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智勇
(福建師范大學 經濟學院,福建 福州,350108)
英國脫歐背景下中美匯率博弈模型的構建
鄭智勇
(福建師范大學 經濟學院,福建 福州,350108)
近年來,中美之間的匯率博弈愈演愈烈。英國脫離歐盟后,人民幣貶值壓力將加劇,這將對中美間的匯率博弈造成一定的沖擊。基于英國脫歐背景構建中美匯率博弈的靜動態(tài)模型,分析各自在不同情況下的策略選擇,發(fā)現博弈的暫時均衡體現了雙方政治力量談判下的策略選擇,最終還是取決于博弈行為所花費的成本以及國家長遠利益的分配。我國應在不引發(fā)雙方貿易戰(zhàn)的前提下堅持獨立自主的匯率調整政策,積極參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
英國脫歐;匯率改革;中美博弈;貿易差額;利益分配
自2005年7月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化程度逐步加深。以2014年為界,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先升后貶,這是中美匯率博弈作用下的綜合結果。中國是美國最大的貿易順差國,又擁有大量的美元儲備,美國為維持其出口競爭和充分就業(yè)的既得利益,欲以通過美元加速貶值的方式向世界傳導通貨膨脹,以達到其轉嫁危機、復蘇經濟的目的,然而卻受中國的制約而使其產生費雪失靈,因此,美國只有通過強制干預的手段促使人民幣升值。然而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歐元區(qū)和日本成功地通過負利率和量化寬松等政策使得歐元和日元大幅貶值,同時受經濟復蘇、再通脹、加息預期強化、特朗普財政擴張新政等內因與英國脫歐沖擊的聯動作用影響,美元走強,人民幣出現了明顯的貶值趨勢。
世界經濟剛從次貸危機中復蘇,卻由于近年來歐債危機、難民危機導致全球經濟持續(xù)低迷,歐盟對成員國的限制也越來越多。英國為了獲得更大的經濟獨立性和自主權,通過公投決定脫離歐盟,并于2017年3月29日開始脫歐談判。英國脫歐將影響歐盟的國際影響力,增加其經濟貿易的不穩(wěn)定性,使歐元存在下行壓力,而歐元和英鎊在美元中的權重占70%,將推動美元上漲。國際資本為避險而買入美元,最終與美聯儲加息聯動,加重了人民幣的貶值壓力,對中美間的匯率博弈造成一定的沖擊。
當前相關的研究中,學者們集中于靜態(tài)博弈、動態(tài)博弈、重復博弈、不完全信息的動態(tài)博棄等博弈,更加關注從不同視角構建中美匯率博弈模型來探討中美匯率的策略選擇,并針對當前的博弈格局提出建設性的對策建議。
對于中國升值能否改善美國的貿易逆差問題,Lardy[1]表示,美國貿易逆差是一種結構性赤字,與中國的匯率制度和貿易保護主義沒有關系,強迫中國實行浮動匯率制無益于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Greenspan[2]駁斥了美國制造商聲稱中國操縱貨幣致使美國失業(yè)增加、雙方出現巨額貿易逆差的觀點,認為人民幣升值不會改善美國的就業(yè)和貿易赤字問題;陳志昂、王義中[3]在理論上提出了發(fā)展中國家基于金融脆弱性的低匯率、高儲備假說,建立了非合作博弈模型,說明匯率低估政策的博弈會產生系統(tǒng)性的低估效應;李成[4]從博弈論視角對中美兩國的匯率政策研究分析后認為,單純運用匯率調節(jié)兩國貿易會形成“掠奪性”均衡,貿易政策會將匯率政策變動產生的效應抵消,而非經濟因素則使其形成不穩(wěn)定的暫時均衡;劉剛、胡立[5]通過構建中美完全信息且無限次重復的匯率博弈模型,認為其均衡匯率水平取決于中美各自耐心系數的大小,提出中國應權衡自己的綜合實力以保證其核心利益不受侵害;王艷[6]通過分析中美兩國在人民幣匯率之爭博弈中各自的地位、收益的不同,運用進化博弈中的非對稱模型,探討中美關于人民幣匯率制度選擇和現行匯率制度下人民幣匯率升值方式選擇的問題;林遠[7]從中美之間的貿易結構、貿易依存度、對進出口利益的重視程度出發(fā)構建中美匯率動態(tài)博弈模型,研究了兩國的博弈路徑,進而探討其對兩國利益的影響;徐振偉[8]建立了中美完全信息動態(tài)匯率博弈模型,并分析了中美在博弈中的成本與收益,從外交手段和經濟政策兩個方面對我國政府的行動提出建議;譚余夏等[9]基于國際貨幣博弈視角構建了人民幣匯率變動的雙邊隨機邊界模型,認為我國在與美國的匯率博弈中處于劣勢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幣在國際上的認可度較低,因此要加快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隨著英國脫離歐盟,中美間的博弈現狀也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
