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熊十力哲學之“本心”與“習心”探析

    2017-05-16 00:34:34周偉何洞明
    現(xiàn)代交際 2017年6期
    關鍵詞:本心儒家

    周偉 何洞明

    摘要:現(xiàn)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熊十力先生以性善論為基礎,汲取佛教習染論的觀念,將本心與習心區(qū)別開來。他認為,本心至善,為人所先天稟有;習心則有善有惡,順乎本心而善,逆之則惡。他還認為,本心雖可被遮蔽,但恒存而不泯沒;而人之惡習非人之本有,故可轉惡化善。

    關鍵詞:儒家 本心 習心

    中圖分類號:B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6-0102-02

    關于人性之善惡問題,歷來是中國思想家所關注的核心。歷史上有性善論、性惡論和無善無惡論的分野,不過性善論是主流。作為現(xiàn)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熊先生,祖述孔孟,承接宋明儒師,在道德論上也繼承了性善論的傳統(tǒng),主張本心至善論。

    熊十力心性論對于佛學和宋明理學的繼承、揚棄和超越,主要表現(xiàn)在“本心”與“習心”“功能”與“習氣”“染習”與“凈習”的討論上。

    何謂本心?熊先生繼承儒家融合天地萬物宇宙人生為一體的思想傳統(tǒng),認為本心即本體,是宇宙萬化之根基,萬有之仁體。他說:“吾心之本體即是天地萬物之本體。”[1]“蓋自孔孟以迄宋明諸師,無不直指本心之仁,以為萬化大原,萬有之基。即此仁體,無可以知解向外求索也?!盵2]這就是說,本心是宇宙萬物的本源,但這本心不是外在于人而是可反求于己的。他還認為,本心不是個體之我的一己之心,而是宇宙萬物所共有的真性,此心“實非吾身之所得私也,乃吾與天地萬物渾然同體之真性也”[3]?!氨拘摹笔侨伺c天地萬物所共同具備的本體,本體的實相、實體、本性、真性。本心即是性,即是天,即是仁,即是理,即是良知,即是真宰。本心是絕對的全體,不與物相對,是宇宙的根源、人生的根據(jù)。本心是宇宙生命精神,因而不與物化,又能顯現(xiàn)為無窮無盡的大用。熊先生認為,宇宙演化到最高級階段是人類的出現(xiàn),這是本心由隱而顯的發(fā)展結果。因而,人類之本心是先天所稟有的,是本明之心。他說:“夫明幾發(fā)于性靈,此乃本心。”又說:“本心只是天然一點明幾?!盵4]這里的“明幾”是照然靈明之微動也;而“性靈”則是“心靈”。何以然?他說:“世間或不悟心、性是一,余故說心靈亦名為性靈?!盵5]然而,他所說的“心靈”不是人類所獨有,而是天地萬物皆有之;只不過,宇宙進化到人類心靈才得以完全顯發(fā)而已。另外,人類固有之本心有照明之德,是人之為人的依據(jù),也是人身之主宰。他說:“本心者,生生不息的實體也,是人之所以生之理也,是人之一身之主也?!盵6]

    本心至善是熊先生道德論的邏輯起點。他很多時候直接把本心與孟子所說的“仁心”和王陽明所說的“良知”等同起來。他說:“若問何謂本心?則汝不須窮索,我責汝飽食終日無所用心,汝即時羞惡起來,只此羞惡之端是汝良知,是汝本心,是汝生理,亦是天地之根?!盵7]這里的“羞惡之端”就是孟子所說的“惻隱之心”,即“仁心”;而“良知”則是陽明思想的核心觀念。這個道德論的“仁心”或“良知”是本原于宇宙大生命的。熊先生明確地說:“仁心本不限定在我之一身,實遍在乎天地萬物。故仁心之動,常是全體性?!庇终f:“良知發(fā)動,即此明幾。”[8]這就是說,本心即仁心,亦即良知。而陽明的心之本體是“無善無惡”,良知是“知善知惡”。因而熊先生所說的本心就是“無善無惡”,即至善的,并且這個至善的本心是有“知善知惡”之能力的。

    人稟先天本心而生,應該是純粹至善的,然而,在現(xiàn)實中人心則是善惡雜蕪的。何以然耶?熊先生借用并改造佛教的種子說和習染論的觀念,指出人雖先天稟有至善之本心,但既成獨立體后便有習心,而習心則是有善有惡的。然而,習心之善是否同于本心之至善?習心之惡又是怎樣產(chǎn)生的呢?

