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紅
提問,在任何一門學科中,都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教學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教學方法之一,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也不例外。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發(fā)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這點明了課堂提問是一種精彩的教學藝術。經(jīng)過教師精心設計、恰到好處的課堂提問,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學生對知識的探究熱情,從而極大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一、日常教學中,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
(1)提問“只顧數(shù)量,不求質量”。課堂中過多的一問一答,常常使學生缺少思維的空間和思考時間,表面上很熱鬧,但是實際上學生處于較低的認知和思維水平。
(2)候答時間過短。學生回答問題需要醞釀和思考的時間,教師在極短的時間就叫停,學生的思維無法進入真正的思考狀態(tài)。
(3)不注重利用課堂生成資源。教師不僅要會問,而且要會聽,會傾聽學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資源,否則,問題就失去了它應有的意義。
二、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進行有效提問的策略
(1)要問在認知水平上。就是說教師提出的問題要與學生的智力和知識水平相適應,既有一定的難度,又是學生經(jīng)過努力可以解決的。對于難度較大的問題,可將其分解,創(chuàng)設階梯式問題情境,形成一定坡度,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層層推進,引導學生思維一步步延伸、擴展。例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推導圓的面積公式前,讓學生觀看課件演示4等份、8等份、16等份、32等份的圓拼成近似長方形的過程。有的教師緊跟著就提出這樣的問題:你能夠推導圓的面積公式嗎?頓時,教室里鴉雀無聲,個個都耷拉著腦袋。顯然這個問題過大,要求過高,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學情。而有經(jīng)驗的教師不急于提出問題,而是請學生閉上眼睛想象:如果把圓分成64等份會怎么樣?128等份呢……使學生體會到等分的份數(shù)越多,圓形最終就會拼成長方形。這時才提出兩個問題:①拼成近似的長方形的長和寬相當于圓的哪一部分?②你能夠推導圓的面積公式嗎?這樣的提問考慮到了學生的理解、分析、綜合等方面的水平,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要問在學生興趣點上。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倍W生的心理特點是好奇、好強、好玩、自尊心強,設計課堂提問時要充分顧及這些特點,以引起他們的興趣。這要求教師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學目標,構思既有知識情趣和吸引力,又能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的問題。例如在教《圓的認識》時,先播放了一段“騎車比賽”的動畫片:小白兔、小猴子、小狗三種動物所騎車子的車輪形狀分別為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比賽開始前,讓同學們猜猜誰先到達終點呢?為什么?比賽開始,同學們饒有興趣地看著,只見小猴子騎得輕快又平穩(wěn),一路領先;而另外兩只小動物盡管使出了吃奶的勁,可就是趕不上,還差點把屁股給顛破了,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同學們在笑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問題:為什么比賽結果跟我的猜測不一樣呢?為什么別的動物都被顛得七上八下,而惟獨小猴子的車子卻跑得又快又穩(wěn)?此處多媒體的演示有效地刺激了學生的感官,從而激發(fā)了學生主動探究圓的知識的興趣和情感,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3)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問的機會。使學生去思、去想、去問。教師不僅要在每節(jié)課堂上創(chuàng)造質疑機會,還要使學生真正開動腦筋想問題,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或自己不懂的問題。把這一時間真正利用起來,而不是走走過場而已。為了使學生會提問題,教師可以有意識地進行一些訓練,可以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以學生的身份去示范提問題。比如,二年級教材學習了“角的認識”,對于什么叫角,角各部分名稱,“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這些內(nèi)容,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斑€有什么問題嗎?”學生答道“沒問題”。真的沒問題了嗎?“那我來問個問題”我提出了一個問題:“角的大小為什么與邊的長短無關呢?”經(jīng)過討論,大家明白了,角的邊是射線,射線是沒有長短的,所以,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角的大小決定于兩條邊張開的程度。教師從學生的角度示范提問題,久而久之,也就讓學生有了提問題的意識,在引導學生提問題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要“善待”學生的提問和回答。無論學生提什么樣的問題,無論學生提的問題是否有價值,只要是學生真實的想法,教師都應該首先對孩子敢于提問題給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對問題本身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決,或請其他學生解答。對于頗有新意的問題或有獨到的見解,不僅表揚他勇于提出問題,還要表揚他善于提出問題,更要表揚他提出問題的價值所在,進而引導大家學會如何去深層次地思考問題。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從提問題中感受到更大的收獲,才會對提問題有安全感,才會越來越愛提問題,越來越會提問題。
古希臘的一位學者說:“頭腦不是一個需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蔽覀兘處煹呢熑尉褪且米约旱男切侵?,去點燃學生的火把,而有效的課堂提問正是這種星星之火。我們教師只有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巧妙使用課堂提問,才能讓課堂變得更具活潑更具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