(一)完全信息靜動態(tài)博弈模型的構建
1.完全信息的靜態(tài)博弈模型構建
在完全信息的靜態(tài)博弈下,雙方相互間能明確各自的信息,并能夠同時做出各自的決策,產生雙方選擇的納什均衡解。
對于中國而言,有升值和不升值兩種選擇。如果依照美國的意愿升值,中國將損失-a,美國將受益b;如果中國政府堅持不升值,由于中美匯率博弈是屬于零和博弈,所以中國將受益a,美國將損失-b。由于美國處于國際經濟中的優(yōu)勢地位,此時美國對于中國的決定有制裁和不制裁兩種選擇,當美國選擇制裁中國時,需要花費成本-c,中國需要付出代價-d。英國脫歐的沖擊使得英磅貶值,降低了其效用g,同時引起美元升值壓力e和人民幣貶值壓力f增大,因此對于美國而言,英國脫歐引起其總效用e的減少。對于中國而言,若中國選擇升值,當貶值壓力f在不超過升值范圍a時,貶值壓力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人民幣升值的沖擊,引起總效用的增加;而當貶值壓力f在超過升值范圍a時,將導致國內通貨膨脹等一系列問題,超額部分引起總效用的減少;同樣,若中國選擇不升值,貶值壓力將直接導致總效用的減少。因此把上述模型劃分為兩種情況進行討論,如表1。
當f≤a/f>a時,
表1 完全信息靜態(tài)博弈模型表Tab.1 Complete information static game model
由以上模型可以看出,若中國選擇升值和不升值策略,美國的最優(yōu)選擇是不制裁;當美國選擇制裁和不制裁策略時,中國的最優(yōu)選擇是不升值。由此判斷:當時,NE=(不制裁,不升值)。若中國選擇升值和不升值策略,美國的最優(yōu)選擇是不制裁;當美國選擇制裁和不制裁策略時,中國選擇升值和不升值無差異。由此判斷:當時,NE=(不制裁,不升值/升值)。因此,總的NE=(不制裁,不升值)。
2.完全信息的動態(tài)博弈模型構建
在完全信息的動態(tài)博弈中,選擇博弈策略的參與者都知道這一步之前博弈進行的整個過程,參與者在作出選擇之前,充分地信任之前參與者的理性選擇,可以通過觀察以前的行動來決定自己的最優(yōu)策略。
首先在英國脫歐的沖擊下,中國有升值與不升值兩種選擇。若選擇不升值,則博弈結束;若選擇升值,則美國有制裁與不制裁兩種選擇。同樣,若選擇不制裁,則博弈結束;若選擇制裁,則中國有抵制與不抵制兩種選擇。當選擇不抵制,則博弈結束;當選擇抵制,則中國有成功和失敗兩種結果。用h表示美國遭受中國抵制后所付出的代價,用i表示中國抵制美國制裁所付出的成本,把上述模型劃分為兩種情況進行討論,如表2。
表2 完全信息動態(tài)博弈模型表Tab.2 Complete information dynamic game model
由以上模型可以看出,當中國選擇升值策略時,美國的最優(yōu)選擇是不制裁;當美國選擇不制裁策略時,博弈結束。由此判斷:子博弈精煉NE=(不制裁,不升值)。
(二)完全信息靜動態(tài)博弈模型的分析
在完全信息的靜動態(tài)博弈中,子博弈精煉NE是NE基礎上的均衡解,所以它們在一定條件下的均衡解都為(不制裁,不升值)。因為對于美國而言,制裁需要花費高額的成本,并且貿然地采取制裁措施,利用反傾銷、貿易壁壘甚至懲罰性關稅等手段與中國展開貿易競爭,可能會招致中國的反報復,影響到雙方在未來合作中的利益分配,所以美國的最優(yōu)策略選擇是不制裁。而對于中國而言,不升值能使中國從中受益,可以維持穩(wěn)定的貿易逆差和就業(yè)率,其最優(yōu)策略選擇是不升值。因此雙方的最優(yōu)策略選擇在(不制裁,不升值)處保持均衡。然而事實上,在完全信息下靜動態(tài)博弈的均衡解是不穩(wěn)定的,脫歐嚴重影響了英國的就業(yè)形勢和出口增長,由此帶來美元匯率暴跌,歐元匯率屢創(chuàng)新高,也導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持續(xù)升值和對歐元匯率持續(xù)貶值。在此國際背景下,實際上美國選擇了示威性報復措施,試圖通過威脅迫使中國進一步升值,美國推出《舒默-格雷厄姆法案》以及利用《格萊斯利-鮑克斯法案》向中國施壓的行為便可體現出來。不平等的國際經濟秩序使中國在與美國的匯率博弈中處于絕對劣勢的地位,而對于國際收支不平衡問題,作為逆差國的美國就會利用自己在國際經濟中的優(yōu)勢地位脅迫中國升值。中國面對美國多種手段的干預,出于對自身綜合實力與核心利益的考量,作出適當的妥協,承諾加大匯率浮動空間,完善匯率制度改革,雙方在巨大的貿易差額下達到暫時實際均衡。因此NE與子博弈NE是理想狀態(tài)下的策略最優(yōu)組合,但實際上考慮雙方的最優(yōu)策略還應考慮國家綜合實力、經濟發(fā)展水平和利益集團對政府的態(tài)度等因素。