    相對于先天之本心而言,習心即習染之心則是后天形成的。熊先生說:“習心者,凡過去一切欲與想等,皆有余習不絕,潛伏而成一團勢力,總名習心?!盵9]他認為,人既成獨立體之后便能連續(xù)不斷地自立造作各種行為,而人之每一具體行為都留有余勢,這余勢潛藏于心所,便為種子;這種子投入意識界參加新的活動,便是習心。他明確指出:“凡行,從一方言,自其始發(fā)以至終了中經(jīng)長劫,常在變化密移中未有暫時停??;從另一方言,行雖不暫住,而其前后密移要皆有余事發(fā)生,退藏于吾身中某種處所,亦復變動不居而潛流……此潛流不絕之余勢是為習,習之現(xiàn)起而投入意識界參加新的活動是為習心?!庇终f:“凡過去一切經(jīng)驗都是習染。一切習染的余勢,都潛伏在習藏中,成為種子?!盵10]這里的“種子”是佛教的術語。在佛教中,“種子”借喻為現(xiàn)象生起的根據(jù),也就是說,世間的種種行為在發(fā)生過后尚有余勢潛在地存留著,并成為未來行為生起的原因,或影響未來的行為。依唯識大乘所說,種子藏于阿賴耶識中,為生出現(xiàn)實的原因,同時也是為現(xiàn)實所影響的結果,或為生出類似自身之種子的原因。在此,可以看出熊先生援佛入儒,以佛教之習染論來闡發(fā)儒家道德哲學中人心之善惡問題。

    熊先生認為,雖本心是人生而有之,且為人身之主宰,但人成為獨立體之后便有習心,而習心是有善惡的。他說:“夫人之生也莫不有本心,生而成獨立體亦莫不有習心。雜染之習緣小己而起,善習依本心而生?!盵11]這就是說,善是緣本心而起,惡是依小己私欲而生;而善惡都歸于習心。熊先生還指出,小己私欲很容易乘勢而起遮蔽本心,但本心只能被遮蔽卻不能被泯沒的。他說:“人生既成獨立體,則獨立體自有權能,故雜染易逞其勢。然本心畢竟不可泯沒,則善習亦時發(fā)于不容已?!盵12]

    然而,小己之私欲是從何而來?熊先生認為這是心為身軀所役使之緣故。他說:“小己之私欲純是發(fā)于軀體的盲動?!盵13]人生而為形氣之獨立體,而這個獨立體是自有權能。他說:“然人既稟性而生,則成為形氣的獨立體,便自有權能?!盵14]這里需要注意,作為獨立體之權能是先天所賦予的,故熊先生特別強調(diào)“自有”二字。正是因為人有先天被賦予之權能,所以人才有行動之能力,然而人之行動既可以率性而為善,也可以逆性而為惡。然率性是順從本心,逆性則是順從軀體;而軀體是盲動的,易于“用縱其惡”。另外,熊先生還指出,本心雖是身軀之主宰,但有時也會被身軀所役使;因為人不能自識本性,故不能自愛、自強。他說:“人有本性而不自識,即不能率由其本性,不能愛護與發(fā)展其本性,遂為軀體所役,而殉沒于種種私欲與迷亂之中?!盵15]本心之所以被身軀所役使,是因為吾人“不自愛、不自強”,以致“昏然亡失本心”而不能自悟的緣故。

    概言之,從本體層面上來講,本心是體,習心是用。本心是宇宙的本源也是人的真性,是絕對的本體;習心是本心之用,與物相對。從道德層面上來講,本心是人的道德理性,是“理性自我”;習心是與人的形氣、官能相伴的“感性自我”。本心能御物而不役與物;習心則追逐外在的物質(zhì)利欲。本心是大體、大我;習心是小體、小我。從道德角度來講,本習之別是一個原則分界。“心有本習之殊。實則,只有本心可正名曰心,而習心直不應名為心也。然而一般人大抵都為無量無邊的習氣所纏縛固結,而習氣直成為吾人的生命。易言之,即純?nèi)瘟曅娜ぞ常蛔宰R何者為其自家寶藏或本來的心。佛說眾生無始時來常在顛倒中,猶如長夜,只是自己不認識自己耳……吾人與天地萬物同體的大寶藏,本崇高無上。孟子說尊為天爵者此也,然復須知,此崇高無上的,正是平平常常的。若悟得這個,才是我的真實生命。易言之,這個才是真的自己,豈不平平常常。又復當知若認識了真的自己,便無物我、無對待,乃至無取舍等等。于此何容起一毫執(zhí)著想,何容作一毫追求想哉?”[16]

