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四紅
長時間來,我們的作文教學都在不斷地重復著這樣的三部曲:“教師出題——學生寫作——教師批閱”。老師對學生的作文從字、詞、句到立意、構思、選材等多方面逐一精批細改,然后寫出評語,再給出等級或打出分數。如何有效地改變這一現狀,使學生積極、樂觀的投入到作文評改中去,這是我們所有語文教師必須直面的一個問題。下面就談談我的一些做法,請大家指教。
一、提高學生認識,激發(fā)“自改”興趣
1.提高學生自改作文的認識。
我指導學生自改作文,首先是引導學生認識自改作文的重要性。教學中,我總是有意識地給學生灌輸“作文不僅是寫出來的,更是改出來的”的思想,并通過給學生講述古今中外的文豪們修改自己文稿的范例和故事,如唐代賈島的“推敲”,北宋詩人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蘇聯文學家果戈里的稿子要經過八次的親自修改之后才算圓滿,馬克思寫作時有時為了推敲幾個字,一坐就是幾個小時”的故事……讓學生從中看到遣詞造句的千錘百煉,理解修改的含義,產生主動修改作文的動機。
2.適時鼓勵學生,激發(fā)“自改”興趣。
對學生自改能力的培養(yǎng)要有耐心,要講究訓練梯度,注意學生心理,以正面激勵為主。由于學生的自改能力處于“起步”階段,所以我對學生在訓練上高要求,在批改上低標準,這對保護學生的寫作興趣很有好處。此外,我盡量以鼓勵、啟發(fā)的評語為主,只要學生能動手修改,就給予肯定,暫不去計較修改得是否正確,也不看低學生起步時的修改水平。這樣,就能使學生嘗到習作成功的喜悅,產生新的習作成功的欲望,激發(fā)了寫作文的動機,由“要我改”變?yōu)椤拔乙摹?,推動了自改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p>
二、明確修改要求,培養(yǎng)“自改”能力
1.明確修改要求,指導修改方法。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的作文,我首先讓他們明白作文的內容要具體充實,語言要通順明白、平實樸素。在此基礎上,再求寫得生動,即先求其“通”,再求其“好”。
2.提示要領。針對文章謀篇布局、層次結構、語言表達等方面寫作中的通病,我教給學生“增、刪、換、調”四字修改法,即發(fā)現有欠缺部分要增添;多余、不必要的材料要毫不吝惜地刪去;意思表達不準確或不恰當的要更換;對于結構安排不合理的地方要重新進行調整,直到滿意為止。
3.教給修改符號。修改文章可以用統一規(guī)范的符號來標明,是《大綱》要求學生必須了解和掌握的。因此,我不僅會教給學生一些常用的作文修改符號,還在作文批改上規(guī)范使用符號,給學生以示范。使學生明白了這些修改符號的特定意義,能看懂老師和別人修改的文章,并在自己的作文修改中大膽嘗試使用,提高修改速度和質量。
三、教給學生批改方法,打好“自改”基礎
培養(yǎng)學生的自改能力,我會通過示范,教給方法,為學生自改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1.指導示范。學生的習作交上來后、查閱后,我會找出共性的問題,選擇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原文投影,在作文課上修改。根據本次作文的重點要求啟發(fā),引導學生自己修改,激發(fā)學生打開思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讀改結合,以讀促改。朗讀習作,有利于小學高年級學生發(fā)現自己習作的缺點。默讀可根據需要隨時反復,有利于學生邊讀邊思考修改內容。因此,在修改時,我要求學生朗讀與默讀相結合,尋找、把握最好的修改契機。在修改習作時,學生先有感情地朗讀兩遍,在朗讀中及時作好修改記號,待后修改;然后默讀,邊讀邊思邊改。修改幾次后,再朗讀給其他同學聽,請其他同學提修改意見、進行合作評價。根據他人的修改意見和自己的想法,再作修改。最后結對互改。這樣,也進一步訓練了自改習作的能力。
四、強化閱讀教學,引導和指導“自改”作文
我把學生作文中常出現的問題融進講讀課,緊密結合閱讀教學進行,讓學生來評議。例如:在講讀老舍先生的作品《養(yǎng)花》一文時,我讓學生把養(yǎng)花改為飼養(yǎng)某種動物,進行仿寫。寫時把學生的水平分為上、中、下三等,并要求學生打破舊的條條框框,以《養(yǎng)花》一文為范本,全文以寫事來說明為什么要養(yǎng)這種動物,寫完后,我又有針對性地選了好、中、差幾個同學來朗讀自己的作文,同學們進行講評。經過反復評議,大家一致認為:水平好的同學事情寫的具體,但不生動;中等的同學,寫清了一件事,但不具體、生動;差點的同學事情寫的既不具體也不生動。接著,我又引導學生帶著問題,精讀《養(yǎng)花》一文中的片段——養(yǎng)花勞動帶來的樂趣。啟發(fā)學生:老舍先生寫這一段是通過人物的什么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的?這一問,學生就悟到了:是通過人物一系列動作和感受表達了自己愛養(yǎng)花的情趣,我馬上組織學生進行評議,并引導學生聯系自己寫作的實際,提出修改意見,結果通過評、議、改三步走,三類同學的作文都完成較好。
五、強化訓練,養(yǎng)成“自改”習慣
1.課堂訓練。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我把寫作的知識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之中,小到字詞、標點的正確使用,大到材料的選用、文章的布篇謀局、寫作的特點等,都通過課文教學、課堂練習對學生進行訓練,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領悟寫作方法、提高寫作水平。
2.即寫即改。要求學生寫作文時,先一氣呵成,寫后就改,說出修改的原因,引導學生深思,明白理由。
3.一文多改。要求學生一文要多次修改,反復加工,學生隨著知識的拓寬,認識的提高,對自己的習作也會產生不滿足感,會不斷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雕琢、潤色,從而提高寫作水平。
4.點評激勵。我對學生自改后的作文,及時給予批閱和點評,讓學生從老師的批閱和點評中發(fā)現自己作文優(yōu)點和缺點。點評要有藝術性,遵循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和賞識教育的理念,讓學生從一次次自改中體驗到進步和成功的喜悅,增強信心,養(yǎng)成習慣,提高能力。
5.展覽欣賞。我將自改后與自改前的作文相比,對有明顯進步的作文,連同原稿一起張貼展覽,讓所有同學欣賞、比較,以鼓勵更多的同學注重自改的質量。
6.對外推薦。我將學生自改特別成功的優(yōu)秀作文,推薦到班級博客中讓大家賞閱、推薦到校廣播臺“佳作賞析”中播發(fā)、推薦到有關報刊發(fā)表。
總的來說,培養(yǎng)小學生自改作文,是一個需要較長時間的系統化的工程,這就要求我們在指導學生自己修改作文時不能急于求成,要注意掌握階段性,從“抱”到“扶”,最后到“放”,化難為易,循序漸進的逐步培養(yǎng)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好作文是改出來的。只有教會學生自改作文,讓學生積極參與,自主修改,學生的作文才會越寫越好,我們的作文教學才會煥發(fā)生命的活力。