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丹娜
摘要:在高職的英語教學中,大多教授者會直接進入教學內容,而忽略了學生們還未準備好或還未提起興趣等因素,這樣的教學可想而知多半是教授者傾其所學,聽講者云里霧里。長此以往,學生們就會產(chǎn)生厭學現(xiàn)象。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課有好的開頭,如同一臺戲演好序幕,一部好樂章奏好序曲??梢?,一堂好課的關鍵除了教師知識淵博、對教學內容準備充分外,良好有效的導課方法和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導課是為新內容的呈現(xiàn)搭橋鋪路的過程,是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誘發(fā)求知欲望,啟發(fā)積極思維,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心理準備和知識準備的過程。本文從兩個方面:導課的原則和導課的方法、技巧來闡述。
關鍵詞:高職英語教學;英語教學關鍵;導課方法
一、導課的原則
1.導課要具有“吸引性”。
注意力是學生的先導,它對學習的影響是最直接的。在上課開始時利用導入新課這個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在極短時間內,巧妙地把學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既是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誘發(fā)劑,又是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原動力。
2.導課要具有“趣味性”。
興趣是學生發(fā)展思維能力的巨大推動力。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人全神貫注,積極思考,甚至達到廢寢忘食,欲罷不能的地步。因此,在新課導入階段的主要作用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愿望,增強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同時參與學習過程,引導學生自覺主動迎接新知,探求新知。比如可以以懸念激趣、故事激趣、形象激趣等。
3.導課要具有“針對性”。
新課導入必須根據(jù)學生心理特征,針對不同專業(yè)、不同年齡、不同時間,選擇不同適當?shù)姆椒?,必須做與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有機結合,融合一體。讓學生通過針對性的導課,一下子了解接下來的課程內容,并將教學內容與教授者所引導的方向結合起來,從而使教與學都能有效地進行。
4.導課要具有“情感性”。
人的感情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chǎn)生的。具體形象生動的情境能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引起他們激動或者愉快的情緒,使他們與所學內容產(chǎn)生共鳴,這樣學起來必然興趣盎然。因此,教師在導入新課時,要根據(jù)題材,“披文以入情”,并且,把自己體驗過的情感傳遞給學生,使他們也為這感情所感染,也如同體驗到這種感情。教師運用真摯而豐富的思想情感,生動而富于魅力的語言,去撥動學生的“情弦”,學生的“情弦”一旦彈動起來,教學過程就如同奏成一曲優(yōu)美的樂章。
5.導課要具有“幽默性”。
幽默性會讓聽講者從原本緊張的學習氛圍中解脫出來,以輕松的學習姿態(tài)投入英語學習中去。同時,有幽默性的課堂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的狀態(tài)下跟隨教授者的思路進行有效的學習。
二、導課的方法
1.聯(lián)系實際導課。
高職的學生是以動手操作能力的學習為主,如果要吸引學生們學習英語,那么可以根據(jù)高職學生所選擇的專業(yè)不同,將其專業(yè)在實際運用時可能會用到的與本教學內容相關的事件,來引出教學內容,讓學生們意識到原來學習英語不是脫離實際的,所學內容是能為其所用的。
2.表演導入,進入情境。
這個方法是充分利用高職學生的職業(yè)特點而設定的。表演是一種藝術,它能以生動的形式使信息直接輸入學生的大腦。在新課開始之前設計一些情景由學生或教師來表演,如課本劇、小品、話劇、電影片段等,這種形象、生動的情景,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輕松自如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
3.通過媒體,再現(xiàn)情境。
課堂情境設計的主要形式是多媒體、掛圖、剪貼畫、簡筆畫、幻燈圖片等。色彩繽紛、栩栩如生的畫面給學生提供了情境,使他們產(chǎn)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這種形、聲、色的感官刺激,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更快地進入角色,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還可以幫助他們理解抽象的知識,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和思維力。
4.新舊知識聯(lián)系導課。
新舊知識聯(lián)系是教師在教學中常用的導課方法。它是教師在導課時利用新舊知識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找出新舊知識之間的結合點,利用舊知識搭橋過渡,引出新知識。著名教育家巴甫洛夫說過:“認識新問題都是從舊知識發(fā)展而來?!痹诮虒W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這一話題時,我首先用學過的表示建議的句型Shall we----?/Lets----./Would you like-----?/How about----?與學生做PAIRWORK。學生與我對答如流。此時我乘勝追擊引出同樣能表達建議的句型 Why dont you--? 并引導學生作出相應的回答。同時還用同義句型Why not---?作替換操練。這樣我在溫故的同時,達到導入新課的目的,正所謂的“溫故而知新”,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集中注意力于新的內容上。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用英語思維的能力。學生也很自然、輕松地接受新的知識。
5.用音樂導課。
絕大部分的學生都喜歡音樂。因此,音樂不但能引起他們的共鳴,更能投其所好,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時轉入新課的學習能把學生的注意力輕易帶到新的知識上。如此,課堂教學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通過時事(有關球星、歌星、影視明星等)導課。
現(xiàn)行教材貼近學生的生活和現(xiàn)實,很容易找到教材和現(xiàn)實的結合點。
參考文獻:
[1]高利芬,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新課導入方法探索【J】北京,大學英語,學術版;2006.
[2]王銳生.社會哲學導論[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4.
[3]鄭樹棠,新視野大學英語[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