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田
(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qū)教師進修學校)
摘 要:通過對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qū)43所學校綜合實踐活動的教育現狀的調查與分析,就校本教研工作的實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育
一、對象與方法
本調查圍繞綜合實踐活動教育現狀展開,調查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綜合實踐活動教育的師資與設備現狀,包括教師的專業(yè)、擔任本課程時間等;二是教學與評價情況,包括研究性學習情況、課程落實情況、評價問題等;三是教研現狀與建議,包括教研活動遇到的突出問題及建議等。
本調查主要采用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前期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先在相關文獻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指標體系,然后與部分校長、主任、教研組長及教師進行溝通,進而確定指標,編制問卷。后期主要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先通過問卷測試,整體把握問卷的信度和效度,然后進行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學校類型和對象涉及集美區(qū)普通完小、中心小學、直屬學校,但未包含民辦學校。由綜合課程教研組長發(fā)放問卷410份,收回410份,問卷收回率達100%;其中有效問卷407份,有效率為99.3%。
二、結果與分析
1.綜合實踐活動教育的師資整體水平不高
一是專業(yè)性不強。調查顯示,現有45名綜合實踐專職教師,專業(yè)特長相符者有29名,占總數的64.4%?,F有407名專兼職教師中沒有省級學科帶頭人或省級骨干教師,有29名市級骨干教師,占教師總數的7.1%,有2名區(qū)級骨干教師,占教師總數的0.5%??梢姡緦W科的各級骨干教師人數明顯偏少,師資隊伍中缺乏綜合實踐專業(yè)知識背景和專業(yè)的引領,這成為本學科師資隊伍的先天不足。二是經驗不足。專兼職教師教學本門學科的平均教齡僅為5.6年,教學經驗顯然不足。三是課時安排不均。專兼職教師中擔任本學科課時數平均為6.7節(jié)課,兼任其他學科課時數平均為6.1節(jié)課。四是缺少帶教教師。近年招了不少綜合實踐專職教師,但帶教力量明顯不足,有48名教師安排帶教,占綜合實踐專兼職教師數的11.8%,有58名教師安排被帶教,占綜合實踐專兼職教師數的14.2%,還有占總數的74%沒有安排帶教或被帶教??梢娙鄙賻Ы探處?。
2.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設施設備配置不高
一是專用室不足。抽樣調查中發(fā)現,3-6年級去年227個教學班,配備本學科專用室37個,平均每6.1個班級才有一間專用室;二是實踐基地缺乏。建立了28個實踐活動基地,平均每8.1個班級才有一個實踐活動基地。這些基地中又以德育教育基地、軍事夏令營居多,真正能讓學生動手實踐和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基地少之又少。
3.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存在差異
一是對綜合實踐課程的認識存在差異。認為目前所在學校重視綜合實踐教學的老師有395人,占教師總數的97%,認為所在學校不重視綜合實踐教學的老師有12人,占教師總數的2.9%,由此可見,老師對課程落實認識較到位,但存在差異。二是開展研究性學習存在差異。一學期中開展1次研究性學習的有124人,占總數的30.5%;2次的有74人,占總數的18.2%;3次的有61人,占總數的15%,還有148人說不清楚多少次,占總數的36.4%,說不清道不明的比例令人擔憂。三是對教學中突出問題的認識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有116人認為教學中最突出的問題是教學資源缺乏,占總數的28.5%;有97人認為是教材缺乏,占總數的23.8%;有172人認為經驗不足或專業(yè)缺乏,占總數的42.3%。四是區(qū)級期中抽測的成績存在差異。近三年對直屬學校、中心小學的三個班級進行期中質量抽測的成績分別是:平均分90.3分、90.4分、86.9分;及格率都是100%;優(yōu)秀率87.2%、93.7%、84%??梢姡鶎W校的成績有所差異。
