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妹
【摘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該追尋更多更好的教育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表演歷史短劇、開展課堂小辯論等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于學習歷史、善于學習歷史,從而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歷史 注意力 教學方法
新課改的宗旨就是要以學生為主,還課堂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要學生積極參與,改變過去教師滿堂灌的狀況,就要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但是現(xiàn)在初中歷史教學所面臨的尷尬局面是:歷史即使列入中考的范圍,但在學生心目中還是屬于副科,因為所占的分數(shù)比重不高,學生、家長不重視;對于一些優(yōu)生來說,如想取得好成績,在考試前突擊一下就可以了,所以也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加上初中的學生本來就沒定性,注意力容易分散。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還是按傳統(tǒng)的教法,重在落實知識點“填鴨式”的教學,怎么可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怎么可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怎么可能做到以學生為主呢?所以教師必須開動腦筋,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來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方法。
一、巧記知識,輕松學習
歷史知識需要記憶,而歷史知識又是多種多樣的,如何讓每個學生記得住、記得牢,這需要一些有趣的記憶方法。用諧音記憶歷史年代,比如李淵在618年建立唐朝,可以這樣來記:“李淵見糖(建唐)留一把(618)?!庇米诸^記憶法,比如記中英《南京條約》中國被迫五口通商(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用字頭記憶法就是“廣廈福寧上”。這樣,學生覺得很有意思,有了興趣,在輕松愉快中既學習了知識,又記住了該記的內(nèi)容。
二、表演歷史短劇
善于表現(xiàn),勇于表現(xiàn),想吸引別人的注意也是青少年學生的特性。在課堂上我們應該多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能表現(xiàn)自己。表演歷史短劇就是一種很好的形式。如我在上《三國鼎立》這一課時,有“赤壁之戰(zhàn)”的內(nèi)容,我就讓學生扮演劇中的歷史人物,把這歷史事件表演出來。臺下的學生除了欣賞臺上的同學表演之外,還要思考問題“為什么孫劉聯(lián)軍能以少勝多,打敗曹操的八十萬大軍”。通過這些設問,不僅把沉悶的歷史課堂搞得生動活潑,而且也讓同學們掌握了歷史知識,同時也鍛煉了同學們的表演才能,更能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
三、開展課堂小辯論
在具體的教學中,可以恰當?shù)匕迅偁帣C制引入課堂,如快速搶答、小組搶答、辯論賽等。課堂小辯論是一種很好的手段。教師可根據(jù)教學重點、難點,精心設計討論題等討論材料,鼓勵學生質(zhì)疑問難,勇于發(fā)表不同意見,在多項交流中主動參與學習過程,不斷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并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合作意識。教師要在課堂上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和諧的、愉悅的情感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想問、敢問、樂問,這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前提。為學生創(chuàng)造愉悅的課堂環(huán)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然地融進教學活動中,才會使學生學習的思維沒有障礙,更好地融入歷史課程的學習中,從而提高他們學習歷史課的積極性。教師要重視歷史教學所存在的價值觀。例如上宋金對抗這一課時,針對“岳飛是不是抗金英雄”這一話題,可以讓學生展開一場小辯論。為了贏得辯論,學生必須掌握課本上相關的知識,這就要他們注意力集中,認真看書。而且通過辯論,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也使學生對“抗金英雄”這個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時還鍛煉了他們的口才。
在史學界中,對很多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評價、觀點是有不同說法的,所以這種辯論的形式是我們在課堂能經(jīng)常用的教學方法。通過辯論,學生不僅能形成正確的歷史觀,而且也培養(yǎng)了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和習慣。
四、撰寫歷史小作文
對于一些沒什么難度、平鋪直敘的課,如果教師也是按課文簡單地復述一遍的話,必定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對于這樣的課,就可以讓學生自己掌握,然后通過寫小作文的形式檢查學生自學的情況。例如上《宋朝文化》這一課時,我就以“假如你是宋朝人,你的一天是怎樣度過的?”為題目,讓學生寫一篇300字的小作文。學生為了完成這篇作文,必須掌握宋朝的相關知識,所以他就會認真地閱讀課本。從同學們交上來的作文來看,他們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發(fā)揮,完全超出了教師對他們的要求,比如,坐時空穿梭機穿越到宋朝,遇到了蘇軾、陸游等大詩人,看到這些詩人正在飲酒作詩,好生快樂……因此,撰寫歷史小作文,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想象能力。
五、學做“小老師”
對于一些難度較小的課,我們還可以選擇讓學生來當“小老師”的方法來處理。我們可以指定一兩位同學,讓他們先備好課,然后由他們給同學們上課。同學們看到是自己的同學來當“老師”,他們就會覺得很新奇,很有興趣,上課時也很配合,甚至想些問題來“刁難”一下“小老師”。而上課的同學也能體驗一下當老師的感覺。這些“小老師”在備課的時候預測哪些知識是應該掌握的,哪些知識是重點和難點,所有這些對于提高“小老師”的學習能力也是很有幫助的。
總之,“教有定法,但教無常法”,在課改的大背景下,教師應該多用點心,研究教法并靈活運用,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課堂上來,使學生愿意上我們的歷史課,喜歡上我們的歷史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