(一)不完全信息靜態(tài)博弈模型的構建與分析
1.不完全信息靜態(tài)博弈模型的構建
在不完全信息的靜態(tài)博弈中,雙方在不能確定相互的收益函數下同時進行博弈,因此雙方只能以一定的概率來推斷其他方的選擇。
假設中國升值的概率為p1,不升值的概率為1-p1,如果中國不升值,美國制裁的概率為p2,不制裁的概率為1-p2,如表3。
表3 不完全信息靜態(tài)博弈模型表Tab.3 Incomplete information static game model
(1)當中國選擇升值的概率為p1時,美國選擇制裁與不制裁的期望收益分別為:
顯然,u1<u2。
(2)當美國選擇制裁的概率為p2時,當f≤a時,中國選擇升值與不升值的期望收益分別為:
顯然,u3≤u4。
當f>a時,中國選擇升值與不升值的期望收益分別為:
顯然,u5=u6。
由此判斷:不存在貝葉斯NE。
2.不完全信息靜態(tài)博弈模型的分析
在不完全信息的靜態(tài)博弈中,貝葉斯NE是不存在的,即無論當中國作出升值選擇還是當美國作出制裁選擇時,另一方選擇的期望收益均不受p1和p2的影響而能夠確定下來。當中國以p1概率選擇升值時,美國選擇制裁的期望收益都低于不制裁的期望收益,因為制裁需要花費高額的成本;同樣,當美國以p2概率選擇制裁時,中國選擇升值的期望收益是小于或等于不升值的期望收益,因為中國選擇升值時,英國脫歐產生的貶值壓力f在不超過升值范圍a下,貶值壓力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人民幣升值的沖擊,引起中國總效用的增加,在升值的幅度內小于或等于不升值的期望收益,而貶值壓力f在超過升值范圍a時,中國無論選擇升值還是不升值的期望收益是相同的。所以,不完全信息的靜態(tài)博弈不存在概率選擇的問題,在英國脫歐的沖擊下,中國作出升值選擇時,美國會出于制裁成本和國家利益的考慮,其最優(yōu)選擇是不制裁。美國作出制裁選擇時,中國會出于獨立自主的匯率調整,其最優(yōu)選擇是不升值,實際的情況與上述分析一致,依然要考慮國家綜合實力、經濟發(fā)展水平和利益集團對政府的態(tài)度等因素而適當升值。
(二)不完全信息動態(tài)博弈模型的構建與分析
1.不完全信息動態(tài)博弈模型的構建
在不完全信息的動態(tài)博弈中,雙方在不能確定相互的收益函數下依次進行博弈,因此雙方按博弈順序只能以一定的概率來推斷先行方的選擇。于是在不完全信息的動態(tài)博弈中,首先中國有升值和不升值兩種選擇,美國面對中國不升值的行為有制裁和不制裁兩種選擇,中國面對美國制裁的行為有抵制和不抵制兩種選擇,而中國抵制的行為本身有成功和失敗兩種結果,如圖1。
圖1 不完全信息動態(tài)博弈模型圖Fig.1 Incomplete information dynamic game model
假設中國升值的概率為p1,不升值的概率為1-p1;如果中國不升值,美國制裁的概率為p2,不制裁的概率為1-p2;如果美國選擇制裁,中國抵制的概率為p3,不抵制的概率為1-p3;如果中國選擇抵制,抵制成功的概率為p4,抵制失敗的概率為1-p4。
當f≤a時,中國的期望收益:
當f>a時,中國的期望收益:
美國的期望收益:
由以上模型可以看出:
對中國而言,當p2[p3(p4(a-d-f-i)+(1-p4)(-a-d-f-i))+(1-p3)(a-d-f)]+(1-p2)(a-f)<a-f時,中國會選擇升值;反之,中國會選擇不升值。此時當p3(p4(a-d-f-i)+(1-p4)(-a-d-f-i))+(1-p3)(a-d-f)<-b-e時,美國會選擇不制裁;反之,美國會選擇制裁。當p4(a-d-f-i)+(1-p4)(-a-d-f-i)<ad-f時,中國會選擇不抵制;反之,中國會選擇抵制。抵制成功后的收益為a-d-f-i,而抵制失敗的損失為-a-d-f-i。
