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璇璇
【摘 要】德育滲透是語文教學在新課程背景下提出的新要求,語文作為工具性學科,是初中教學的主要課程,對提高學生的溝通技巧和語言表達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如今教學改革深入實施,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法已經(jīng)無法適應學生的學習訴求,不利于培養(yǎng)形成初中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新課標教材中的文章具有豐富的內(nèi)涵,蘊含著德育教學的新思想。充分挖掘教材內(nèi)涵,通過多渠道向初中學生宣傳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才是初中語文教學應有的德育目標。本文將結合初中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對教學中德育思想的滲透進行分析,探討從多個角度完善初中語文教學,從而構建初中學生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體系。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語文;教學;德育滲透
進入21世紀以來,社會經(jīng)濟迅猛發(fā)展,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學校教學作為培養(yǎng)人才的主要手段,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初中是學校教學的關鍵階段,在整個教學中起到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若一味地按照原來的方式“滿堂灌”實施教學,不僅不利于學生思想素質(zhì)的提高,還會阻礙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熱情。在新課標的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要轉(zhuǎn)變固有的教育教學理念,自覺升級對語文教學的認識,注重語文工具性學科的特點,在教學中關注學生思想道德和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挖掘語文教材和教學過程的德育功能,真正彰顯新課標語文教學的教育目標,在語文教學的潛移默化中優(yōu)化學生的品性行為,以“春風化雨”的方式培養(yǎng)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愛生活的當代中學生。
一、德育滲透的概述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是將語文教學中蘊含的德育情感與教學結合起來,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通過科學文化的培育和思想道德的滲透,授課教師要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的思想內(nèi)容,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滲透德育元素,培養(yǎng)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促進其塑造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
初中語文教學的德育作用極為突出,需要教師精心細致地做好備課、授課以及后續(xù)的拓展引導。須根據(jù)對授課對象的身心特征,充分挖掘教材的內(nèi)涵底蘊,通過適當?shù)幕顒有问胶突顒觾?nèi)容達成“教師——教材——學生”三維溝通交流,使德育滲透在有意設計之下“肆意”鋪展延伸,直至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最終達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塑人的目標。
在保證初中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的課堂教育有效性之外,還要采取得力措施以確保其長效性。德育滲透應當是一個日積月累、潛移默化的長期過程,使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領會了德育知識,逐步樹立起良好的道德情操,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最佳效果。
二、營造課堂氛圍,創(chuàng)設德育情境
課堂氛圍是學生學習的大環(huán)境,也是高質(zhì)量教學的基礎,良好課堂氛圍的營造要能夠設置符合教學需要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考熱情,推動學習團隊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為良好的課堂教學活動提供前提條件。此外,德育教學思想的滲透也需要借助多媒體的力量,通過多樣化的方式實施教學,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和生動。
筆者在教授《北京喜獲2008奧運會主辦權》時,于導入環(huán)節(jié)播放有關2001年申奧過程的一段視頻,在現(xiàn)場氣氛十分熱烈的情境下讓學生描述國人聽聞喜訊的反應,并談論自己感受和印象。先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后在引出主要新聞事件,最后挖掘?qū)W習內(nèi)容中蘊含的文化情感。調(diào)動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引導其設身處地充分了解中國和國人為申奧所付出的努力和艱辛,感受申奧成功帶來的巨大喜悅與榮譽感等復雜情感,從而讓學生樹立愛國主義的情感,提升身為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
三、潛心解讀文本,擴大德育滲透
初中語文教學內(nèi)容多為名家名篇,文字雋永,風格各異,情感內(nèi)涵深富,是教育專家根據(jù)初中學生特點而精心選編的教材。因此,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思想,首先就應當立足文本,讓學生充分細致地解讀課文,與作者產(chǎn)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進而將閱讀學習的深層感悟內(nèi)化于心,最終外化于行。
在學習梁啟超先生的《最苦與最樂》的時候,筆者首先組織學生在精讀課文中歸納文章所羅列的最苦和最樂的事情,分析苦樂的緣由,帶領學生回顧自身生活中的苦樂,與作者筆下的現(xiàn)象和事例作比較,引導學生理順對生活經(jīng)歷的看法,樹立起正確的苦樂觀。
四、利用課外內(nèi)容,擴大德育視野
初中語文教學的延展性無限寬廣,因此課外拓展學習成為課內(nèi)教學的必要補充。這就要求教師遵循教育教育規(guī)律,在具體教育教學目標的指引下,注重課堂之外對學生核心素質(zhì)的鞏固和拓展。而德育滲透的存在使得新課標背景下的初中語文教學的目標和方向更為明確。
初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目標是學習和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培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學習和生活中所遇問題的能力;在知識傳授中滲透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文化傳統(tǒng)的教育;通過深入閱讀典范的文章,使學生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培養(yǎng)關注國計民生的情感態(tài)度,最終幫助初中學生形成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chuàng)新等核心素養(yǎng)。
對此,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總結:教師可以多組織一些課外拓展學習活動:①開展知識競賽類活動,如詩詞大會、燈謎比賽、辯論賽等,在學習競爭中推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滲透弘揚傳統(tǒng)文化等德育元素;②組織課內(nèi)外文本表演類活動,如課本劇改編匯演、名著經(jīng)典場景表演等,讓學生在身心投入具體情境中受到德育熏陶;③帶領學生走出去,參與社會實踐,如室外情境誦讀或“寫生”,走進孤兒院、敬老院等等,在動手操作、用眼觀察、由心感悟等實踐過程中牽動德育“漣漪”,振動其學生心靈。
五、結束語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我們深感語文教材中蘊含的文化知識和豐富內(nèi)涵,為德育教學滲透提供了有利的資源和養(yǎng)料。教師只有在教材處理中善于發(fā)現(xiàn)和深入挖掘德育的內(nèi)容,不斷地增強德育滲透意識,才能使德育在語文教學“潤物細無聲”。因此,我們在進行語言文字解讀、賞析、訓練與拓展同時,結合語文教材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通過教材解讀滲透德育元素,并將德育滲透延展到課外教學,擴展初中學生的生命視野,助力其形成核心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羅倫.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語文創(chuàng)新性教學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5,(01):23.
[2]李艾.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與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4,(S1):387.
[3]甘小銀.初中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育的研究[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09):161.
[4]梅舒琳.品語悟理以情感人——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黨史文苑,2012,(06):78.
[5]陳正琴.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小說教學策略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0):76.
[6]吳衛(wèi)星.初中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0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