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祥
摘要:現(xiàn)今社會,家長對幼兒的教育逐漸重視,但存在“重知識輕品德”的現(xiàn)象,幼兒期是幼兒良好品德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良好的品德對其日后健康人格的形成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而如今社會家庭中的“獨生子女現(xiàn)象”非常普遍,孩子從小驕傲蠻橫,不懂得愛別人、不能與同伴友好相處,不會分享和感恩,不愛勞動、只索取愛等現(xiàn)象。面對如此現(xiàn)狀,如何對幼兒進行品的方面的教育?將是我們在工作中必須嚴峻思考的問題之一。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德育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貫穿于幼兒生活及各項活動之中。”因此我們要注重在生活中點滴對幼兒的影響,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讓幼兒更好地適應未來,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克服不良品行表現(xiàn),塑造完美的人格。
關鍵詞:愛;同伴;日常生活;家園合作
一、研究背景
中國有這樣的古訓:“德可潤身,厚德載物;君子以成德為行,一德立而百善從之?!笨梢娢覈湃司椭榔返聦θ说闹匾浴,F(xiàn)今社會,家長對幼兒的教育逐漸重視,但存在“重知識輕品德”的現(xiàn)象,幼兒期是幼兒良好品德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良好的品德對其日后健康人格的形成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而如今社會家庭中的“獨生子女現(xiàn)象”非常普遍,孩子從小驕傲蠻橫,不懂得愛別人、不能與同伴友好相處,不會分享和感恩,不愛勞動、只索取愛等現(xiàn)象。面對如此現(xiàn)狀,如何對幼兒進行品的方面的教育?將是我們在工作中必須嚴峻思考的問題之一。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德育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貫穿于幼兒生活及各項活動之中?!币虼宋覀円⒅卦谏钪悬c滴對幼兒的影響,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讓幼兒更好地適應未來,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克服不良品行表現(xiàn),塑造完美的人格。
二、研究對象
延慶區(qū)第二幼兒園幼兒
三、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法
四、具體研究措施
(一)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對幼兒實施品德教育
1.讓幼兒學會感受愛、懂得愛,學會表達對別人的愛
《綱要》的社會領域目標中指出:“愛父母長輩、老師和同伴,愛集體、愛家鄉(xiāng)、愛祖國?!倍谖覀兊膶嶋H生活中,孩子往往只懂得享受愛,肆無忌憚的對身邊的人提要求,重自己的需求,讓身邊的人去幫他做事情,依賴成人,并覺得是應該的,不懂的身邊人的愛,進而去表達對身邊人的愛。為此,我們就抓住身邊的各種節(jié)日和活動契機,以主題活動、系列活動等多種活動形式開展相關活動。如“三八”節(jié),開展“我的好媽媽”主題教育:以體驗性活動——媽媽大肚子的時候、和媽媽一起看我長大,訪問采訪我的媽媽及美術活動——畫媽媽,一系列活動,使幼兒對自己的媽媽有了較為全面、完整地了解,認識到媽媽工作的辛苦,媽媽把愛全部給了家,和自己,一種愛媽媽的情感油然而生;同時從愛媽媽的角度出發(fā),引導其熱愛其他家庭成員,如活動“我?guī)蜖敔?、奶奶洗洗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利索能及的活動讓幼兒自己表達對親人和身邊人的愛。
另外,在其他活動中我們也非常重視幼兒愛的表達,例如帶領孩子開展“我愛家鄉(xiāng)延慶”的系列活動,我們帶領孩子一起去了解自己的家鄉(xiāng),當孩子們知道家鄉(xiāng)山美水美的小漓江“龍慶峽”,知道我們的民俗旅游“豆腐宴”知道令我們驕傲和自豪的世界奇跡“萬里長城”,知道我們是北京市的“大氧吧”知道我們延慶的特色與可敬可愛之處,孩子們會深深的喜歡我們這樣的家,同時我們的孩子也會通過自己的雙手學會熱愛與幫助,例如,去和敬老院的爺爺奶奶們聊天,給他們孤獨的內心以溫暖,給社區(qū)的叔叔阿姨獻上自己的禮物表演節(jié)目,為我們身邊的綠色環(huán)境做出貢獻,宣傳保護我們的環(huán)境,不亂扔垃圾等等,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學會愛。我們還開展豐富多彩的區(qū)域活動,“溫馨的娃娃家”,讓孩子在里面體驗感受家的愛與溫暖,“小醫(yī)院”“理發(fā)店”讓孩子感受為我們服務的人辛勤的付出等等,這些形式各樣的活動,讓幼兒慢慢的感受愛、懂得愛從而學會表達自己的愛。
2.通過與同伴正確交往,友好合作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
幼兒生活范圍小,生活經驗少,對許多社會現(xiàn)象、社會事件缺乏了解,幼兒常常以自我為中心,看待各種事物和現(xiàn)象。而同伴交往是幼兒社會化的重要途徑,幼兒只有在與同伴友好交往中,有利于幼兒在平等協(xié)調的關系中協(xié)調好各種關系,充分的發(fā)揮個體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因此在幼兒園《綱要》中指出“同伴是重要的教育資源?!碧招兄壬f“學校即社會”——即“幼兒園也是幼兒學習的社會”,如何讓幼兒在幼兒園生活中學習與同伴正確的交往與友好合作呢?在生活中我是這樣做的,如在進行建構區(qū)域活動“美麗的家”時,剛開始幼兒喜歡一個人占很多積木和建構材料自己搭建,但最終不是作品無主題,就是遇到困難大家各顧各的,不愿主動幫助解決。于是,我建議他們共同搭建,分工合作——成立小小建筑隊,大家共商家園布局,各自分工,這樣他們遇到困難不再各顧各的,而是熱情地、及時地幫助他人;同時,互相因爭搶材料而產生的同伴矛盾明顯減少,偶爾發(fā)生矛盾,大家也能自行解決,當積木區(qū)的高樓林立,我們的家在孩子的手中搭建的高大,寬敞,井井有條時,幼兒能夠充分的體驗搭建后的成功感和合作的快樂。