4.對教師缺少針對性的評價
調查顯示,認為學校有針對綜合實踐教師進行專門評價的324人,占總數的79.6%;認為沒有專門評價的83人,占總數的20.4%。多數教師認為綜合實踐的評價應針對專職教師,而非兼職教師,因為兼職教師的工作量已經很大了,難以與專職教師“平起平坐”接受專門的評價。
5.教師之間互相聽評課有差異
調查顯示,407人教師中互相聽評課如表:
由此可見,多數教師都能互相聽評課在10-15節(jié)之間,互相學習、相互切磋是教師教研活動的主流。
6.教師外出教研活動的機會偏少
綜合實踐活動的教研活動,每學期市級一般安排3次左右,區(qū)級安排4次左右,市區(qū)級教研活動受場地、規(guī)模等因素的限制,一般只安排教研組長或專職教師參加,兼職教師參加市區(qū)一級的教研活動的機會少之又少。
7.校級教研活動的開展被邊緣化
雖然我們有規(guī)定的“教研日”,但實際校級教研時間往往被語、數、英給擠占了,據統(tǒng)計,兼職教師參加綜合實踐教研活動僅占46%左右,校級教研活動被忽視、被邊緣化。
8.對教研活動的建議
對綜合實踐教研活動的開展您有什么建議?我們設計了:專家講座、專項培訓、專題教研、跨校交流、其他五個選項,138人選專家講座,占總數的33.9%;102人選專項培訓,占總數的25%;85人選專題教研,占總數的20.9%;41人選跨校交流,41人選其他,各占總數的10.1%??梢?,多數人偏向于專家講座、專項培訓和專題教研項目。
三、思考與建議
1.從課程角度出發(f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要實施好綜合實踐課程,解決師資隊伍建設問題,可考慮以下幾點:一是學校領導要依法治教。確實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組織與領導,指派專人負責本課程的整體規(guī)劃、組織與實施,做到學?;顒佑腥素撠?,年級活動有人統(tǒng)籌,班級活動有人實施。二是專職教師要充分利用。專職教師具備較好的專業(yè)知識背景和專業(yè)素養(yǎng),參與本學科教學研究的機會及自身的教學實踐機會較多,對于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有更多的思考和經驗,因此,如何更好地發(fā)揮專職綜合實踐教師的引領作用相當重要,要做到“讓專者精通”,不能“招而不用”,不能“用而不全”,說是專職教師卻還讓兼任其他的學科教學。三是兼職教師要加以培養(yǎng)。只靠專職綜合實踐活動教師是滿足不了教學要求的,許多工作需要依靠兼職教師來完成,要做到“讓兼者勝任”,不能“厚此薄彼”。要通過專項培訓、拜師學藝、師徒帶教、跨校實踐等形式加以培養(yǎng),使兼職教師也能勝任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工作。四是舍得讓教師外出培訓學習。學校應該多方面創(chuàng)造條件為教師提供外出培訓學習的機會。比如:參加全國“綜合實踐活動年會”“相約名師、聚焦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等,或組織專題培訓,或委托高校培訓。
2.從解決突出問題著手,加強教學工作指導
一是建立自助教研組。常規(guī)的學科教研組往往存在著學科單一、管理簡單、重教輕研、安排機械、研討淺表、教研功利化等問題,自助教研組由教師自愿組合,自定研究內容、活動時間、活動地點和形式,是一種基于問題的、任務的、松散的、臨時的組織,不拘泥于學科或年級的限制,這種自助教研組的建立有利于綜合實踐主題活動的開展和問題的解決。二是學會發(fā)現教學中的問題。教師對具體教學中突出問題的認識存在較大的差異,對身邊發(fā)生的事情,如果能換個視角,那么教學中的“問題”也許就變成了個人成長的“機遇”。教學的本質是教學生學會學習,教學必須以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為核心、為使命、為崇高境界。具體教學中最突出的問題不管是教學資源問題,還是教材問題,或者是經驗方法問題,所有問題往深里說,就是我們需要怎樣教?葉圣陶老先生給我們的妙方是“教是為了不教”?!安唤讨獭?,首先是一種理念,即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學習。其次,“不教之教”的核心指向的是能力與智慧,而非只教知識。再次,“不教之教”是一種策略,在關鍵的時候教,教在關鍵的地方?!安唤讨獭辈拍芙鉀Q把綜合實踐活動只當成學科教學來教的諸多具體突出問題。我們要堅信,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學生動手練出來、悟出來的。三是嘗試解決教學中的問題。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應該回到教學中來加以解決。這就好比游泳,如果只在岸上講解練習,不到水中感受,誰能練好游泳?沒能經過春風秋雨必要的洗禮沐浴,就無法真正催熟一顆香甜的果實。只有大膽嘗試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才能有良好的教育生成,教學中的問題才能迎刃而解。如,綜合實踐活動教育的對象重大輕小問題,綜合實踐活動教育的思路重虛輕實問題,綜合實踐活動教育內涵重外輕內等問題都有待于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探究和解決。
