 目的 比較分析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與傳統(tǒng)根治術的臨床效果。方法 方便選擇2011年3月—2015年11月在該院接受直腸癌手術治療的52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手術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6例,觀察組患者采用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tǒng)根治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 觀察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水平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術后GQOLI評分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85%(1/26),對照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0.77%(8/26),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遠期生存率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直腸癌患者予以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手術臨床指標,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臨床效果顯著,值得推廣運用。
[關鍵詞] 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傳統(tǒng)根治術;直腸癌
[中圖分類號] R735.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3(b)-007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operation for laparoscopic colorectal cancer and traditional radical mastectomy. Methods 52 cases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rectal carcinoma oper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1 to Nov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26 cases in each according to different operation method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operation for laparoscopic colorectal cancer,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radical mastectomy, and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Various operative index level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GQOLI score after operation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3.85%(1/26) vs 30.77%(8/26)],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and the difference in the long-term survival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The operation for laparoscopic colorectal cancer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rectal carcinoma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operation clinical indexes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is obvious, which is worth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Operation for laparoscopic colorectal cancer; Traditional radical mastectomy; Rectal carcinoma
直腸癌是一種極為多發(fā)的胃腸道惡性腫瘤,其發(fā)病率約為0.5%,躍居我國惡性腫瘤第2位,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質量水平[1]。手術治療是直腸癌的主要治療方式,在以往治療中多采用傳統(tǒng)根治術治療,近年來于曉強,何和平,沈澤旭等人指出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能夠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但還未推廣運用[2]。該研究方便選取該院2011年3月—2013年11月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比分析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與傳統(tǒng)根治術兩種手術的臨床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擇在該院接受手術治療的52例直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手術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組)和對照組(傳統(tǒng)根治術組),每組各26例。觀察組中男14例,女12例;患者平均年齡為(61.21±4.34)歲;TNM分期:Ⅰ期11例,Ⅱ期13例,Ⅲ期2例。對照組中男15例,女11例;患者平均年齡為(61.31±4.17)歲;TNM分期:Ⅰ期12例,Ⅱ期11例,Ⅲ期3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例數(shù)、TNM分期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入選標準[3-4]:①經電子結腸鏡及病理檢測確診為結腸癌患者;②不合并有嚴重心腦血管及氣質性疾病患者;③沒有腹部手術史患者;④對該實驗知情自愿接受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患者。排除標準[5]:①排除合并有嚴重心腦血管及氣質疾病患者;②排除有腹部手術史患者;③排除有意識障礙患者;④排除不愿意接受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采用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治療,采用氣管插管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調整患者的體位,取截石位,選擇臍環(huán)上緣位置做手術切口,建立氣腹,置入腹腔鏡。在腹直肌外側做兩個手術切口作為手術操作口,置入操作器械。在腹腔鏡引導下對患者實施手術。使用超聲刀對左側結腸腹膜做切開處理,對腸系膜下動脈進行解剖,在根部位置離斷,于胰腺下方離斷腸系膜下靜脈。對直腸系膜的臟層和壁層進行逐層分離,游離直腸。根據腫瘤的實際位置確定預切緣。瘤體距離肛門>8 cm,則將預切緣設置在瘤體遠端5 cm位置;瘤體距離肛門4~8 cm,則將預切緣設置在瘤體遠端3 cm位置。使用蒸餾水對患者的側腸腔進行徹底清洗,然后預切緣切開腸腔,置入保護套,在距離腫瘤9 cm位置離斷腸管,借助保護套取出切除物,對腫瘤周圍的淋巴結進行徹底清除,置入吻合器,放置引流管,結束手術。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tǒng)根治術治療。手術在全身麻醉下進行,取截石位進行手術,調整好體位后在腹部正中位置做手術切口,在直視下對腫瘤進行切除,手術具體操作方法與觀察組相同。術后對兩組患者進行3年隨訪。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為患者的各項手術指標、GQOLI評分水平、遠期生存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使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量表(GQOLI) [6]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功能、物質生活條件4個維度16個因子64個條目,分數(shù)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高。對兩組患者進行3年隨訪,統(tǒng)計兩組患者當年生存率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方法
