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曉燕
摘要:語文知識情感性濃厚、生活氣息濃厚,這是語文學科的主要特點。如果說單純說教的教學方式在其他學科教學中是不適宜的,那么在語文課堂中,我們該說這種機械的教學方式是根本不能出現(xiàn)的。語文課堂里需要“情感融合”,需要“心靈碰撞”,更需要“走進生活”。所以,在語文知識教學中,尤其是小學語文知識的教學中應該采用情境教學模式。本文筆者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基本策略
語文課堂該是怎樣的課堂?我想每一個人的回答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語文課堂應該是充滿情感的生活課堂。小學生是怎樣的學習群體?我想每一個人的回答還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小學生是情感飽滿,充滿熱情的受教育者群體。那么基于這樣的學科特點,基于這樣的學生資源,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我們又該采用怎樣的教學方法呢?在筆者看來,最適當?shù)慕虒W方法就是情境教學法。下面就如何在語文課堂中進行情境教學筆者談了自己的看法。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情感
對于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活動容易受到情感的影響。教師采用情景教學模式更能夠培養(yǎng)學生從小的情感傾向,對于學習的熱情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小學教師應創(chuàng)設更多的情景教學模式,讓學生不斷的體驗學習上的成功,同時要將他們學習中的優(yōu)異成績進行表揚和激勵,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中的每篇文章都能夠在學生的心靈上打開一個不同的世界,很多情景都蘊含著不同的感情色彩,例如很多課文中都包含“鳥語花香”,“流光溢彩”,還有“波浪滔天”,還有的文章中有很多感人肺腑詞句,還有名人名言,具有哲理的詞句等。這讓每一個作者都在生活經(jīng)歷和靈感中進行創(chuàng)作,同時也關乎著作者的世界、情感、心靈、生命等。如果教師在這些文章中渲染一定的情景,將字里行間的情感都以課堂教學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那么課文內容的情景就會接近還原,其中的較色讓學生扮演和接入,進行課堂實景表演,那么就會讓學生對課文的內容記憶深刻。在自然界中的很多詩意和沒敢都會感受出來,同時也能夠讓生命報以最深晴的感動。而在教學課堂中,學生感受不到花草的芬芳,也不能感受到鶯歌燕舞的喜悅。只有設身處地在大自然中才能讓學生感受到這些生物的菱形,因此,在激活學生情感細胞過程中可以將潛在的知覺放在自然中,在進行語文課文學習中進行適當?shù)臐B透,讓學生將現(xiàn)實生活與自然情景相結合。例如,可以再課時設計中組織學生到田間欣賞自然景觀,聽聽青蛙的叫聲和稻子的方向,學會什么事希望和豐收,同時,還可以帶學生去工廠和農村看看,讓學生體驗什么叫勞動最光榮。
二、創(chuàng)設情境,步入生活
小學生抽象能力差,他們獲取知識的方式多來源于直觀,語文知識的魅力就在于可以化他人情感變自身情感,化抽象為直觀,而實現(xiàn)這樣的轉化就需要創(chuàng)設源自學生生活的情境。知識來源于生活,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加強語文課程學習與生活上的聯(lián)系,通過語文課程的表述來讓學生體驗生活,要讓學生知道語文課程內容和知識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緊密將生活中的場景進行連接,增強學生的體驗性,同時還要加強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通過理解過程中藝術表現(xiàn)和設計的結合來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能夠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情趣,這也能夠有效的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小學語文課堂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學習的場所,還是學生進行生活體驗的樂園,只有語文教學和現(xiàn)實生活緊密結合,才能夠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時也能對語文的基礎知識掌握的更加牢固。在開展情景教學中,可以將很多小的物品在課堂中加以利用,讓其成為課堂數(shù)學的有用道具,引導學生細心地對觀察周邊的事物,認真地體驗現(xiàn)實生活,并運用語文知識對身邊的事物和現(xiàn)象進行解釋及描述,提高其運用知識的實際能力,加強其自主學習,不斷培養(yǎng)其學習語文的樂趣。例如:在進行《珍珠鳥》這一課文的講授時,著重對珍珠鳥的有關描寫細節(jié)進行講解,激起學生們對現(xiàn)實中鳥的特征、動作、嗚叫的聯(lián)想,加深其對課文的理解,體會到課本中描寫的技法及各種詞語的妙處,讓學生更加注重對生活觀察,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及學習能力。
三、創(chuàng)設情境,聯(lián)系學生
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學生才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是課堂的主角,所以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也要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從學生密切關聯(lián)的生活中去創(chuàng)造適宜學生認知的立體課程,即情境課程,科學合理地將學生引入到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當中來,盡可能多地讓他們的興趣、情感即各種感官融入到所規(guī)定的立體體驗情境中,使學生主體得到親身實際的體驗和感受,這樣學生就能獲得豐富的知識體驗及感性認識,從而多方位、多角度感受、領悟將要獲知的知識信息,喚醒學生的自覺需要,讓學生在各種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受中通過想象來體察形象的思想感情,得出自己的觀點和認識及感受。將課本平面信息轉化為立體情境,將教材中的平面知識點和腦海中已有的表象和各種相關的感受緊密聯(lián)系起來,設身處地將自己沒想成為體驗的對象,激活大腦的積極思考和豐富聯(lián)想,產生與體驗對象相一致的移情體驗,從感性認知到理性認識再到感性的反應、理性的運用,感悟其中的道理,使“理”通過“情”進入學生的心靈,引導學生通過參與各種可體驗的情境教學活動,如:角色游戲、現(xiàn)場觀摩等,在特定的教學氣氛中積極主動地從事各種學習活動,在潛移默化中進行學習,促進學生的多維發(fā)展。
綜上所述,小學生情感豐富,語文知識的學習需要學習者情感的積極投入。怎樣實現(xiàn)二者的融合?就要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實施情境教學。教師通過學生的行為特點和創(chuàng)設情景的相適應程度來融入感情色彩,激發(fā)他們對語文課程學習的興趣,鍛煉他們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負荷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情景教學的課程標準,才能更好的完善小學語文情景教學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