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春歸
摘要 為全面提高油菜綜合生產能力,促進油菜生產高產高效和農民持續(xù)增收,總結了油菜高產創(chuàng)建栽培技術,包括播前準備、播種育苗、適時移栽、平衡施肥、抗旱排漬、病蟲草害防治、適時收獲等方面內容,以期為油菜的高產栽培提供參考。
關鍵詞 油菜;高產創(chuàng)建;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65.4.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6-0039-01
為全面提高油菜綜合生產能力,促進油菜生產高產高效和農民持續(xù)增收,2013年以來,涇縣丁家橋鎮(zhèn)實施農業(yè)部油菜萬畝高產創(chuàng)建示范片面積467 hm2,涉及新渡、小嶺、李元、后山、官莊、丁橋6個行政村4 508戶,并在官莊村建立133 hm2核心示范區(qū),突出示范引領,狠抓技術服務,通過不斷創(chuàng)新、集成、組裝高產栽培技術,達到了預期效果,示范片平均產量2 250 kg/hm2,優(yōu)質率95%以上;核心示范區(qū)平均產量達3 000 kg/hm2,良種覆蓋率100%,實行配方施肥,減少化肥施用量10%,病蟲草害統(tǒng)一防控,防控成本下降20%?,F(xiàn)將幾年來油菜畝產創(chuàng)建栽培技術總結如下,以供廣大農民參考。
1 播前準備
1.1 地塊選擇
選擇土地肥沃、排灌方便、墑情良好、交通便利田塊,上茬為麥類,前茬為水稻田或棉田的最佳,可結合機械收割,推廣水稻秸稈機械粉碎還田,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
1.2 選用良種
大力推廣“雙低”(低芥酸、低硫苷)、“雙高”(高產、高含油量)品種,優(yōu)化品種結構,良種覆蓋率90%以上。油菜高產創(chuàng)建示范區(qū)實行統(tǒng)一供種、量田用種,主要品種為灃優(yōu)737、秦優(yōu)10號、浙平4號,播前曬種1~2 d。
1.3 開溝整地
主推育苗移栽和機開溝免耕撒直播2種油菜栽植方式。先用開溝機開好圍溝、腰溝、廂溝三溝,再把溝里土塊翻到畦面上敲碎、整平,做成廂寬140 cm,溝寬30 cm,廂面呈微弓形。
1.4 施足基肥
苗床施腐熟豬囤糞15.0 t/hm2、鈣鎂磷肥450.0 kg/hm2、氯化鉀75.0 kg/hm2、硼砂7.5 kg/hm2,在整地前施下。一般生產3 000 kg/hm2以上菜籽直播大田應施基肥氯化鉀或硫酸鉀270 kg/hm2(或有效量相當?shù)膹秃戏剩?、過磷酸鈣600 kg/hm2、土雜肥45 t/hm2以上、硼肥7.50~11.25 kg/hm2;氮∶磷∶鉀=1.0∶0.4∶1.0;施純氮270 kg/hm2,按底肥50%、苗肥30%、薹肥20%的比例施用;磷、鉀肥主要基施,重視硼肥的施用。
2 播種育苗
重點要掌握好播種期、控制好播種量,把好播種質量關。育苗移栽9月15—25日播種,苗床播種量控制在6.0~7.5 kg/hm2之間,做到稀播、勻播,大田需用種量1.5 kg/hm2;直播10月5—15日播種,用種量3.75 kg/hm2,保證密度達到27萬~30萬株/hm2。做到適墑播種和“三溝”通暢,播種后用土雜肥蓋籽。
培育適齡壯苗,做到苗勻、齊、壯[1]。齊苗后間苗,三葉期定苗,定苗100~150株/m2。適時追肥,抓好病蟲草害防治,同時用20%多效唑750 g/hm2兌水750 kg/hm2于葉面噴霧。三葉期施稀薄人糞尿1次,移栽前7 d施起身肥1次(37.5 kg/hm2)。
3 適時移栽
當苗高20~25 cm、達到6~7片葉、苗齡25 d且根系發(fā)達時移栽,做到壯苗移栽。移栽時要求幼苗長相清秀,葉柄粗短,根莖粗0.5~0.6 cm,根系發(fā)達,主根直,無病蟲。10月中旬普遍開始移栽,每廂橫栽6~7穴,株距20 cm,每穴栽壯苗1株(或普通苗2株),做到壯苗和普通苗分類分別移栽。栽后及時澆定根水,次日視情況再澆1次水。移栽油菜一般在栽后7~10 d追肥,用尿素60~75 kg/hm2兌水澆施[2]。