對于兩組患者的結果的相關數(shù)據使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加減標準差的形式(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比較
觀察組化妝呢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排氣時間、進食時間就能明顯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各項GQOLI評分水平都明顯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遠期生存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在半年、1年、3年生存率比較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直腸癌是一種極為多發(fā)的惡性腫瘤,不但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威脅,而且會對患者的排尿功能、性功能水平造成不利影響,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7-8]。傳統(tǒng)根治術是該病的主要治療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患者的遠期生存率,但是手術對會對患者造成嚴重的手術創(chuàng)傷,各項手術臨床指標及預后水平不佳,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佘諾質量水平。近年來隨著醫(yī)療設施水平的不斷提升,腹腔鏡逐漸被應用于直腸癌手術當中[9]。2012年該院的一些患者開始主動選擇以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進行治療。
該研究對2011年3月—2013年11月在該院接受手術治療的直腸癌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比分析兩種手術的臨床應用效果。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治療的觀察組患者的各項手術指標、術后生活質量水平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而術后并發(fā)癥則明顯死于對照組,且兩組患者的遠期生存率比較差異不顯著。這一研究結果提示對結腸癌患者予以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治療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直腸癌的主要治療方法是外科手術[10]。傳統(tǒng)根治術通過在患者腹部正中做手術切口在直視情況下對患者實施腫瘤切除。此種治療方法能夠有效保證腫瘤清除率,術后患者的遠期生存率較高。但是手術對患者造成的手術創(chuàng)傷嚴重,手術根據治療醫(yī)生的醫(yī)療經驗對患者做手術切口,很容易對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手術創(chuàng)傷,因此手術時間長、術中出血量多,術后康復慢、住院時間長,預后水平不佳,術后并發(fā)癥較多。腹腔鏡在外科手術中的運用大大減少了手術醫(yī)生在實施手術過程中的探查時間,可以在腹腔鏡引導下準確確定腫瘤位置,對腫瘤進行有效切除,最大程度降低手術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少、后患者恢復快、院時間短、預后水平良好,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且能夠保證良好的遠期生存率。該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排氣時間、進食時間分別為(151.91±17.27)min、(11.01±2.32)d、(55.51±7.01)mL、(2.01±0.47)d、(2.15±0.34)d,而對照組患者分別為(185.46±16.33)min、(18.94±2.62)d、(142.92±12.79)mL、(3.86±0.79)d、(3.17±0.43)d,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另外觀察組患者的GQOLI評分中的物質生活、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各項指標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85%(1/26),對照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0.77%(8/26),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也明顯低于對照組;但是兩組患者在半年、1年、3年的生存率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一研究結果與以上分析具有一致性,具有較高科學價值。張炎,劉剛,黃云等人在《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與傳統(tǒng)開腹手術比較分析》[11]一研究中曾得出與本研究一致的結論,這進一步證實了該研究的科學性。
綜上所述,對直腸癌患者予以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治療能夠有效改善各項手術指標,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保證患者的遠期生存率,效果顯著,值得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 段李東.腹腔鏡結腸癌手術與傳統(tǒng)根治術臨床對比研究[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6,14(12):129-130.
[2] 于曉強,何和平,沈澤旭.腹腔鏡手術與傳統(tǒng)開腹手術在結直腸癌根治術中的臨床療效比較[J].西部醫(yī)學,2015,27(6):911-913.
[3] 王星,吳付兵,黃雯.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與傳統(tǒng)開腹結腸癌根治術的臨床對比分析[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4,14(30):5920-5922.
[4] 鄒慶偉,蒲艷,蒲敏. 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治療局部進展期結腸癌療效分析[J]. 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4(34):27-29.
[5] 王利敏.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與傳統(tǒng)開腹根治術的臨床療效對比[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4,25(1):38-39.
[6] 馬建忠,張有成,柳志華.腹腔鏡與開腹結直腸癌根治術的臨床對比分析[J].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4,40(1):37-40.
[7] 王耀明,李致文,覃軍.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與開腹手術的臨床對比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6):101-102.
[8] 張銀良,何聯(lián)華,張春磊. 腹腔鏡與開腹結直腸癌根治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比較[J]. 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4(7):105.
[9] 高緒照.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中晚期結直腸癌的臨床對比分析[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24(1):44-45.
[10] 李天舒,蔣海弦,張飛功.腹腔鏡與傳統(tǒng)結直腸癌根治術的臨床對比研究[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19(7):149-150.
[11] 張炎,劉剛,黃云.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與傳統(tǒng)開腹手術比較分析[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4,14(31):6145-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