可以看出,中國選擇抵制的最優(yōu)概率是p4?。當p4>p4?時,中國的最優(yōu)選擇是抵制;當p4<p4?時,中國的最優(yōu)選擇是不抵制;當p4=p4?時,中國的選擇無差異。美國選擇制裁的最優(yōu)概率為p3?。當p3>p3?時,美國的最優(yōu)選擇是制裁;當p3<p?時,美國的最優(yōu)選擇是不制裁;當p=p?333時,美國的選擇無差異。中國選擇不升值的最優(yōu)概率是p2?。當p2>p2?時,中國的最優(yōu)選擇是不升值;當p2<p2?時,中國的最優(yōu)選擇是升值;當p2=p2?時,中國的選擇無差異。中國獲得相對優(yōu)勢期望收益的最優(yōu)概率是p2?。當p1>p1?時,中國獲得相對優(yōu)勢的期望收益;當p1<p1?時,美國獲得相對優(yōu)勢的期望收益;當p1=p1?時,中美的期望收益無差異。
由此判斷:精煉貝葉斯NE=(p1?,p2?,p3?,
p4?)。
2.不完全信息動態(tài)博弈模型的分析
在不完全信息的動態(tài)博弈中,從最后的無差異策略選擇的概率均衡點開始倒推出最初的無差異策略選擇的概率均衡點,由此可得精煉貝葉斯NE=(p1?,p2?,p3?,p4?)。精煉貝葉斯NE解(p1?,p2?,p3?,p4?)的求得是在前一方作出相應策略選擇時存在,即當中國選擇不升值時,p2?存在;當美國選擇制裁時,p3?存在;當中國選擇抵制時,p4?存在。不完全信息的動態(tài)博弈模型揭示了當一方作出策略選擇時,另一方作出相應策略選擇的無差異概率,中美兩國各個利益方共同博弈的結果便決定了概率的大小,然而雙方在各個利益集團的相互作用下作出非期望收益最大化的決策。從博弈的承受能力上看,美國對博弈失敗的承受能力比中國強,雙方在經濟貿易中形成了高度的相互依賴關系,而中美分別處于國際產業(yè)分工的低端和高端。美國在中國不升值的情況下,短期內出現貿易逆差加劇和失業(yè)率增加,但是從長期來看,可以通過擴大對其他發(fā)展中國家的出口來緩解;而中國經濟作為典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的代表,對美國市場產生了嚴重的依賴,因此在博弈中處于劣勢。所以事實上,信息的不確定性和開放經濟的作用影響著雙方的決策,中國考慮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緩慢升值是最好的選擇。從目前的結果可以看出,中國最終采取了升值策略,雖然名義升值幅度較小,但實際升值幅度較大,美國因此能從中攫取部分利益。但中國擁有充裕的外匯儲備,也能有效抵御外部沖擊,保障匯率平穩(wěn)有序波動,經濟尚能保持高速增長。
雖然理論上博弈的均衡解穩(wěn)定于(不制裁,不升值),但博弈策略的選擇最終還是取決于博弈行為所花費的成本以及國家長遠利益的分配。近年來,美國的經濟狀況一直在改善。從2017年央行公布的人民幣中間價可以看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有跌破7的風險,英鎊和歐元匯率也出現了不同幅度的貶值,但從長期來看,中國作為經濟高速增長的國家,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外匯儲備接近全球外匯儲備的30%,保持了基本平衡的國際收支和較大的貨物貿易順差,能足夠吸引國際上的流動資本,對其長期升值的趨勢是沒有重大影響的。因此從短期上看,人民幣仍然存在著進一步貶值的風險,而從長期上看,人民幣將具有更大的升值空間。
人民幣匯率波動是中美間在國際匯率上零和博弈的結果,雙方無法通過匯率協調實現福利的帕累托改進,所以博弈的暫時均衡體現了雙方政治力量談判下的策略選擇。從匯率升降變化的政策矛盾背后可以看出,近年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主導著國際金融體系的制定規(guī)則,在本國出現巨額的貿易逆差時,試圖通過強制干預我國的匯率政策來轉嫁調整成本,而我國作為博弈中弱勢的一方應在不引發(fā)雙方貿易戰(zhàn)的前提下堅持獨立自主的匯率調整政策,有必要謹慎地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加強人民幣匯率選擇彈性制度建設,積極參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同時還應該大力發(fā)展科技,加快產業(yè)結構升級,提高本國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擴大國內市場需求,從而根本上改變目前嚴重依賴出口拉動經濟的局面。
[1]LARDY N.Accommodating to China as an economic giant [C].Washington DC:The Economic Strategy Unit,1998.