幼兒有了與人交往的愿望,但往往不能很好的與同伴交往,這其中的原因在于不能很好的掌握與他人交往的方法,交往也需要技巧,教師要利用自己的榜樣和兒童文學作品等多種活動潛移默化的影響幼兒,讓幼兒掌握正確的交往方法,如交給幼兒用語言與他人交流的方法:“謝謝”“不客氣”“對不起”“沒關系”“請坐”“您好”“這樣可以么”“你先玩,我后玩”“我們一起玩”等等,這些神奇的話非常有效果,其次讓幼兒學會輪流、等待、分享,在交往中帶人熱情和主動,遇到困難、矛盾等能嘗試解決,逐步的學會與他人交往,交朋友。
3.抓住日常生活的點滴隨機進行品德行為教育
幼兒社會領域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尤其是品德方面的教育,往往不是通過一次活動或者是說教能夠起到效果和作用的,他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需要在與人交往中慢慢的實現(xiàn),因此我們日常那個生活中的點滴隨機教育尤為重要。例如班級圖書區(qū)的圖書破了,教師針對這樣的隨機問題,及時的組織開展了“修補圖書”活動,從發(fā)現(xiàn)、討論、交流到主動修補。幼兒對班級的圖書更加關心,一旦發(fā)現(xiàn)書角或封面有點破損,大家都把它帶到圖書醫(yī)院去修補;在平時的閱讀活動中,教師也會以自己的榜樣作用影響孩子并叮囑:“翻書得輕輕翻,一頁一頁的翻,不然書會破的?!痹偃缭凇敖裉煳沂侵等丈钡闹黝}活動,孩子們開始通過觀察、討論發(fā)現(xiàn)都什么時候需要值日生,之后通過交流討論的發(fā)現(xiàn):照顧小植物,為小朋友發(fā)碗筷,幼兒活動區(qū)結束和戶外活動后再次的收拾整理玩具,幼兒離園時叫小朋友回家都需要值日生,教師在區(qū)域和環(huán)境中和幼兒一起制作環(huán)境,梳理值日生,讓每個孩子都有做值日生的機會,這樣,孩子不僅學習了責任,又幫助了他人,學會了愛護環(huán)境和周圍的人,良好的班級氛圍在幼兒的心中得到建立。
(二)家園共同合作,共同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品德行為
陳鶴琴先生指出:“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加以單獨勝任,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边@也正如《綱要》中所指出的: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的教育觀念對塑造新一代影響是巨大而深刻的。因此,家長的觀念、言行直接影響幼兒的發(fā)展。在目前的實踐教育中,兩者的教育存在一定的差異。不少幼兒園盡管教師對幼兒的關心、分享等給予大量的教育和指導,但家長卻教育孩子想玩就去搶,不給就出手,放任孩子,使教師的教育培養(yǎng)起不到積極應有的作用。
幼兒園、家庭的教育要相互一致, 相互聯(lián)系,才能達到教育的良好效果。德育教育要全面,正確實施必須要加強家園聯(lián)系,及時傳遞信息,相互溝通。如:我們以《綱要》精神為主導,在班上召開了系列家長座談會,在教育理念上與家長達成共識。漸漸地,家長們也意識到:在給孩子付出愛的同時,更要從孩子中回報愛,必須讓孩子懂得用正確地方式表達愛;在家要求孩子禮貌地與家人、鄰里朋友相處。通過定期家訪,召開家長會,及時溝通、了解、反饋——幼兒學習品德教育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得到及時解決。同時,我們以教師為倡導者,請家長共同參與,在班上分階段開展“有禮貌的好寶寶”、“快樂的一家子”、“我是媽媽的好幫手”等成果匯報活動。
另外,每月我們在“開展家園共育欄”向家長介紹關愛教育的重要性和一些幼兒出現(xiàn)的不良行為及改掉方法。如:有的孩子在家自己的東西(玩具、食物等等)從來不讓別人碰,到了幼兒園更是不會與他人分享,我們就及時的與家長利用家園共育欄、個別約談和網上互動等多種方法和家長溝通,取得教育的一致性,開展分享活動,逐漸的通過表揚、鼓勵等方法讓幼兒學會與他人分享,體驗分享的快樂,并及時的將幼兒在家中的表現(xiàn)與幼兒園的老師家長溝通,讓孩子逐步改掉“獨吃”“獨占”的壞習慣。再如,一位家長告訴我們,孩子在家什么都不干,都等著家長幫助和幫忙,于是我們根據這一情況,開展了“我是班上的小主人”活動,如上課了讓他給小朋友發(fā)蠟棒、畫紙,開飯前讓他給小朋友發(fā)勺子、發(fā)碗。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漸漸地他愿意主動地在家里能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總之,品德教育對幼兒一生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要有計劃、有目的、科學的堅持不懈地促進幼兒良好品德的發(fā)展。只有從小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品德修養(yǎng),才能培養(yǎng)出全面發(fā)展的世紀人才。幼兒園、家庭、社會各方面要相互協(xié)調一致,根據孩子的發(fā)展有目的、有計劃的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道德修養(yǎng),使祖國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教育氛圍下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北京市教育委員會.2003年9月
[2]《幼兒園快樂發(fā)展用書》.幼兒園快樂與發(fā)展課程編寫組.2010年3月
北京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學校心理衛(wèi)生委員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7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