    在熊先生看來,本心照明之德猶如太陽之光,雖有時可被烏云遮蔽,但其本身卻是恒為光明的。正是因為人有先天所稟賦之本心,且恒存而不泯沒,所以轉惡化善才成為可能。同時,不論是善習還是惡習都是在后天行為中長期積累而養(yǎng)成的,因而都可通過長期積累而斷滅變更。所以,對于善習,關鍵在于存養(yǎng);對于惡習,則在于轉化。這樣,才能祛除小己私欲之遮蔽而保任本心之真性。因此,他說:“染凈相資,變?nèi)境蓛?,只在一念轉移間耳,何謂不能學耶?夫染雖障本,而亦是引發(fā)本來之因。由有染故,覺不自在。不自在故,希欲改造,遂有凈習創(chuàng)生,由凈力故,得以引發(fā)本來而克成性?!盵17]既然轉惡化善有可能,那么如何使之成為現(xiàn)實呢?熊先生認為,關鍵在于使本心作為一身之主。人從有生以來雖本心天然朗照,但浸于塵俗,不免被后起之習染所雜乘。因此,他說:“此無量習心,殆如滾滾伏流,行于地下,鼓蕩跳動,一有罅隙,即噴薄而出。當吾人本心亡失之際,正是習心乘機爭出之機。”[18]然而本心為人所固有,何以能亡失?這里的亡失并非是不存在,而僅僅是隱而不顯之義。他說:“性雖固有,若障蔽不顯即不成乎性矣。”[19]但人之惡端在于本心為身軀所役使。因此,只要本心作主而不使軀體盲動,就可順乎本心而起善習,并可使惡習消滅,從而彰顯本心照明之德。他說:“凡人不甘墮落者,能保任本心作主,則一切習染皆成善種?!庇终f:“業(yè)習之非惡性者,皆將轉而順天;其惡性者,不得現(xiàn)起,久之自然消滅?!北拘倪\行于獨立體中,獨立體便可利用本心照明之德而主動治理當前的事物。然而,獨立體怎樣利用本心呢?熊先生認為,就是利用本心監(jiān)督習心。他說:“人身最可貴者,即在其構造達于完善,而心靈得以赫然顯露出來,常為吾身內(nèi)在之監(jiān)督者。人之所以修其身者無他道,惟在不違本心之監(jiān)督而已。”[20]這就是說,人自有之權能,不但可以造善作惡,也可以轉惡化善;但其造善和轉惡化善之權能,則須在本心的監(jiān)督下才成為可能。

    參考文獻:

    [1][2][6][7][9][18]熊十力.十力語要[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7:8.

    [3][4][5][8][10][11][12][13][14][15][16][17][19][20]熊十力.新唯識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3.

    責任編輯:楊國棟

    猜你喜歡
    本心儒家
    本心即是方向
    持本心,做真我
    從“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歲月更迭·設計本心”——WAD廣州設計分享會圓滿舉辦!
    做動保,最重要是“守得住本心”!眾樂堅持打造貼近一線需求的產(chǎn)品
    論現(xiàn)代新儒家的佛學進路
    原道(2019年2期)2019-11-03 09:15:12
    VIKI_LEE:保持本心,隨心創(chuàng)作
    金色年華(2017年2期)2017-06-15 20:28:30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學
    江淮論壇(2017年2期)2017-03-30 10:15:31
    儒家視野中的改弦更張
    天府新論(2015年2期)2015-02-28 16:41:23
    “兢兢無負其本心”——蕺山后學祝淵的思想世界
    进贤县| 绍兴县| 紫阳县| 新闻| 三穗县| 张家口市| 大庆市| 涡阳县| 阳谷县| 县级市| 莫力| 大新县| 安西县| 陕西省| 青河县| 本溪| 巩义市| 府谷县| 望谟县| 青神县| 马鞍山市| 哈尔滨市| 仁怀市| 望奎县| 石台县| 新蔡县| 阿图什市| 商城县| 丰镇市| 丘北县| 滦南县| 武义县| 蕉岭县| 射阳县| 获嘉县| 扎赉特旗| 泗阳县| 西青区| 龙门县| 始兴县| 沙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