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小虎
【摘 要】新課程目標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要求學生學會學習,促成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學習為目的。作為教師在積極地參與這場課程改革之中的同時,應及時地對教育觀念、教學過程進行重新定位,重新審視自身的教師角色,以適應新課程目標的要求。
【關鍵詞】船山實驗中學;初中化學;課改心得
現(xiàn)在,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緊鑼密鼓到進行著。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演員,學生是觀眾,演員只管自己演出是否成功,而對觀眾能否接受理解演出內容并不關心。在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的觀念必須改變,教師的角色必須改變,要由演員變?yōu)閷а?,讓學生去做演員。在教師的導演下,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干和能力演好自己的戲,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新一代高素質的創(chuàng)新人才。
此次課程改革所產(chǎn)生的更為深刻的變化,將反映在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教學行為的改變上。因為任何一項課程改革的設想,最終都要靠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實現(xiàn)、去完善。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也必須隨之改變,才能適應教育改革發(fā)展的需要。化學課程的特點是體現(xiàn)啟蒙性、基礎性。它提供給學生未來發(fā)展所需要的最基礎的化學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及終身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從化學的角度逐步認識自然與環(huán)境的關系,分析有關的社會現(xiàn)象,通過近近幾年的課程改革,感覺收獲頗豐。
一、更新傳統(tǒng)觀念,重建自己的教學方式
教改的關鍵是老師,課改的實施必須通過教師的一系列實踐才能實現(xiàn),因此教師在課程改革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我們認識到自己必須轉變課程觀念,課改不僅僅是教材的更換,而是將學生的發(fā)展放在首位,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科學探究。因而對于我們教師不僅要有強烈的責任心,而且應根據(jù)新課程的理念不斷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并隨課程標準倡導的多元化學習方式而重建自己的教學方式。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設計好每一堂課,充分關注學生在知識、技能、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變化,鼓勵學生富有個性的學習。
二、改變教學方法,提高課堂40分鐘效率
新課程的實施要求我們改變原有的教學方法,不能再把自己深深地埋在題海里去總結“知識點”,教給學生“重點”,把學生帶到一個做不完的題庫中。而應該認真地研究教學,帶給學生一個既輕松又高效的學習環(huán)境,并根據(jù)新課程的理念對自己的教學工作進行“專業(yè)化”的評價。
三、大膽地對概念刪繁就簡,打破以定義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與原教學大綱相比,新課程中要求的知識內容總量減少,刪除了過于繁難或陳舊的成分,降低了化學計算的技能要求,增補了化學與社會、技術、生活相聯(lián)系的學習內容和探究性的學習素材,注重內容的基礎性、現(xiàn)代性和實踐性。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堅持以學生活動為中心,盡量讓學生自己進行探究。在進行新教材的概念、理論知識的表述時,打破以定義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不給孩子們下定義,讓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結構。
四、讓學生分組實驗走進教室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沒有實驗就沒有化學!所以必須重視實驗!只有讓實驗走進教室、走進學生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而要做好這一點必須在課前作精心的準備工作。
明確教學目的,教室在備課時要明確本節(jié)課要教會學生什么東西,要讓學生學會什么東西,學生要掌握什么,要培養(yǎng)學生什么能力。例如:第六單元課題2: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這一課題老師就得讓學生明白以下幾點:第一: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藥品和原理;
第二: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第三: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
精心準備,備學生、備實驗;了解本班的學情如: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的分組情況、組內學生的動手能力、組長的組織能力等;備實驗:包括儀器的名稱、儀器的數(shù)目、需要學生關注的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等;
課題實施階段;在了解的學生的學情、做好準備工作之后就是實施的過程。教師講述實驗的目的、實驗的注意事項、需要學生關注的地方。在組長的帶領下進行自主、合作的探究!在實驗的過程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去解決問題、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去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實驗能力!
實驗總結、實驗交流階段;學生在完成本組的實驗之后與組內同學后與其它組的同學進行交流實驗心得!查找實驗失敗的原因、尋找正確的方法!
總之,在教學中,我們必須學習研究教學理論,深入貫徹新課改的精神,努力做到深入教材,把握好教材,根據(jù)實際,科學地選用教學方法,注意及時總結經(jīng)驗,積極進行教學探索,悟出各種教學方法的真諦,吸其精華,靈活運用;同時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實驗走進教室、讓學生參與實驗,實現(xiàn)教與學的有機結合,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生成性資源的初步研究[D].金偉清.南京師范大學2015
[2]中學化學課堂教學生成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潘清.河北師范大學2015
[3]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途經(jīng)研究[D].吳昊.天津師范大學2015
[4]化學課堂教學中的基元內容組合特征研究[D].梁紫茼.東北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