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衛(wèi)
(湖南省新邵縣教育局教研室 湖南 新邵 422900)
【摘要】 筆者在本文中就作文教學展開論述,并提出了幾條有效的突破策略。
【關鍵詞】 作文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7)04-034-01
一、啟發(fā)性
“舉一反三”就是教師采用比較的方法,使學生由此及彼,舉一反三,把知識學活。在作文教學中,我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常常運用到這一方法。例如:指導“人物記敘文”——肖像描寫,我就是采用“舉一反三”法給予寫作指導。大家都知道,肖像描寫就是對人物的容貌、衣著、體態(tài)、表情的描寫。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和外表特征是有聯(lián)系的,我們寫人物要把外形與內(nèi)心統(tǒng)一起來,外形特征是內(nèi)在性格的顯露,內(nèi)在性格是外形特征的依據(jù)。
不能說明人物內(nèi)在性格的外形特征,即使寫得很具體生動,也是沒有意義的,而沒有外表特征的內(nèi)在性格的刻畫,則會使人感到浮泛,不著邊際。下面,引用我的一個課堂教學片斷作說明。師:今天我們學習“人物肖像描寫”,請以“某某老師”作為描寫對象。寫作前先回顧魯迅《孔乙己》一文,找出對孔乙己肖像描寫的句子,并談談你的看法。生: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雖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生:這段肖像描寫是對孔乙己富有特征的外形的刻畫,把孔乙己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內(nèi)在靈魂暴露出來。其成功之處,是善于抓住最能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外部特征,突出孔乙己站著喝酒而又不肯脫下“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的長衫這一特點,寥寥數(shù)語就能點出了孔乙己的社會地位和性格特征,刻畫出一個窮酸潦倒,輕視勞動,好喝懶做,又不肯放下讀書的架子的封建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師:同學們談得好。魯迅筆下的孔乙己的肖像描寫是重于“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人物精神面貌”的描寫。今天,我要求大家對“某某老師”的肖像描寫,要重點突出“老師的心理活動”。
二十分鐘后,同學們紛紛朗誦自己的寫作片斷,其中有一位同學是這樣寫的:李老師是我的數(shù)學老師,四十開外,笑容可掬。他也有不高興的時候,這大多是同學的涂得亂七八糟的練習簿所引起的。在這時候,我就看到他額上的皺紋更多了,聲音也更低沉了,甚至干咳也增多了,雖說他從不大聲斥責我們,但我們卻比挨打還難受。同學們就立即把訂正得整整齊齊的作業(yè)本送到他的手里。不一會兒,李老師嘴角上就掛出了微笑。這段肖像描寫,貴在抓住李老師額上的皺紋以及嘴角上的微笑,把李老師關心學生的進步,對教學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形象地刻畫出來。從“額上的皺紋更多了”到“嘴角上就又掛上了微笑”,這是一個細致復雜的變化,這個外貌的變化,正是李老師內(nèi)心思想的表露。由此可見,啟發(fā)性的作文教學對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是何等重要的。所以,學生通過提示能“以三隅反”,在作文時能有選擇地進行“生活重現(xiàn)”,把積累的生活素材發(fā)掘出來,進行提煉、加工,真正做到“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寫出合要求、有創(chuàng)意的文章來。
二、針對性
針對性是指作文教學要針對每次習作訓練的重點和每個學生的實際。作文教學如果離開每次習作訓練的重點,包羅萬象,什么都講、什么都練,效果一定不好。我們在作文教學中,最怕恨鐵不成鋼,急于求成,進行填鴨式的面面俱到的解說,造成學生主次不分、思維混亂,結(jié)果事與愿違。因此,每一次習作要切重訓練重點,把重點講得透徹,并科學地設計練習題,有的放矢,讓學生從不同形式中進行練習,從而使學生領會要旨、掌握方法。這樣經(jīng)過多次訓練,扎實基本功,學生的作文能力也就隨之提高。
作文教學還有針對不同層次、不同學生進行因材施教,求得好的教學效果。一個班中學生多,程度參差不齊,生活經(jīng)歷不同,接觸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各有差異。這些,教師必須心中有數(shù),要摸清每一個學生的知識底子,做到有的放矢,方法多樣地指導,幫助每一位學生去完成每一次習作的訓練內(nèi)容。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應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和采取不同的輔導方法,這樣才能真正體現(xiàn)因材施教的特點,才能讓學生滿懷信心地學會方法、提高能力。例如:我在作文教學中,對知識底子厚、思維敏捷的學生,采取“放”的方法;對基礎薄、反應遲鈍的學生,采取“扶”的方法,讓他們都能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寫出立意新、構(gòu)思巧的文章來。
三、形象性
作文教學力求生動活潑、形象化,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有著很大的幫助。為此,利用小故事進行作文指導,既生動又形象,對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培養(yǎng)學習興趣,意義甚大,因為這樣做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心理。講一個有趣的針對性強的故事,不僅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會讓他們學到許多知識和得到啟示。例如:怎樣讓學生懂得抓住人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呢?這里引用我的一個課堂教學片斷作說明。師:怎樣抓住人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呢?同學們先聽聽一個故事吧:從前有一個財主,想故意刁難長工,他把一只空酒瓶交給長工說:“打酒去”。長工接過酒瓶問:“沒有錢怎么買酒呢?”財主說:“花錢買酒誰不會,沒有錢買到酒才算有真本事呢!”過了一會兒,長工提著一只空酒瓶回來遞給財主說:“酒打來了,請喝吧!”財主一看,是個空酒瓶,便說:“沒有酒,叫我怎么喝?”長工說:“有酒誰不會喝,沒有酒喝到酒才是真本事呢!”故事講到這里,課堂議論紛紛。師:你們覺得誰有真本事呢?生:長工足智多謀,能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他才有真本事。至此,我的目的達到,引入正題:同學們說得對。把事情、人物寫得具體,體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不在寫得多,而在于抓住特點。
當然,初中作文教學的“啟發(fā)性”、“針對性”、“形象性”不能分開而論,只有把這“三性”有機結(jié)合起來用于教學上,才能真正體現(xiàn)其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