[2]GREENSPAN A.Pricier Yuan won’t help US trade deficit [N].Xinhua News Agency,2003-12-12(03).
[3]陳志昂,王義中.論人民幣匯率的雙重均衡[J].管理世界,2005(5):37-45.
[4]李成,姚潔強,王超.基于博弈理論對中美匯率政策的解析[J].國際金融研究,2008(7):12-17.
[5]劉剛,胡立.人民幣匯率中美博弈:一個納什均衡模型分析[J].金融發(fā)展研究,2012(2):34-37.
[6]王艷.基于進化博弈的中美人民幣匯率之爭分析[D].長沙:中南大學,2013.
[7]林遠.中美匯率動態(tài)博弈[J].當代經濟科學,2015,9(5):52-58.
[8]徐振偉.長期狀態(tài)下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基于博弈論的分析[J].蘭州學刊,2015(9):193-202.
[9]譚余夏,潘明清,張典.國際貨幣博弈視角的人民幣匯率變動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16(3):119-127.
The Building of Sino-US Exchange Rate Game Model while Britain Leaving the European Union
ZHENG Zhi-yong
(School of Economics,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108,China)
Exchange rate gam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s intensified in recent years.The chance for RMB depreciation isincreasing after Britain leaving the EU,and it will have a impact on exchange rate gam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This paper aims to build the static and dynamic mode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ritain leaving the EU,analyses their respective strategic choices in different cases,finds the game's temporary equilibrium reflects the strategic choice under the political negotiations,which ultimately depends on the cost of game behavior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ountry's long-term interests.Therefore,China should adhere to an independent exchange rate policy under the premise of not engaging in bilateral trade war and participate in the reform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Britain leaving the European Union;exchange rate reform;gam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 States;balance of trade;profit distribution
F830.7
A
2096-3300(2017)02-0015-07
(責任編輯:楊成平)
2017-03-18
鄭智勇(1992-),男,福建福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財務會計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