4 平衡施肥
油菜在施肥上要做到穩(wěn)、重結合。一是重施蠟肥。冬至前后施用蠟肥,以遲效有機肥為主,用人畜糞22.5~30.0 t/hm2結合清溝培土施用,也可用腐熟的堆廄肥施在油菜根旁。二是早追薹肥。立春前后,可視苗情及土壤肥力,用尿素75~150 kg/hm2追施,群體過旺宜少施或不施氮素肥料[3]。三是巧追花肥。一般立春前后沒有或少施蕾薹肥的,初花期用尿素7.5~15.0 kg/hm2+硼肥2.25~3.00 kg/hm2+磷酸二氫鉀2.25~3.00 kg/hm2兌水750 kg/hm2進行葉面噴霧。
5 抗旱排漬
油菜播種或移栽后如遇干旱要進行抗旱,在達不到噴灌或人工澆灌的條件下可以引水溝灌。最好在土壤干后能淺鋤松土,以保蓄土壤水分。油菜一般都不耐漬,在幼苗期受漬害后,生長停滯。因此,應經(jīng)常疏通田間三溝,達到雨后田間無積水[4]。
6 病蟲草害綜合防治
在病蟲害防治上,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抓好農業(yè)防治和化學防治。
在農業(yè)防治上,強化清溝排漬等田管工作,降低株間濕度,提高植株的抗病性[5]。在化學防治上,油菜花期病株率達10%以上時,可在盛花初期和盛花期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36%多·酮懸浮劑噴霧防治2次,降低病害損失。苗期菜青蟲達到20頭/百株、成株期200頭/百株以上時,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或2.5%三氟氯氰菊酯兌水均勻噴霧進行防治。苗期蚜蟲達到500頭/百株、抽薹現(xiàn)蕾期1 000頭/百株以上時,可用25%吡蚜酮或10%吡蟲啉進行防治。建立涇縣天祥等3個植保防治專業(yè)合作社,大力推進統(tǒng)防統(tǒng)治,充分發(fā)揮植保專業(yè)合作社作用,解決缺少勞動力農戶的病蟲防治工作,確保病蟲防治不留死角[6]。
移栽后油菜大田的除草,可在禾本科雜草三至五葉期用10.8%高效吡氟氯禾靈乳油450~600 mL/hm2或10%精喹禾靈乳油750~1 200 mL/hm2進行防除。以闊葉雜草為主或禾本科與闊葉雜草共生的田塊,可用14%草除·精喹乳油1 800 mL/hm2,或17.5%草除·精喹乳油1 500 mL/hm2,或50%草除靈乳油450 mL/hm2兌水噴霧防除[7]。
7 適時收獲
油菜的角果9成熟時,即全田植株葉片基本落完、籽粒深褐色、角果黃熟、側枝角果籽粒淺褐色時,用聯(lián)合收割機一次性完成所有的收獲作業(yè)環(huán)節(jié)。收割后期,應采取“早開始、午停機、晚收工”的辦法。
8 參考文獻
[1] 許平.油菜高產栽培理論及綜合配套栽培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6(23):36.
[2] 桑布.西藏白菜型油菜高產栽培技術[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4(36):12836-12837.
[3] 王家容.江津區(qū)優(yōu)質油菜高產栽培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14(17):59-60.
[4] 馮文豪,馮澤蔚,蘇躍.貴州高產油菜的群體結構特征及高產栽培技術[J].貴州農業(yè)科學,2012(10):61-64.
[5] 李冬,佘奎軍,許志斌,等.寧夏冬油菜高產栽培技術[J].寧夏農林科技,2011(9):91-92.
[6] 曹國軍,包宗偉,傅小平,等.油菜高產栽培配套技術研究[J].江西農業(yè)學報,2011(1):83-85.
[7] 楊騫,于仙萍,張紅霞,等.寧南山區(qū)冬油菜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yè)科技,2010(6):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