3.從教學資源整合入手,拓展實踐活動空間
一是努力解決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設施設備配置不高問題。綜合實踐活動專用室不足,這就需要學校領導參照科學實驗室、音樂室、美術室一樣來配置綜合實踐活動室,有了學科專用室才有利于學科教學工作的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基地偏少,這就需要學校領導合理規(guī)劃、調整和整合現有的活動基地,把少先隊體驗教育基地、德育活動基地、學校特色項目創(chuàng)建等統(tǒng)籌規(guī)劃,為綜合實踐活動所用。還可以把學校的課題研究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結合起來。二是不斷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空間。要把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加以整合與利用。要把綜合實踐活動空間向家庭、社會延伸。如:《綜合實踐活動》的“可愛家鄉(xiāng)”主題,可與《海西明珠》中的“愛國華僑陳嘉庚”“樂善好施的杜艮”等整合利用,把家鄉(xiāng)的人、事、物有機地串起來,豐富課程資源,拓展活動的空間。三是課程資源與時俱進。綜合實踐活動“生成性”的性質告訴我們:綜合實踐活動是由師生雙方在其活動展開過程中逐步建構生成的課程,而非根據預定目標預先設計的課程。社會資源、時事新聞中蘊涵著十分豐富的教學內容利用起來。如:社會新聞中的“小悅悅事件”“毒奶粉事件”與六年上冊“關注我們身邊的食品安全”相聯系。只要做個生活的有心人,課程資源與時俱進,綜合實踐活動就會有無限的空間。
4.從改進評價體系開始,完善教師工作考核
多數教師認為綜合實踐的評價應針對專職教師,而非兼職教師,兼職教師難以與專職教師“平起平坐”接受專門的評價。這就要求我們在評價方面下工夫。一是變評價老師為評價學生,我們綜合實踐活動教師所講的“一課一得”,并不是指學生的學習得到了什么,而是學生的學習生成了什么,生成了多少?二是變單一評價為多項評價。不能拿評價專職教師的標準來評價兼職教師,而應該區(qū)別對待,做到下有保底上不封頂。三是變評功擺好會為糾錯改進會。當下的教學研討會,常常可見:執(zhí)教研課的教師“逢場作戲”,聽課的教師“觀看好戲”,研討的時候“零敲碎擊、火力分散、蜻蜓點水”,通常是優(yōu)點多說,盡力吹捧,不足少說或不說,避重就輕,把一個研討會開成了評功擺好會。難怪老師不喜歡,應該端正研討會的會風,變評功擺好會為糾錯改進會、雙贏互利會。四是變科研教研兩張皮為教科研同一體。時下的教師職評與課題主持前三名掛鉤,催生了教師的科研熱情,但也要警惕科研教研“兩張皮”的現象,科研政績化、功利化嚴重并非真正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因而,教育科研在這些學校就成了形式和花瓶。有人說:工人的科研在車間,農民的科研在田間,教師的科研在課堂間,應該變科研教研兩張皮為科研教研同一體,從是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否促進本學科的教育教學工作?從解決“上什么?怎么上?上得怎么樣?”這些方面做好指標考量,完善教師考核工作。
有位作家寫得好:你要種的是一棵枝繁葉茂的快樂樹,而不是一棵被修剪、捆綁得傷痕累累的盆景。生命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健康地成長,過多的捆綁和約束只會讓生命扭曲。我們期待綜合實踐活動讓更多的生命個體在活動中自然地生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鄒開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中小學教師的素質要求[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2(6).
[2]鐘啟泉.綜合實踐活動:含義、價值及其誤區(qū)[J].教育研究,2002(6).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